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书笔记

|HT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的人都能感觉到,与其说这是一部专著,其实更像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哲理书。正像雷夫自己那样“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难道不是教育的哲理吗,难道不是做人的境界吗?

“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这是马丁路德金在他那激动人心的中反复引述的一首无名诗,也是雷夫自己的最爱。在全书中,作者以一场棒球赛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他在56号教室之外的教育理念,他从关注着孩子们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们莎士比亚写诗一样的人生态度。在这充斥着诱人的快捷方式与一夜成名的故事的世界里,更加显得璀璨夺目而弥足珍贵。这不得不逼迫着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令我们每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决策者们,扣问自己的内心,该怎样引领我们的教育,该把我们的教育领向何方?

一、“孩子必须理解,察知时间的人,将善用一生做伟大卓越的事”。“守时表现出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告诉学生要守时,而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让他们产生懈怠,迟到现象比比皆是。回想自己上学那会,读书十几年,迟到没有多少次,一年都很少迟到,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留的作业交上来的越来越少,真实可悲。早自习开始了,总是有人姗姗来迟,一个不能把捉时间的人,还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几乎在每种状况中,这些低成就的学生就是那些花许多时间看电视玩电玩的孩子。屏幕阻碍了孩子发挥他最大的潜能”。

有教育专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经说过“电视是魔鬼”,现在是魔鬼的何止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等等,已经令孩子们欲罢不能。在所有的章节当中,这一章的主题无比明确,“电视的坏处在于切断社交人脉,显示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与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承受同样多的苦。电视拒绝一切,而每个沉迷其中的人都深受其害。”我们是时候想办法阻止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了,起码先做完作业再说。

三、“假如一个孩子能专著于学校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他的人生会更美好”。雷夫老师把“专注”这一品质形容为“孩子们在各个人生领域都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即使面对社会底层民众心态也能站得住脚的行为规范”。这一点,我觉得毫不夸张。

每次上课,课堂里总有那么几个人,眼神游离,魂不守舍,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每次站起来总是一脸茫然。培养专注,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所以《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与其说是一本给老师看的书,可能对于家长而言会有更大的意义所在。当然专注能力的培养是家校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许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的作用。

对于有些孩子,要求他们上课时眼睛要跟着老师走,只有这样,老师的眼睛才能跟你的有所交流,搭建起知识的桥梁。还有比如雷夫老师在看棒球时,所让他们做的,一边记录一边观赛,带着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去做一件事情,总是能够更加地投入专心。

四、“父母与教师必须尽量花时间去帮助孩子明白,他们不是宇宙的中心。”“向天生叛逆的小孩子解释利他主义。优秀的父母或教师能帮助孩子明白无私带来的伟大奖赏”。

我们通常以为西方人崇尚人权,主张个性解放,以自我为中心,我看其实未必,现在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显得更为自私,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家家一个孩子,全家人围绕,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家有个“小皇帝”。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会经常想到利他,不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才怪。这是家庭教育的弊端,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完善人格的养成。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令我共鸣的观点,譬如学习谦逊,做慈善,荣誉感等等,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培养每个孩子应有的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将来才能更加强大,不然,到外国旅游人家都不欢迎了。对中国人的印象恶劣已在不少国家人的心中有了阴影,这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我们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品质,导致不少消极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应试教育恐怕难辞其咎,责无旁贷。这本书,让家长和教育领导决策者们看看,或许更有积极的意义吧。

    75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