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1500字

|小龙

读名人传有感1500字1

罗曼罗兰的笔下淋漓尽致地塑造出一个永远的强者-约翰。克里斯朵夫,他尽管没有贝多芬那样人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和贝多芬一样,都是我的榜样,都是心中的那股动力的源泉。——题记

我的心停留在了书香的驿站,怀着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钦佩和欣赏这样的心情看待罗曼罗兰这本让无数人感动,让不少人为此激动、奋斗的名着,就标志着我已从中懂得了许多。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思考着克里斯朵夫对音乐对社会独特的见解,感悟着“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作……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留在心底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约翰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接受父亲曼希沃祖父米希尔的熏陶,爱上了音乐,立志做一个像受群众热烈欢迎的哈莱一样做一个音乐家,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但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爱,权贵、势力是现实中的唯一,祖父中风死后不久,酒鬼父亲也跌入沟中,悲伤中他很快镇定下来,挑起了照顾母亲弟弟的担子,怀着“前进吧,前进吧!永远不要歇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对音乐的执着。他经历“爱人的不被爱,被爱的不爱人,爱而被爱的又迟早有分离的一天。”有些开始放纵自己,又和帽店职员阿达同居,很快被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抛弃。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约翰向自由的舅舅高脱弗烈特敞开心扉,舅舅用“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志向与生活是两件事情,应该自寻安慰,主要是勿灰心,继续抱着你的志向,继续生活下去,其余的便不由我们作主了。”的言语鼓舞了他。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对“不热情”的德国音乐的改革,但事情依旧不顺利,创作的歌剧《依斐日尼》演出时也失败了,约翰有从事了音乐批评,大胆抨击当时的音乐,由于对公爵的警告依旧我行我素,他被撵出了乐队,尽管这样,他仍不低头权贵,对命运不服输……晚年约翰改变了很多,继续从事创作,但作品的性质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他早年作品是雷雨,晚年作品便变得恬静了,它像夏日的白云,积雪的山峰那样……

读完这本书,我对约翰那种不畏风,不畏雨的坚定,不显山不露水的执着而敬佩,他一直坚定着自己做人的原则—不低头权贵。我也对他和奥多、奥维德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葛拉齐亚的近于爱情的友情而感动。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笔下的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我发现,这位谱写了音乐奇迹的伟人与约翰?克里斯朵夫有那麽多共同的闪光点!贝多芬在儿时也有着与约翰相同的梦想,但只因社会完全被贵族势力所掌控,他们的身世都如此相似,他们的经历也都如此坎坷,但又宛如童话一般,他们对待友情都如此真挚;他们的心中也都呼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连贝多芬与朱丽叶塔的恋爱和约翰对弥娜朦胧的情感也都这样因为身世、门第的鸿沟而破裂了;贝多芬用“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来藐视利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势力;而约翰用:“一切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我鄙薄他,当他如一块污泥。”的文笔去讽刺高高在上的参议官克里赫新寡的夫人。他痛恨童年时被母亲拉这给富太太赔不是,厌恶那次对瞧不起音乐的丹奥陶伯伯吐唾沫而被迫下跪。他和贝多芬一样恨透了这个虚假,穷人需赔着笑脸,卑躬屈膝地对待贵族,只拿权利,势力为根本的世界!他们眼中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他们不为王公贵族作乐,而是为自己的热情作乐,他们不低头权贵,不向命运妥协!

有人说过永不服输、永远战斗的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实写照。是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贝多芬为世界留下了辉煌的璀璨——一首首不同风格的、富有朝气的、享誉世界的交响曲,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予了无数个人奋斗坚定的力量,给予了音乐家创作的源泉。

他临终前的自白代表了本书的精华:“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作……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是啊,实现梦想的经历是坎坷的,磨难像一块块绊脚石,稍不小心,便会摔倒。尽管这样,我们仍要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心中梦想的创造。这本书中的故事鼓舞了我,心中仿佛腾起燃烧的火,我也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就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

读名人传有感1500字2

近日在翻书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名人传》,安静地藏在书柜的角落。粗糙的书皮看起来十分古老,应当是父亲少年时代读的,出于好奇心,我泡上了一杯香郁的奶茶,坐在家中老藤椅上,开始了阅读。打开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帘,音乐巨人——贝多芬……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读完了这本叙述了三位不同领域天才生平的书。也许是对贝多芬十分熟悉,也许是对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读完《贝多芬传》,我的感触颇深。

罗曼罗兰运用简洁、直接的语言大致描写了贝多芬的生平经历。降世波恩,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人生巅峰——《第九交响曲》以及巨星陨落——1827。

贝多芬从小便热爱音乐,22岁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几年过去,他仍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1806年,他坠入了爱情的海洋,创作了纯洁如花的《第四交响曲》,大受大众欢迎,1824年,他到达了音乐的巅峰,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并在1827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这也许便是贝多芬音乐天赋的来源。但家庭对贝多芬的音乐历程并没有起到过多的促进作用。贝多芬的家境贫困,很小时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他的父亲还整日逼着贝多芬练琴,指望着今后靠他养老。家庭的困窘,父亲的逼迫,并没有让童年的贝多芬对音乐失去兴趣。他在22岁的那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对于家乡人来说,这也许是很难理解的,留在波恩,娶个妻子,时不时到美丽的莱茵河边踏青,坐在草地上遥望头顶淡淡的浮云,过一生安静、平淡、祥和的生活不是挺好?其实不然,有的人的梦想是带着妻儿过着闲适的生活,而有的人梦想成为世界顶级的音乐家,为人类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才的使命就是让世界科技、文化有更快的发展,音乐巨人贝多芬将一生都献给了音乐,终生没有妻室。

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怀揣着自己崇高的音乐梦想拜莫扎特为师,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今人看来无比优美的乐曲,然而这些乐曲并没有撼动当时维也纳轻浮的乐风,年轻的贝多芬也曾因此十分苦恼,无人问津的乐曲,让他过着如乞丐般的生活。即使如此不受欢迎,他也坚持不离开维

也纳,以独特的乐风伫立在维也纳音乐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是在此期间,贝多芬患上了耳疾,这对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来说简直是种致命的伤害,然而勇敢的贝多芬没有选择放弃音乐,放弃梦想,他仍满怀着希望在清贫的日子里创作着乐曲。1806年爱情的不期而遇,颇有感触的贝多芬逐渐乐观起来,创作的乐曲也逐渐被世人接受,走上了自己事业的正轨。然而未婚妻的离去又将贝多芬拽回到了孤独与悲观的边缘,此时,贝多芬仍不忘记创作,在颓废心态与乐观心态的互相交织之间,又创作了大量的惊世之作,也正是此时,贝多芬独特的乐风顶替了当时维也纳盛行的轻浮乐风。在1827年,身戴着巨星的光环,怀揣着已经达成的音乐梦想,毫无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知道有个无人可及的音乐家叫做贝多芬。无数的人都热爱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的人沉浸在贝多芬或乐观、或哀伤的乐风之中,为他独特、优美的乐曲所着迷;也有的人被贝多芬的勇敢、坚持深深地打动,以他的优良品质为自己一生做人的努力方向。

读名人传有感1500字3

芸芸众生一世不过几个十年,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太多人与事成为这条永不停止的长河中的一粒沙石,一滴水珠。我无法一一列举那些令人铭记的名字,也不可能说完,所以只是选了一本集合三位不同民族英雄的书——《名人传》来介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能正是三位人物的人生总结吧。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翻开《名人传》,才发现,原来他的童年黑暗的让人难以想象;原来他因为父亲的逼迫而一度厌恶音乐;原来他的人生有着戏剧化的跌宕起伏……罗曼罗兰评价‘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更使我看到了一个与命运顽强搏斗的贝多芬。

贝多芬,是与音乐划上等号的。凭借自己的努力与领悟能力,他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可何奈上天在这时用最冷酷的方式浇熄了他心中熊熊燃烧的斗志之火。我无法想象贝多芬在听不见他所热爱的音乐时的恐吓、暴躁甚至是绝望……这种打击不亚于一个神枪手成了盲人。

他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发狂的野兽。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镇静之后的贝多芬,比以前更懂音乐,因为他是用生命去演奏,用生命去谱写乐章。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如果说贝多芬的暴躁是外界的压力所致,那么米开朗琪罗的脾气就是自身的傲骨所带来的副作用。出生于一个富人之家,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雕塑是受人歧视的。他的家人又怎么会放任他去做这等‘败坏门楣’之事呢?因此,他的雕塑之路遇到了许多的阻碍。但是他的坚持,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他用坚持证明了自己的理想。

不管是他人的挑拨离间,或是上流社会异样的目光;不管是艰苦的创作,或是被误解的苦闷。他都只用一个冷峻的背影来面对。毫无疑问他是自负的,但是他本身的光辉太过耀眼,所以他是有资格来自负的。

为了完成一幅西斯廷天庭画,他无休无眠,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视力受损无法正常看东西不说,就连身体也因长时间仰头而变得畸形。脑中想不出那一副骨骼严重错位的躯体,唯一证明的,他爱雕塑。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他的存在对于俄国的文坛来说,是一种救赎,被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可见在整个俄国的发展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事实上,他对革命的支持并不是因为他出身贫苦,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相反的,出身贵族的他,在物质生活上是充裕的,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

我不懂他的文字,但我看得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贵族的厌恶之情。他的刚硬无法适应这个日渐腐败的社会——纵使他是得益者。幼年成了孤儿,他步入社会是很早的,按理说他的身世,他的文学,应该成为一个天之骄子,可因为相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与贵族、上流社会的周旋已经让托尔斯泰心力交瘁。我们不能说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这种想法代表的本质是托尔斯泰高尚的灵魂。

在文学中,在家族间,托尔斯泰彷徨了多年,终于在老年时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与目标。毅然放弃家产的继承权,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房子。虽然后来客死途中,但是他留下的一篇不朽之作与抗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当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们可曾感到惭愧?可曾感到来自他们对生命的热情?

或许我们无法于他们相提并论,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做到不愧对自己,不愧对人生。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绚烂的色彩——哪怕只有一笔。

    57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