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

|文凤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希望这份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1】

“学而”句提出了“学”的本质,“学”之道;紧接着就是知己之乐;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其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顺父母,爱敬兄长”。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无“仁”可言。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在面对父母时,无论再怎么“巧言令色”也不为过。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省,实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来,反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有尽心竭力去完成;与朋友往来,是否有做到诚实守信;恩师所传之学问,是否有学以致用?

个人修身、齐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来治理国家了。治理千乘之国,有五点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节俭而不奢靡;爱民而不轻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当在农闲之时,以不误稼穑。

而后生晚辈求学者,与君子“为仁人”、“行仁道”一样的道理,当先树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为“德”。“德”包括“入”和“出”两部分。读后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括行为做事有章法,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爱众人”,并且亲近“仁人”,习“仁”之道。当根本竖立起来之后,还尚且有余力的话,那就可以去学习诗书文章了。

后生晚辈所求之学,未必一定就得是诗书文章。倘若他能够诚心诚意做到:见到贤人,能够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够竭尽全力;为保家卫国,甘愿献出生命;对待朋友,能够做到言而有信;那么,即便不曾学习圣贤之书,那他也必定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2】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论语·宪问》

这段经文出自于《论语·宪问第十四》,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君上喜好礼的话,那百姓就会容易驱使和管理。”

这段话讲了关于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礼,礼是儒家重要的道德条目。礼,分为几个方面含义:

第一,礼是形而上的一种价值,也就是天理、天道。横渠先生曰:“礼者,理也”,礼是一种永恒不变的道。因为形而上的东西都是极为高深的,一般人都不能明白。《论语》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所以每一种形而上的价值都必须有落实在世间的载体。

第二,便是礼在世间的具体落实,那就是礼制规范和礼乐教化,是一套复杂完善的规范和社会制度。通过对百姓的礼乐教化,让他们有信仰,有敬畏,遵从礼制,固守已位,以明是非,以别贵贱。故荀子曰:“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最后,礼就是平常所用的一些礼节。礼节,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文明的外在形式,是构成一个有序社会的重要元素,故华夏文明自古以来都称为礼仪之邦。

礼,是华夏文明的根本,华夏文明便是礼乐文明。礼也是构成良好社会的根本,故《礼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一个国家若想治理得好,便要从礼乐着手。故《孝经》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民是国家的根本,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唐太宗云:“君如舟,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履舟。”如果一个国家君主推崇礼乐的话,百姓便明理尽性,为人处世都奉行礼制,不会僭越。“素其位而行”,百姓会产生一种自治能力,社会便会上下有序,尊卑有别,贵贱有差,形成良好的秩序。治国只要“恭已正南面而已”。

相反,如果君王不以礼乐治天下,那社会便无序,百姓没有一个衡量是非辩别贵贱的准则,国家便不能治理好。如:大家熟知的法制社会,它就是通过制定强硬的法律制度,从而强制进行管理,它的精神便是“齐一”。从表面看是公平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实际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法律虽然是平等的,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有人贵,有人贱;有人智,有人愚。比如一个穷光蛋和富人打官司,穷人没钱请好的律师,而富人则可以用最好的律师打败穷人。这就导致了法律被有能力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礼制就不同,它的精神便是别异,从而使社会有条不紊。

“民易使”,就是说百姓就会容易驱使和管理。因为百姓能够明理,有信仰,能够自治,所以便很好管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礼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性。礼是治国的根本,而如今,礼崩乐坏,社会无序。要使华夏文明与儒家文化复兴,就须从礼乐着手,制礼作乐,教化百姓。如此,天下便会太平,国家便会有序,社会便大同,百姓便会无诉讼。这就是礼所带来的社会功效,也是如今复兴礼乐的意义所在。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3】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谣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

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乃修身阳性,人生之道,必读之本。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请教,达到学习的态目的。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知识,智慧,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想。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就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时候他的朋友就从世界各处纷至沓来,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洪敏。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4】

《论语》真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时,它还是我童年时期最早接触《论语》时最开始学到的一章,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孔子说:“学习要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几千年前的时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为止通用了几千年还没有错的道理。就比如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我现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听到最多的话就无非是“复习”了。

无论是哪一样学科,老师都告诫我们要定期复习,这样才能牢记在心。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对待朋友就要真诚、真切,朋友好心来拜访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心迎接。

第三句话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虽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会去尝试,去一点点接近那种境界。这三句话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论语》这本巨著中的.一小则文章,还有更大的奥秘蕴藏在其中,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论语》真是一本充满了先人智慧的书本,它对你、对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吧!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5】

寒假期间,陈老师陪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叫做外汇。曾子说: “我每天都在审视自己,我怎么能对别人不忠呢? ”?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 ”这意味着我一天要反省自己好几次: 我是不是在为别人做最好的事?你对你的朋友诚实吗?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否按时复习?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今天上并没有真正做好这些事情。早晨,妈妈让我帮姐姐拿一双袜子,我马上就去,我和妹妹感谢我,之后我听到的是很开心;中午回家给客人,并有一个孩子是有点像我写的女孩,我真诚地邀请我和她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我的心脏想到这里玩高兴;到了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工作日,但没有复习所学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老师觉得这么难教我们的知识,我们总是在学习上抛出的背后一面,永远不知道,“审阅老”的话,我想坚持刷我学到的知识,我它会越来越好!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国家才能知道学生自己在哪一个方面需要做的好,就要继续教育保持,哪些问题方面没做好,就要开始不断完善改进。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具有优秀!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6】

《论语》是我的经典启蒙老师,在生活中她像一盏明灯,时刻为我指明方向。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幼儿园的诵读课上,漂亮的刘老师带领我们每天进行晨读,我现在都能熟练地背诵十章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述而第七”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其他两人或者其中一人必然会有某一方面比另外一个强的,我们应该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更要提高修养、虚心好学,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带着这样的学习态度,我进入了小学,虽然认识的字要比别的同学要多一些,但我从不骄傲,反而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小朋友都愿意和我交朋友、坐同桌,有了良好的学习关系,我学习起来劲头更足了。

老师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现在年纪还小,不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从《论语》中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与习惯却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

高一论语名著读后感【篇7】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朱熹说:“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无论怎样读,最关键的是要读好书。

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一本好的书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从内容上看《论语》包括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许多内容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非常深刻,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希望通过实行仁政,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孔子主张仁最基本的意思是爱人。

从体例上看,它属于早期的语录散文,一是口语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话,三是对华能够体现出人的性格品质甚至气质。

从教育的意义上看,它更是意义非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我们如何有修养,“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我们如何学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我们要有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们要谦虚,“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教我们要珍惜时间。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会友,以书为乐,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恕不可以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我扑在书上,就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在书中遨游,在书中畅想,与书携手,读书,读好书。

    3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