强基计划的利弊有哪些
2020年高考,国家教育部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招生策略。以选拔出拔尖人才,夯实基础学科的基础,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必要的。还可以杜绝“自主招生”中的弊端,可谓一举两得。一起来看看强基计划的利弊
强基计划的利弊
第一,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报考,只能报考一所高校,这就是一个“坑”。
众所周知,“强基计划”招生试点高校,虽然在2022年已经由2020、2021年时的36所高校,增加到了39所高校。但是,所有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有一句话——“强基计划”报考只能是一所高校,39选一。
这种限制,比“三位一体”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高考统一招生的范围大幅度缩小,报考选择不恰当,完全是一种浪费。
“强基计划”招生模式,限制报考一所高校,实际上是防止报考过滥,影响高校对拔尖人才的选拔,真正体现出“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第二,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报考,基本上都要考奥林匹克竞赛内容,这就是一个“坑”。
有人说,“强基计划”招生校测,要考奥林匹克竞赛的内容,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坑”,对没有竞赛经历的考生而言,也是一个“坑”。
应该说,以上理由是对“强基计划”招生模式的一种严重误解。“强基计划”招生报考初审通过之后,校测要求比较高的院校是有的,校测题目达到奥林匹克竞赛水平的高校也是有的。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笔试题目比较难,难度达到了奥林匹克竞赛的难度,或者高于高考,或者比高考数学、物理的难度略低。
但是,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基强计划”试点高校,校测采用的是“面试”和体能测试。没有笔试,这一点,家长、考生要充分了解。
因此,没有竞赛经历的考生,同样能够通过“强基计划”招生考试,加上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圆梦“强基计划”试点名校。
第三,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对文科学生而言,这就是一个“坑”。
这个观点似乎是正确的。因为,有许多“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中,不招收文科学生。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等,共有20所高水平大学。
但是,招收文科考生的“强基计划”高校,也为数不少。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等,共有19所。
第四,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招收文科学生的计划太少,就是一个“坑”。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招收文科学生的专业,的确太少。比如:
北京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在浙江省投放的文科名额只有4个,仅占全部招生计划64人的6.25%。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在浙江省投放的文科名额只有6个,仅占全部招生计划70人的8.57%。
北京师范大学仅在浙江省招4人,南开大学仅在浙江省招3人,南京大学仅在浙江省招1人。2020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有19所院校在浙江省投放文科招生计划,共37人,占全部招生计划341人的10.85%。
不过,家长、考生要知道的是,“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文科投放计划比较少,是为了保证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等专业“基础性”,选择的考生具有“拔尖性”,真正达到“强基计划”实施的初衷和目标。
第五,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模式,还要测试体能,这对于“学霸”级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坑”。
应该说,受到以前“千军万军过独木桥”的高考模式影响,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不怕没有名校就读。
所以,一种很可怕的错误观点是:“学霸级的学生,不需要在体育和体能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要知道,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都要进行体育测试或体能测试。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是今后有非常突出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就,也只是短期行为。
清华大学曾经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观点,科学地揭示了身体健康与生涯规划、人生成就的必然关系。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必备前提,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这个浅显的道理,相信所有的家长、考生都是很清楚的。
第六,仅认为“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冷门”,这就是一个“坑”。
其实,上文已经提到,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招生的文科专业,只有区区的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考古学等等。理科专业,也多数属于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环境类、材料类、核工业类专业。
一般认为,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称为“天坑”专业。不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改革的变迁,生、化、环、材等四大“天坑”专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把生、化、环、材等四大专业作为“天坑”专业,已经是思维意识落后的表现。而且,无论是什么专业,只要成为专业的顶尖引领者,都成为行业的标杆,不存在“难就业”等“天坑”的说法。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付出,有没有达到行业的引领者的高度。
综上所述,“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就是“机遇”、“机会”,不可忽略。其主要原因是:
第七,“强基计划”往往成为成功“捡漏”的温床。
比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21年在浙江省“强基计划”最低入围分数线是676分,大约在全省排名1180名左右。而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78分,在全省排名约960名。
而对于破格者而言,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9分。大约在浙江省排名54000名左右。
第八,“强基计划”往往是“逆袭”的唯一机会。
由于“强基计划”录取是优先于“综合评价”“高考统一招生”等录取方式的,因此,“强基计划”招生往往成为绝地反击的“唯一机会”。
比如:2021年高考,某一学生已经被复旦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锁定,但是,这位学生后来参加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考试,成功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成功地在复旦大学的基础上,“逆袭”北京大学。
如果没有“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想进入全国最顶尖的大学就读,显然是不可能的。“强基计划”招生模式“逆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第九,“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是录取理想专业的重要方式。
如果考生对基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能接受拔尖人才选拔方式,参加“强基计划”招生考试就是“门当户对”。他们可以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基础学科专业,而且可以在“强基计划”招生模式的背景下,实现降分录取的愿望。
第十,“强基计划”招生模式,特殊的小班化、学院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顶尖人才的成长。
“强基计划”招生录取的学生,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书院式”的培养模式,这是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无法享受到的优势。
“小班化”“书院式”的培养,肯定有利于拔尖人才的成长。这也是“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吸引人才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是“坑”,显然是不理智的。认为“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是机遇,只把握了“强基计划”招生的部分真谛。
“强基计划”招生模式是利弊共存的,对于在基础学科上有强烈愿望的考生来说,就是绝佳的“机遇”、“机会”。而且,“机遇”和“机会”不可忽略,虽然充满挑战,但可以成功“逆袭”。
强基计划是为推进中国高中教育的质量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而提出的一项教育改革计划。它的实施对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和负面的影响
下面将来阐述它的利与弊。
利: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强基计划通过重点支持中学教育改革和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加强了教育教学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更新、校园文化活动和课程改革等工作,有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强基计划涉及到的实际上是国家大力度的教育改革计划,有效地聚集和利用各方教育资源,为区域内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质资源,并为优秀教育和研究的推出和出版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实施强基计划的同时,也意味着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密集型的世界经济中,这些优秀人才将为国家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和决定性的贡献。
弊:
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强基计划贯彻的是裁剪中、扩大大。也就是说,对重点、市场开发、大型国企中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支持,这些资源本来在地域、资源分布上就不平衡,如资源集中的东部地区受益最大,西部地区则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教育投资大:强基计划带来了大量的教育投资,据国家各项支持资金显示:每个孩子每年的普及教育经费将花费三万五到四万九元,按照花费来算,国家的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第二个最大项目。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挑战性、伟大而可行的任务,但是会面临财政压力、债务紧张等问题。
关注度不稳定:经济发达城市的高中学生通常享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此相对应的是,中西部较少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无法获得相同的优质资源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的政治和资源关心的重点会偏向于育胎的经济项目,而并不是考虑更偏向于体育教育或其他社会事务的困难问题,这可能导致状态不稳定。
综上所述,强基计划虽然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有着积极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这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与预防这些问题,以最有效地支持强基计划的持续实施。
强基计划的优点
(1)通过强基计划可以实现降分录取,对比统招,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有5-40分的分差.这也就意味着高分段学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冲刺更高层次的高校。
(2)多一个选择,强基计划的录取优先于裸分录取。即使强基录取失败,也可以继续统招本科录取,所以在申报强基计划时,许多学生会喜欢冲刺自己裸分达不到的高校,由此实现了低分高就。
(3)入校后享受学校的最优质的资源
(4)没有后续升学压力,多数强基班的保研率高达90%以上,还有部分高校是直博模式。
(5)短学制,强基班的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通常只需要6-8年时间就可以毕业,大大地节省了读书时间
2.强基计划的缺点
(1)专业冷门,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都是一些偏基础学科的专业,很难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学生需要持续升学。
(2)课程枯燥,基础学科的知识比较理论化、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再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学习兴趣。
(3)不能转专业,基本上强基计划都要求学生入学后不可以转专业,即使无法适应强基班的学习节奏,也只能转到本专业的普通班继续学习。
(4)升学有限制,除了明确本硕博连读的专业,强基计划还存在部分4年制的本科专业,学生升学时,部分院校要求学生不可以选择外校,只能在本校继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