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600字

|郑航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征》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1)

《长征》是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而写成的,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事。通过这些感人的事件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其中五条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历史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当我在书中读到“三排长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血迹,他一直爬到敌人的机枪跟前与这个川军射手紧紧地抱在一起,二排长已经奄奄一息,手里还握着刺 刀,刺 刀的刀刃深深地插在一个川军的肩胛骨里。”惨烈的景象让我无比震撼!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样壮丽的牺牲令山河变色,使山川动容人。在整个长征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纵观整个长征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落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坚持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不挠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难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2)

发生在八十二前的长征,以一种令人动容的方式,展示出红军坚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经过了历史的考验,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记忆中的珍贵片段,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让我们懂得坚信胜利、不畏牺牲、实事求是、顾全大局,让我们至今感怀着那次两万五千里的红色旅途。

我们至今记得,他们的顽强不屈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的危难时刻,红军正是凭着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坚强如铁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不论是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抑或雪山沼泽的恶劣行军环境,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建设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了装备落后、缺衣少粮、沼泽激流等种种困难,创造出人类历的奇迹。

我们至今记得,他们的不畏牺牲

从红军领导人到基层的指挥员,在面对敌人的子弹、恶劣的自然环境时,从不畏惧牺牲,从娄山关里的硝烟弥漫到夹金山上的顶风冒雪,从湘江边的殊死决战到泸定桥上冒死突击的22名英雄,一次次战斗中,多少红军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却始终不灭,激励着后来者勇往直前。

我们至今记得,他们的坚定信念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的,红军先烈们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更是唤醒了中国的千万民众,给了世代被压迫的人民向往和希望。不管是被敌人的重兵包围,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中,又或者在高山、沼泽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红军官兵们都不曾有过任何灰心与绝望,因为他们坚信红军胜利的明天定会到来。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知道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唤醒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勇气。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长征的过程中,即使自己顶寒风、冒雨雪、忍饥挨饿,也绝不侵犯群众利益,始终贯彻铁一般的纪律。为何只有红军能够团结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因为只有红军能够深入人民生活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为了改变世间的不公和压迫而革命而征战,所以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红军,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丰富社会和谐的环境中,但我们不该忘记曾经有这样一群为理想而献身的年轻人,正是他们曾经的舍生忘死,才有了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时刻牢记长征精神,以先辈们的英勇事迹鞭策自己,立足岗位,守土有责,为铁路事业不断奋斗,以实际行动将长征精神继续传递下去,将长征中先烈们的理想与信仰传递下去。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晚上,在学校的组织下,在新冠疫情卷土出来的背景下,为激发学生们的刻苦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在家中观看一部极具纪念意义的电影《长征》。

在1934年8月,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走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在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之后的红军战士也是由十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在这危机时刻毛泽东等人的极力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贵州进军。

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困难之中,保持迎难而上,笃定理想的闯劲。

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红军战士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艰苦奋斗,面对生死毫不畏惧。转移过程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共红军巧妙对侧。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前进。而现在,身处疫情之下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应该做到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不畏惧,不惧怕,坚持到底。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有迷茫困惑的时候,在高三这样关键的一年,我们虽然回家进行学习,但我们仍应像在学校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逆境之时,保持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的韧劲。

在高考这样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是一个个战士,我们应该像先辈一样坚持不懈的去朝着梦想去前进。极片这条道路崎岖不平,即便它布满荆棘,我们应用这戒指力量踏平这崎岖不堪的道路,用梦想的力量化作利剑,斩断着荆棘。我们的先辈能够在武器劣势的情况下,一次次创造战争的奇迹,我们一样能够在这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创造我们学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并不优秀,但是经过我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我们能够变得很优秀。既然选择了学习高考这条路,我们就应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迎接我们需要经历的考验。

或许我们会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但我们向往理想的信念却又不会改变。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所说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挫折之中,保持心怀感恩,学习先辈的实劲。

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战争硝烟硝烟的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全是因为他们一次次的奋不顾身。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学习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刻苦向上的毅力。他们能够克服战争的种种不利因素,我们一样能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在学习中,难免会有成绩不好的时候,但是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失败,荒废不了整个人生。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见成效的日子,我们把这段日子称作扎根。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4)

《长征》,分为上下两本厚厚的大书,仅仅是拿在手中掂量几下都能感受到其内容之厚重。

封面上蜿蜒曲折的路线如同长江黄河般曲折,似乎犹疑不定地奔向北方,几次掉头就又向前,又仿佛一条匍匐在红色大地上的巨龙。两枚小小的党徽坚定而显眼的在两头闪耀着,丝毫不被周围的红色所吞噬。

“长征”。两个大字似乎与小小的光芒呼应着,光芒更加顽强耀目。

长征,中国革命一次伟大壮观而又牺牲惨烈的大型军事转移行动,被作者浓缩为两本书,每一个散发着墨香的方块字背后都有匿名的牺牲,每个标点背后都隐藏着领导人无数个日夜的运筹帷幄。我与战士们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一同走过万水千山,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肃然起敬,为领导人的准确判断与正确决策而折服。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走了一次长征路。

合上书,心中仍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过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明明可以安逸的在家里生活,何必去遭那样的罪呢?

暑假去北京旅游,看完升旗后,漫步在拥挤的人民广场上。忽然喧嚣消失,抬头看见矗立在面前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简单的四方体,单调的石灰色,看上去矮墩墩的。这令我有些惊讶,我本以为纪念碑会刻满烈士姓名。然而这样的单调却带给我更沁入心怀的震撼,我忽然间明白了。

这支“穷人的军队”能让他们脱离饥饿,更重要的是,他们挣脱了心灵的镣铐,摆脱了思想的枷锁。生活不再是单调的石灰色,疲惫麻木的躯体又找到了热血的灵魂,燃烧着,直到最后一刻。他们在队伍中相互搀扶着,一起跳出那漆黑的深井,仰望广阔的蓝天,看见希望的光芒。

也许前几天有人在碑前献上一束白菊花,几片纯白无瑕的花瓣,飞舞着,飘向那在平坦的人民广场上,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坚定的隆起,几个金字在灰色中熠熠生辉——人民英雄。

这时我才明白,那光芒,是不朽的。

现在时代已将接力棒传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上,而我们也将全力奔向那不朽的光芒。即使深陷泥潭又如何?有了希望,冰山也能被炽热的心融化。

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用刀片肉搏的长征的时代,但我们永远需要长征战士们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曾经走过了多少转眼间已成历史,重要的是,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带着过去传承下来的精神,奔向心中不朽的光芒。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5)

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是即使经过漫长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的事件;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大渡河两岸间的河谷上铁索空悬。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川军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向铁索冲去?他们为什么会舍生忘死地冲进火海?是因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因为引领着他们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精神。所有的红军战士,无论是政治军事精英,还是贫苦的农民官兵,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与精神,才能让战士们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对于受到敌人重重阻挠、层层包围的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大雪山是比任何残酷的斗争更为艰难曲折的过程。即使只剩两万余人,在翻越夹金雪山时,杨成武政委在一个雪坎上喊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同志们,老乡都说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过,如今我们上来了,岂不成了神仙!”……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毛泽东真正盼望的奇迹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合……只是愣了片刻,两支队伍的红军官兵开始奔向对方,然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敌人拦不住他们,雪山困不了这些红军战士。每翻越一座山岭、强渡一条急流,每夺下一个阵地、击退一次敌军,他们本就刚强的意志就会更加坚定。

长征,作为全人类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将永远向世间传送希望,播送灿烂的信仰之花。

《长征》读后感600字(篇6)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但是毛泽东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__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在长征诗中,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开学第一课传承长征精神观后感700字二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征》,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地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穿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途中历经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____________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地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搏精神,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开学第一课传承长征精神观后感700字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之路漫漫,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不可能成功的!——题记

当红军被迫长征,他们就注定要谱写中国乃至世界历空前绝后的悲壮诗篇!可以说,是长征,保留了革命的种子;是长征,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是长征,拯救了中华民族;长征,不易啊!长征的行程虽已结束,但它的影响却伴随着时间,陪我们走向永恒!

长征的胜利,与中央领导人正确的指挥密不可分。

是谁,忧国忧党忧红军?是谁,尽管多次所提的建议都不被李德等人接受却依然屡次直言?是谁,透彻分析时势,出奇制胜?又是谁,带病指挥,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军事奇才,他与其他领导人一起,为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博古、李德等人不顾实际情况瞎指挥,差点断送了革命的前途。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长征为鉴,可以明方向。长征告诉我们,方向很重要,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才能成功,才能事半功倍。正如白岩松所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学习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才能坚持到后。

然而,除了正确的方向以外,长征还见证了红军深厚的革命情谊。

他们,在湘江战役中拼命地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誓死掩护中央重队;他们,为革命,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皑皑白雪,共同翻越那看似不可超越的夹金山;他们,一起前进,走过那荒无人烟、极度危险的草地;他们,冒着敌人的枪声弹雨,为胜利,作出了无法算计的牺牲。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精神的楷模。患难之交,值得珍惜!若没有这种团结,这种情谊,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善待他人,当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以后就会发现,这种态度早已大大拓宽了我们的人脉,而人脉将是决定我们以后职业生涯的王牌。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敌人,是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它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是谁,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无比忠诚的、坚定的信念?是谁,拥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是谁,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和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于一身?是他们,那些可爱的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是他们,团结互助,众志成城;是他们,百折不挠,为革命视死如归!他们,为革命倾其所有,我们也应该为学习刻苦奋斗,以长征精神为激励,激励我们不断向前。毛主席说:“大败之后,容易气馁,大胜之后,容易轻敌。”所以,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朱德说:“只要红军能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足惜。”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为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在学习上勇于为学业牺牲;毛主席称赞刘伯承说:“能屈能伸,大丈夫也。”所以,我们要向刘伯承前辈一样,能屈能伸,永不言败!

湘江,埋葬了多少革命战士的躯体;雪山,有多少红军战士在那里长眠;草地,吞噬了多少坚强的生命;而内部的错误,又让革命走了多少弯路!长征难,难在要和敌人的强大堵截围追所斗;长征难,难在要和大自然的残酷折磨所斗;长征难,难在要和来自内部的严重错误进行斗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76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