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希望这份《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篇1)
首先,感恩天哥推荐这本书给我们阅读,讲实话,这种类型的书不在我两年内的阅读清单中,感恩自己有幸遇到这样一个组织,有机会在各方面拓展自己的认知,比如今天的这本书。
《幸福的方法》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我刚读到这本书的前言就被深深吸引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心里不停追问: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今三十而立的年纪仍然没有答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读到这里顿觉豁然开朗,这不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吗?
继续往下又读到这样一句话: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读到这里,似被重棒一击,这周的作业需要写人生的101个目标,零零散散的写了左一个右一个,唯独缺少了这一个总目标,没有了总目标的目标还是目标吗?下一步,调整自己的101目标。
读过前言,直接跳到了第七章(这是本周作业,时间有限来不及读前几章了)。先看了目录,这一章是开心工作。还奇怪天哥为什么让看工作这一章,看着看着答案就出来了,原来一直听说的三圈交集就出自于这一章。这一章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我们为什么要找到自己的三圈交集,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三圈交集?三个问题:什么带给我意义?什么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反思这三个问题,找到自己的意义,快乐和优势的三圈交集。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篇2)
轻轻地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明白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觉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我也挣扎过,当大学毕业奔波求职时,当工作遇到困难深夜难眠时,我幸福吗?或者说,我幸福过吗?似乎心中有过这种感觉,但我没有细细品味过,我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此刻回想起来,我安静地思考都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人生低谷之处。一旦走出低谷,我的生活就进入忙碌状态,按照泰勒博士划分的四种人生类型,我应属于“奔波忙碌型”。也许我此刻已经谈不上奔波,工作也不算忙碌,我说的是生活忙碌,不仅仅指工作,也包括生活。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总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思考人生,常常只是闪过心头脑海的一些短暂的念头。我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烦躁,无从解脱也无处倾诉。这样一种状态,当然不能称之为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我看着这个大大的标题,在我脑海中肯定在某个时候,问过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什么?我能够确定的是,自己一向没有确切的答案,我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过质疑。我迫切地翻开泰勒的《幸福的方法》,期望从中找到答案。
泰勒没有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他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千人千面,追求各不相同,但引出了一个更好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能够让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幸福不是终点,我们能够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当然结果也重要,但幸福远远不止是实现了目标。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谈到了如何实现幸福,重点讲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有一些我们做不到,但绝大多数事情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只是需要我们养成习惯,泰勒多次谈到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十分正确。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积累而成的,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能够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成就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自古有人只羡鸳鸯不羡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能够相扶到老,是幸福的;贫者举家共食一锅粥。你推我让,笑语满堂,其乐融融,是幸福的;处高堂者怀寂寥和忧戚,居陋室者时闻窗外梅花而心旷神怡,是幸福的……
幸福的概念有很多,而老师的幸福是什么?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一班优秀的学生”就是一个教师的幸福——吾将为之不懈努力!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篇3)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根据他的课程,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的编排的一本书。作者将幸福用简单道理诠释,用鲜活的案例展现,透出质朴、温暖的生活态度,沁人心田。
书中提到的四种人生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汉堡模式。它通过对四类汉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人生。
享乐主义型的人面对的是口味好但对健康无益的汉堡,只在乎汉堡当前的美味,而不管这类汉堡是否会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带来益处,他们注重的是及时行乐,不想为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负责。
忙碌奔波型的人与此恰恰相反,他们面对口味差但对未来健康有益的汉堡,宁愿牺牲眼前的幸福,也要去实现未来的目标。尽管他们在这奋斗的过程中并不快乐,但他们总在期盼实现目标时的成功感。
虚无主义型面对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汉堡,毫无反应,将其吞下只为填饱肚子、完成任务,这样的人对未来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只活在过去。
上述三种类型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在少数,有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他人利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道德底线,殊不知这样的牺牲对未来的人生已经埋下了隐患;有的人为了追逐成功和物质生活,不愿停下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在忙碌中透支生命,待到功成名就时或许已无福消受;有的人在现实的挫败与打击中,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目标,混吃等死。那么,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与第一种一样好吃且与第二种一样健康呢?会不会有一个平衡了即时和长久益处的汉堡呢?
作者在最后重点阐述了这样一种汉堡“幸福型汉堡”。拥有这样人生的人,他们生活幸福,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努力去收获更加满意的未来。这样的幸福型人生值得现在大多数人思考、探讨。
该书通过许多现实的案例阐述了这样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是积极,健康的快乐生活,这才是高质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篇4)
你幸福吗?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会这么问呢?幸福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
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因为它简单,所以有很多人忽略了它,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幸福的假象”。也许你就会问我,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本-沙哈尔博士在书中写道:“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在商业中,钱是衡量标准,用来评估资产与债务、利润与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因素都不会被考虑进去;在人生中,幸福感是衡量标准,负面情绪是支出,正面情绪是收入。当我们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就是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获利了;当我们长期处于抑郁中,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感破产”。
人们也许会说成功就得到了幸福。其实,成功并不等于幸福!成功获得的只是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这种解脱给人带来了真实的快乐,但并不等同于幸福,只是“幸福的假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但是这种喜悦只是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因而很多人便把这种喜悦、解脱误当做是“幸福”,从而造成了“幸福的假象”。
本-沙哈尔博士在书中讲述了他自己亲身的一个经历,便是他16岁时获得了以色列的全国壁球赛的冠军,他认为他应该获得了幸福,但是实际上没有。他为了准备比赛,节制了一个月的饮食,他曾暗自发誓,在比赛结束后一定大吃几顿“垃圾食品”。当他比赛结束后,他真的跑到商店去买了两个汉堡包,但是此刻他并没有得到快乐,反而是一种失落,一种空虚。他看着手中的汉堡,发明了四种汉堡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口味诱人,但却是“垃圾食品”。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痛苦。这种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便称作是“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将更健康,但是吃起来很痛苦。这种牺牲眼前幸福,追求未来的目标,便称作是“劳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这种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幸福,也不对未来抱期许,便称作是“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汉堡,则是最好的,既美味,又营养。这种既享受当下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好的未来,就是“幸福型”。
既然成功并不等于幸福,那么幸福感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呢?一是遗传基因,二是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三是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现实中大多数人属于“劳碌奔波型”,这主要受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就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以及周围人的奖励或者鼓舞;当职工工作出色时,也受到了老板的奖励和他人的羡慕。这就使得人们习惯去追逐更高的目标,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我们常常发现身边的人虽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是却闷闷不乐;或者是听到并且我们认可有钱人并不一定快乐的观点。仔细回味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从开始上学起,我们便不断被灌输一种思想,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于是,我们便在追逐成绩的提升,希望得到父母、老师以及周围人的认可与赞扬。但正是在追逐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受到了来自考试的恐惧以及巨大的压力,忽略了学习中也可以得到快乐,我们更多的期盼是下课、放学和放假。本以为上了大学便可以好好地玩了,但是事实上大学的压力也不小。面对如今的就业形势,可能很多人都在为找到一个好工作而烦恼。而当我们找到工作后,又是处于同样的状况。为了能有较高的薪水以及职位的升迁,我们又不断地强迫自己努力,去追逐那些物质上的满足,却以背负巨大的身心压力为代价。即使我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有很多钱,有车有房,我们也不一定感到快乐。我们在享乐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这并不是幸福。大多数人都处在每天忙碌奔波,但最终却不知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
本-沙哈尔博士说道:“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这样,很多人就会在愁闷什么工作才能达到这种幸福的生活呢?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当我们反思这三个问题并找到答案时,便就是找到了幸福的工作。工作也有三个层次: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只为赚钱谋生的人关心的只是工作所得到的报酬,并且期待的主要是节假日;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不仅关心财富的积累,而且还关心事业的发展以及个人升迁的可能性;而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感的人,最关心的是工作本身,工作给这些人动力,给这些人快乐,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己,获得充实感。你想得到的是哪种工作呢?呵呵……记住,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并有意义的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篇5)
泰勒博士的《幸福的方法》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这本书让我们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名字具备充满让人去深入阅读的理由,全书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介绍了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第二骗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
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是什么呢?我们更多的要懂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亚里士多德曾宣称:幸福的生活是一辈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获得幸福。简单说来,幸福意味着感觉良好。
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杂蒙蔽了我们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于浓雾背后的幸福需要一颗平和安逸的心和一双清丽无埃的眼睛才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