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希望这份《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1】
读《傅雷家书》有感信,是表达情感的最真挚的方式。这本由信组成的书——《傅雷家书》,里面有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现,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让我明白有时精神松散放松,做事效果反而好。我们不必刻意去绷紧神经去做事,这样反而做不好。
“你提到的rfcon(完美),其实rfcon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rfc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优人的追求,无非是rfc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这句话又让我明白没有所谓的完美,只有人们精益求精的心。我们做任何事不必追求完美,只需更上一层楼。
洋洋万言,字字涌动。
读到了傅雷在信中对孩子的爱与教育,不由联想到了自己从小父亲对我的教育都看得很重。记得有一次,我在后院中画画,年迈的太婆坐在摇椅中晒太阳,椅子在阳光下一晃一晃。不知过了多久,太婆好像觉得无聊就问我是在写作业吗?我觉得写作业和画画是有区别的,就回答太婆说在画画。太婆连连点头。于是我就继续画画,一会儿太婆又问了这个问题。童年的我很没耐心,于是不觉中回答的语气中有着不耐烦的感觉。这时父亲正好听到了我厌烦语气,于是快步走来面带凶相,用拖鞋一遍又一遍地抽打我的脚底,任我哭喊。打完后,就问我为什么打我,一直问到我说出原因。就这样,父亲这种严格的教育一直用到了上小学。之前,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人家父亲从来不大孩子,而自己动不动就要挨打;为什么我岁就要开始一个人睡衣个房间难道父亲不知在黑暗中独自一人的恐惧吗?然而渐渐长大了却依旧没能理解父亲对我的爱,总是抱怨着谁谁有新手机之类的话,却体会不到大人的辛苦,不懂父亲为我为家付出了多少汗水。
但是我读了《傅雷家书》后,觉得这里就是爱的.世界,而又一想父亲不也为我这样做过一些事,关心过一些事,安慰过一些事,教导……
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这些不断传递爱的信,将传递到未来,教育着更多不懂事的孩子,感染着更多人,理解那份厚重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2】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3】
这个寒假,我再次重温了《傅雷家书》,对于傅雷对傅聪深沉的爱,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傅雷对傅聪的谆谆教诲可谓是众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复强调着做人总是排在首位的,学会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这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脚跟;若是不会做人,那么人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财”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他对待生活的严谨。他对儿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会去改正这方面的不足。所以从傅雷的身上,足以见得他对“言传身教”四个字的完美诠释!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千千万万的父亲也和傅雷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便会越发显得焦急。傅雷对大儿子傅聪倾注了毕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对傅聪的管教也是极为严苛,不过这对傅聪以后走上的音乐之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家长也开始步人后尘,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但这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毕竟有些家长并没有以身作则,所以这种做法只会加重父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产生抗拒的心理。
在当下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开始无节制地溺爱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给孩子。这不仅仅是在无形中毁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觉间使孩子有了“父母对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想法,到头来,这种孩子以后所碰见的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最终成为一辈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终两名儿子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经大自然磨砺过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绽放,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4】
每个人都体会过怙恃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彷佛找到了另外一种怙恃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埋头铭记取。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端正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仁慈,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第一部门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汗青的一些了解和马基雅维里自己对政权分类的一些看法。
第二部门是作者对自己祖国意大利当时部队状况的担忧和否定。
第三部门,就我感觉,是整部书的最精彩也是最受争议的中央,我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也大都来自于此。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工具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发展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明白,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以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怎样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这一封封饱含着爱的书信,有许许多多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让我心暖。其中最使我受益匪浅的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时送来的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磨难确实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滑,但是如果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便会消沉而越跌越低。由此可见,勇于面对挫折,正视现实是十分重要的。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话呐。它像暗谷里的指路灯,帮助我通向光明,让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5】
人有多面性,事物也都有其两面性,有利既有弊,有好同时也会有坏。读《傅雷家书》,我想从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产生的不同教育结果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教育理念方面,我的父亲与傅雷先生的想法大相径庭。《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是在孩子最幼小、最活泼的时候严加看管,以养成孩子好的日常习惯及学习习惯,往后的日子里,只需要靠孩子的自主管理与学习能力,以及父母一些少量的建议引领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因此,傅聪与傅敏丢失了童年,可最终获得了成功。再说说我的父亲,他则和傅雷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我的父亲是在我童年时期放松了学业上及学习习惯上的管理,到了初中时才开始抓紧,这无疑使我获得了一个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我的基础可想而知,字丑就不说了,识字量也比同龄人少很多……
在我看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现代教育的问题。现在的家长一味地注重成绩,孩子只要成绩好,其它的都无所谓。在我小学阶段,成绩在班级乃至全校都可以进前十名,因此爸妈就忽略了对我的监管,从而导致我虽然表面上看成绩还可以,但学习习惯并没有养好,基础没打牢固,导致升初中后与其它同学的差距明显。而另一方面,家长们针对成绩不好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一味地报辅导班,而并未从根本上查找原因,只知道“名师出高徒”,却不知“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母亲在育儿方面的方法和作用。傅雷的母亲对儿子的教育也是十分严格,不宠溺,不骄惯,从而造就了两个孩子的优秀品质和习惯。所谓“慈母多败儿”,当妈的对孩子还是要狠一点,尤其是自律性还不是很高的孩子,做不到“孟母三迁”,至少也要从禁止手机及MP3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开始。
无疑,傅雷是教子有方的,傅聪及傅敏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凡事都有两面,过分严格的管教可能也让两个孩子失去了很多孩童时应有的乐趣。无论怎样,如果我的父母能结合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或许现在的我会与学霸们的距离不那么遥远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6】
有一种爱叫父爱,他不同于母爱,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是一杯温开水,虽平淡无奇,可又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总共186篇。傅雷在书信中和儿子论艺术,论音乐之美;聊儿子的比赛、生活;说自己的处境,讲社会、国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写在信中,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期望。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我细细地品、慢慢地研,它拥有着文学价值与人间美好的情感。傅雷深爱着孩子,“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父亲在思念着、爱着孩子。“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作文/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对儿子说“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傅雷给儿子深沉的爱,把儿子当作朋友,讨论艺术上的问题;指导端正着儿子的品格;让儿子产生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观念。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触。天下父母之爱都一样深沉。记得我初一住校时,约定每天与父母打一通电话,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给我指明学习方法,提醒我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个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来是父母每天接我的电话前,先记下要和我说的话。每天虽时间不长,可在这一句句话中夹着爱。我明白了要与父母多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傅雷教他的儿子做人、做学问、爱国,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子的一生。而我们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爱,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父母的话,我们要用心去听,去体会。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篇7】
《傅雷家书》中,很多的.内容都是谈艺术的,而这种艺术,不仅仅限于谈音乐,其中还有一些信件涉及了书画、文学作品,在傅聪演奏的过程中,傅雷经常劝诫儿子,应该把自己的弹奏感悟形成文字,和自己进行交流,一方面是为了让傅聪对自己的音乐演奏有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关于国外艺术的思想,除了用于提升自己之外,他更希望把这些思想传达给中国的有志青年,让他们在艺术之路上能够获得指导。
特别让我惊讶的是,傅雷对中国文化的“化”的认识,他认为傅聪之所以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有新的感悟,是因为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也体现了他的见解,在他们的眼中,艺术不是术业有专攻,而是古今、中外的融会贯通。
关于傅聪的弹奏的姿势,傅雷注意到这一细节,并用演出来进行比较,并在信中多次提到,在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的循循善诱的教导,良好的沟通,和让儿子善于自省、不被鲜花掌声冲昏头脑,坚持艺术探索的精神。
为了儿子的艺术发展,他更是将有利于儿子发展的艺术作品丹纳的《艺术哲学》的内容抄下来,寄给儿子,也将一些有利于儿子艺术发展的评论一并告诉儿子,让儿子改进。为了敦促他的进步,他更是力劝儿子能够学习法文的书写,多阅读艺术作品,来解决演奏实践和演奏理论的矛盾。不仅如此,就连对作品的评论的表达,傅雷在信中就要求儿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艺术的不同境界,而不是单纯的用“太好了”之类的词语。
傅雷更是希望儿子在音乐中能有一颗赤子之心,能够忍受孤独,能在心灵上与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更能够面对艺术上的失败和挫折,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理。在写信的过程中,由于傅聪的字写的过大,有时会写满整个信封,有时会写到邮票上,关于这个细节,傅雷也不止一次地告诉傅聪,让他改正,在傅雷的眼中,艺术和生活是一样的,必须关注细节。
傅雷也将自己的理财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傅聪,让傅聪学会生活,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也多次劝告儿子,应该多亲近自然,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他还多次告诉儿子,要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说话时不能过于直接,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自己获得成功之时,更需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