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600字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人生》读后感600字,希望这份《人生》读后感600字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人生》读后感600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人生》读后感600字【篇1】
人生既漫长又短暂,在路途中所遇见或享受的金钱与名利都是过眼浮云,不值得留恋与牵挂。其实真正珍贵,无价的事物往往是最初的信念与高洁傲岸的品质。这些道理直到我鉴赏《人生》这本书之后才有所感悟。
《人生》的作者是王卫国,此书的内容主要讲述一个落后,封建,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中,一位胸怀大志的民办教师高加林因村书记滥用职权被撤去工作,想要控告村书记却因封建思想放弃。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委屈求全变成农民,又阴差阳错与村中大户的女儿谈恋爱。因为一次巧合,他被马占胜调到县里工作。之后,他一路风生水起,如履平地,在县中成为郝郝有名的人物。但是他为有好前途,狠心抛弃深爱自己的女人,与另一个家财万贯的小姐结合。但因被检举揭发,一夜间从县中的名人沦落成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民。回到农村后,众叛亲离。他才明白最宝贵的事物其实是最初的信念。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有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条难以回返的路,当自已失去一切,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后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才会明白最珍贵的东西是自已的初心与信念。但人生同样是无止尽的,只要始终怀着心中的信念,永往直前,就可以创造璀璨人生。
人生就像黑暗中的指路灯,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人生也像无尽头的长巷,你永远也无法猜测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只要保持一颗永恒不变的心,人生自然就会美好。
《人生》读后感600字【篇2】
今天早上,在紧张的考试中,我读了一篇激励人们敢于和挫折做斗争的文章──《耐磨的人生》。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的一个失去右臂的朋友是怎样从自暴自弃到相信自己,是怎样从认为自己活不下去到坦然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是怎样从接受不了失去右臂的事实到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心。
在这篇文章中,句句话感人肺腑。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作者朋友说得那些话:“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活着。我终于明白,其实我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他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我”的朋友刚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后来他是平静了下来,变得十分乐观,胜利了挫折。
而这种自强不息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
譬如,贝多芬这一个伟大的、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的音乐家,在二十多岁便患了耳病,什么也听不见。这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可是贝多芬没有被挫折打败。他找来一根钢管,插在音箱里,弹着钢琴,以此来掌握节奏。但是,这样以来牙龈便会大出血,可是他依然每天坚持练上几个小时,创造出了闻名世界的月光曲……
而另一个被人们称为“炸药大王”的诺贝尔在实验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他的父亲、兄弟被炸死,政府也因为危险的名义而禁止他实验。但是他不怕挫折,向朋友租了一艘船在河面上继续工作、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安全炸药。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真正的微笑,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快乐,对事业的兴奋。”只要你能平静的、微笑的面对挫折,勇敢的和挫折搏斗,便能胜利、挫折。
《人生》读后感600字【篇3】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加林!
这部作品是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口气读完的。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相似,只是时间跨度不同。
《人生》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围绕着一名农村青年加林的工作及情感纠葛展开。一名有理想,血气方刚的青年,在权利斗争的漩涡中所表现出的无奈,而又不服输,在面对新的机会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对新世界的极度迫切的渴望,让我无时不刻为他的命运感到心潮澎湃。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加林。无论出身何处,我们都有绝望的时刻。但我们都在努力的抗争,寻求哪怕一丝的希望,就好像加林写给他叔父的信,都会成为自己心里莫大的安慰。我们不断挣扎,向上,想拼命挣脱,甚至牺牲了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成就感和不断自省中摇摆,仅为了心中的那一丝丝光,飞蛾扑火。
然而,这不仅仅是对事业和生活境况改变的追求,对于爱情亦是如此。巧珍对爱的执着和诠释,让我感到惊讶。无私大胆的爱,有很多。但在加林做出另外选择时,她所表现出的洒脱,成全以及宽容,是难能可贵的。放手比爱更有挑战。同样的,无论亚萍对加林的爱是否有附加条件,她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追逐心中所爱,其中的勇气并非常人所有。
不得不说,小说的结尾还是颇出乎我意料的。180度反转的人生,对于主人公似乎残酷了些。但他所表现出的坦然,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省,还是让人动容。
路遥的作品终究鼓舞人心。敦促我们勇敢拥抱命运,做出改变,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人生》读后感600字【篇4】
我居然能活一百岁了,咋办?随便吧。读这本书之前,我真没想到,自己(按照寿命增长率的乐观算法)有50%的可能性活到100岁以上。更没有想到的是,我可能要工作到80岁才能存够退休金。以传统“教育——工作——退休”的三阶段模式来看,这真是一副令人绝望的图景。
如何让长寿变成祝福?这是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是把“三阶段”模式化为“多阶段”模式,但具体如何多阶段,除了工作更加灵活化、用娱乐时间再创造等方式之外,没有啥具体的实施方案。毕竟世界变得太快,没法预测未来。
作者是经济学家,其思维方式和吾等纯文科生多有不同。简而言之,就是对资产更为关注,具体体现为对投资方式和数字的敏感。当然,作者也指出,相比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很转型资产尽管更难量化,却会在未来的人生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看着傻乎乎只知道银行储蓄的自己,觉得了解一些投资常识还是很重要的。
我的观点,基本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看法吧:现代社会让劳动异化、导致人的异化;应该把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我(再创造);工作会伴随人的一生,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至于可替代性的问题,尽力吧,不强求。稍微提一句,书里人工智能的观点深得我心:与其担心机器人会抢掉你们的工作,还不快感谢他们给了你一个偷懒的机会——要不是有机器人,你们早就因为人口老龄化而累死惹(能偷懒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明天就死掉,也一点都不奇怪。我现在活得精彩又快乐,明天死了也无所谓。但我仔细一想,万一我能活到一百岁呢?为这个可能性做准备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未来的世界(未知)永远是令人期待的。我居然能活一百岁了,咋办?随便吧。该咋样就咋样,读读书,存存钱,写点小感想。希望自己能早日过上有钱有闲的快乐养老生活。
《人生》读后感600字【篇5】
人生不就是这样,在一次次选择里被成就或者被戏弄。无论我们多么拼尽全力,总有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左右着我们。当回过头去看,或幡然醒悟,或悔不当初都成了最大的嘲讽。可是我们只能向前看,并且好好的活在当下,继续新一轮的拼尽全力。生命本就是无奈的坚守,需要我们在最渺茫的尽头寻找生的意义并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
人物的经典就在于他写出了所有人要面对的问题和必须经历的命运。年轻时,我们不能洒脱的说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因为当下的那个稚嫩而热情的自己对这个世界怀抱着多大的希望和勇气,做什么都是对的,至少证明我们爱过、恨过、失望过,可是后来生活的面目总得全部都展露在阳光下给我们这些热情过火的人看,最终我们都该醒悟、面对、认清,再去把稚嫩交给岁月,把热情交给理智。我们总得被现实打回原型,再次回望时,山不是山,水亦不是水,在充满疑惑和疲惫的心里一次次的去寻觅和思考。也许我们认为我们热情的很坚强,可事实是我们刚强的不能弯曲只能折断。伤过、痛过,一次次的去切肤之痛教会我们在原来的地方再长出一些智慧,生出一些柔软,这也许就是韧性。
当高加林看到昔日的家乡和亲友其实无比雄壮和亲切,当巧珍决然另嫁他人时,当黄亚萍明白自己更爱的是自己时,当克南敢于面对全部的自己时,所有的人其实才启程,所有的路其实才刚刚现出眼前。
不必为加林重回土地而扼腕叹息,不必为亚萍选择放弃而愤愤不平,不必为巧珍爱而不得而唏嘘不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来时的路为当下做了决定,而当下的决定不再有曾经的盲目。我们只需再次扬帆起航,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