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小龙

读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的感触很大。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

马修的第一节课就因为同学的吵闹而得到了校长的咆哮。同学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麦神父。因为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第一次做错了事不被体罚,第一次知道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他为了他们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线,又一次,马修突然发现怎群孩子很喜欢唱歌,马修为孩子们组建了一个音乐团,其中马修发现莫翰奇对音乐很有天赋,用他对孩子们彻底的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乐之梦,也成就了自己的音乐之梦。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走后,孩子们折起带着祝福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

他们变成了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用音乐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与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而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读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在读教育硕士期间学友推荐了《放牛班的春天》。找来这部影片的原著,我细读了一遍,不禁被其中的教育故事和细节深深感动,也收获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当年老师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记忆的深潭……

皮埃尔是一个眉清目秀的英俊少年但实质上是“满肚子坏水”。他不断破坏着学校纪律,老师们都称他有“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他带头撬锁偷马修老师的讲课包,作业本上竟然写“哈珊院长吃屎”,向马修老师的光头上扔墨水团……马修老师似乎并不在乎他这些恼人的举动。独具慧眼,透过孩子的表现发现他是个敏感而有音乐天份的孩子,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忍耐了皮埃尔的恶毒报复,进行悉心培养,多次强烈建议皮埃尔的母亲将孩子送到里昂音乐学院深造,并认定孩子今生可以依靠音乐来成就自己,不要耽误宝贵的教育时机。马修老师教育皮埃尔不但“大肚能容”,而且教育在节骨眼上,他抓住皮埃尔喜欢唱歌的特点,在其犯错误之时,有意取消其独唱。就在伯爵夫人视察学校看表演时,突然让躲在墙角一隅的皮埃尔上场领唱,这种意想不到的安排让这个孩子感动万分。这一次彻底唤醒了皮埃尔的“人性”,于是他用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唱起了《夜晚》,唱得那样纯真动情。孩子终于走出了黑夜,“魔鬼”终于被感动了,他变成了表里如一的天使。

皮埃尔只是班上众多“问题少年”中的一个,还有为了好玩用弹弓弹伤别人的“坏孩子”乐格克;抽烟、喝酒、打架、说谎、侍强凌弱的蒙丹……一群令人伤透脑筋的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般人实在难以忍受,马修到来之前,“池塘之底”的所有教职工都信奉“犯错就处罚”的信条,结果是越处罚越糟糕。马修来了以后,也实施惩罚,然而马修以其极大的忍耐宽容,慢慢用音乐来感化他们,墨水砸到他的头上,他居然说这没有什么。院长的责备、批评甚至是责令解散合唱团,同事的冷嘲热讽,他都无所谓。白天教唱,晚上谱曲,并且痛苦地放弃自己不再谱曲的发誓……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一片苦心。他用“永远别说永远,凡是都有可能”的忠诚信念,勇敢地追求教育的真谛。

由此,我领悟到,其实教育最最需要的不是技术、方法、手段,也不是分数和奖章,而是能促进孩子成为“人”的真爱,教育的全部责任就是彰显人性的光辉。

记得一次班上有个男生徐徐,趁老师没来,就在课桌上“如履平地”,边跑边叫,影响极坏。哪知他在不慎中将自己的短裤拉破,一下子成了众人的笑柄,情急之下,他只有向我求助并撒谎说是走快了不小心摔坏的。其实我早从检查队员的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对他之前的表现是火冒三丈,可是按捺住怒火,我还是对他采取了“怀柔”政策,为他缝补了短裤裂口并嘱咐他以后走路别太急。没想到回去后,他居然就老老实实地睡觉了……

一点小小的改变,却让我觉得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突然明白这是马修老师教会我的一条教育真理:那就是爱孩子就应该先从包容这些生命开始——

是呀,每读一遍,我都不禁要对自己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这些生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发展着,创造着。无论上苍赐予他们的是美貌,还是平凡;无论父母带给他们的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学习中表现的是聪明、还是笨拙;父母都把他们当作宝贝,因为父母的眼中永远看到的是孩子的未来。我常想,许多人生活遇到许多严重的挫折后为什么还能支撑下来,正是因为他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他的父母不屈不挠向前生活的根本理由和根本动力。孩子,哪怕是最差的,他们憧憬未来,想入非非,活蹦乱跳,惹事生非,随心所欲,不管是非……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这些另类行为,我们都经历过。教师是学生生命的守护者,要多些理解、宽容、忍耐,少些斥责、批评、惩罚及无用的训斥。把每个儿童看成一个独特的生命体,要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容下这些平时所不能容的东西。

孩子,我终于明白怎样爱你最合适了,那就是用博大的胸怀,炽热的爱心,智慧的方略,坚定的信念,去催放你心中枯萎的花苞,用人性的光芒驱走你内心的恐惧、粗俗、野蛮与无知,在你心灵的荒漠上开垦出生命的绿洲,让你懂得感激与美善,从而在“天堂不远处筑起自己的小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这原本有一部现成的影片,是瑞拉给我推荐的一部片子。可由于网络的原因,一直没有看成。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书本订购,于是邮购了一本。

今天午睡起床,邮局的人敲门送来了书本。打开包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本小巧而朴实的书。书本中间夹着的六张人物书签深深吸引了我,跟随着书签上的名字介绍,不知不觉进入了书本的内容。

用了一个多小时,读完了此书。合上书本的刹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仿佛在眼前出现,再观书签,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文章中最让我震撼的人物“克来蒙.马修”这张书签图片。他是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来到了寄宿制学校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做了一位代课教师。进入学校的同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老师的经历深感惊讶,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冷,其他教师的冷酷,孩子们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管教象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我深深的佩服他,为教育,为那些还带着天堂记忆的孩子们!

曾经也为一本书而激动过,那就是《窗边的小豆豆》,那句“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也让我在教育中无数次回味与思索。校长那耐心的倾听、孩子犯错误时他宽容的胸怀等等,让我看到了日本教育在三四十年代时,角落里居然有一颗闪亮金星。可与此同年代里,在另一个国家,在一个寄宿制学校,有一个与其理念相反的校长。“犯规就处罚”成了他们最基本的校规,关黑屋禁闭、不准吃饭等等,孩子们恐惧的眼神,让主人公马修不敢对视!

这些似乎与我们很遥远,可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仍然离我们很近。很多时候,我们仍然能听到教师在课堂中对着孩子咆哮,那语气与神态或许就如此书中的校长与教师们。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对着集体咆哮时,有几个胆小孩子身体微微的颤抖了一下;你有没有注意当你让孩子把手中刚折下的树枝装上树时,你的满脸怒气,让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语言刺伤了孩子等等。其实“犯规就处罚”仍然存在,而你却没有发现。

记得有位年轻的教师像我诉苦:管不住教室里的孩子了,他们一点也不怕我。我用骗、用哄,都没有办法。我说:“你还用了咆哮对吗?”她无奈的低头。我说你还对教育不理解。教育是什么呢?答案在哪里呢?其实在我们运用的语言里就暴露了对教育的不理解。“管”“怕”“哄”“骗”,都比不过“真诚”这个词语。与孩子在一起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观察,更需要一份真诚的爱,而在此基础上才能运用相应的教育策略,改变无法改变的一些教育问题。

就如文中的“马修”,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他是那么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在观察与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教师与孩子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心灵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教育中不仅仅音乐有其功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科学探索是孩子们的最爱,绘画解读是孩子们的骄傲,阅读是孩子们心灵的净化等等兴趣,这些需要你我去发现并实践,成功的教育其实就在身边,也伸手可及。仁爱、宽容、友善、真诚的极致让我更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方向。

为了还带着天堂气息的孩子们,我们伸手吧!

    57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