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郑航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篇1】

将军不流泪。

将军12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走了30里山路,参军报仇。他的牙齿咬破了嘴唇,鲜血顺着嘴角往下流。村口的老槐树下,白匪肆虐,树上还吊着他父母的尸首。

部队生活很苦,大人都受不了,年少的他却受得了,风餐露宿,酷暑严寒,他从不叫苦。在部队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托起枪把子手就痒,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暮秋。他带领的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的一个中队遭遇。两天两夜,枪炮声震彻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了9个人——他和被他俘虏的8个鬼子。一身伤的他,脸上已经没有任何表情,却依然精神抖擞,大声吆喝着俘虏前行。在一个山包前,俘虏开始叽里呱啦地大声说话,显得有些兴奋,前边的一个鬼子也越走越快。如果前边的鬼子拐过山包,就不在他的视线范围了。他急了,端起枪,大声喊:“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后来从鬼子口中知道,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他不后悔,拿了一瓶酒,坐在烈士坟墓前,喝得酩酊大醉。

战火硝烟中,他成长为一长。因为他总是把“我命令你”挂在嘴边,大家都叫他将军。这时的他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是孤身一人。在一次恶战中,将军负伤住进医院,肩膀上还镶嵌着一块炸弹皮。

医院没有了麻药,手术又不能拖延。

将军对院长说:“别啰唆了,我命令你,挖!”将军嘴里咬了块毛巾,汗水像小溪一般顺着将军的脸颊流淌。被疼痛扭曲了面庞的将军,顺着为他擦汗的小手,看到了白口罩上面的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心中竟涌动一丝柔情。

窝在医院里的将军脾气越发暴躁,可每次大眼睛给将军换药的时候,将军就会温顺得像只绵羊。大眼睛手中的棉球在将军的伤口处仔细地抹擦,鼻中的气息缓缓地抚摸着将军的脖肌,将军就恍惚了。

那次大眼睛给将军换完药,将军对大眼睛说:“我命令你,嫁给我!”

大眼睛的眼神中瞬间有些慌乱,脸涨得通红,说:“你,你不讲理。我干吗嫁给你?”

将军怔了,说:“那好,我命令你一个月内爱上我!”

大眼睛有些恼怒:“你,你霸道!”

大眼睛找到院长诉说,院长笑了,和大眼睛讲了将军的许多故事。

大眼睛不再去给将军换药,将军就耍脾气,大眼睛不来就不换药。院长讲道理下命令,大眼睛才撅着嘴去给将军换药,就是不和将军说一句话。将军在大眼睛走出房门前说:“还有28天。”大眼睛被气笑了,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

敌机又来轰炸,好像是有备而来,一发炮弹已经在医院旁边轰然炸响。人心慌乱,形势危急,病人必须立即转移。

大眼睛焦急地说:“院长开会去了,怎么办哪?”

将军一把扯下吊针,疾步走到院子中间,大声吼道:“现在听我的命令,先把重伤员往后山转移,快!”就这样,他指挥着大家有条不紊地快速转移。

最后一个离开的将军,竟然快步走到院角的一棵树下,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被炸弹震到地上的雏鸟。

将军轻抚着惊恐万状的小生灵,喃喃地说:“它应该有美好的明天,带着它离开吧。”说完,轻轻地把雏鸟放在大眼睛的手里。

医院顷刻间笼罩在了炮火之中。刚才好险啊!大眼睛敬佩地望着从容不迫的将军。

将军伤愈,要归队。大眼睛给将军收拾行装。

大眼睛说:“沟上的桃花开得正艳,好看呢。”

将军说:“大男人看什么花花草草啊。明天我就归队了,你能不能再给我换一次药?”

大眼睛笑着说:“你的伤都好了,还换什么药啊?”

将军说:“你甭问,给不给换啊?”

大眼睛不笑了,拿过棉纱轻柔地给将军换药。

将军一走,再无音讯。大眼睛从前线回来的伤员口中得知,将军下了江南。

疗养所建在风光旖旎的南国海滨。将军坐在轮椅上,面朝大海,手里攥着一团泛黄的棉纱。海风吹来,将军的一条裤管随风舞动。

将军耳边传来抽泣声,他怔住了,原来是年轻漂亮的大眼睛。

“你来干什么?我命令你走开,走开!”

大眼睛笑着说:“我转业了,你的命令我可以不服从。我是来给你当拐杖的。”

将军沉吟许久,最后冷冷地说:“你来迟了。”将军用有力的手改变了轮椅的方向,缓缓离去,给大眼睛留下岩石一样的背影。大眼睛呆呆地站在海边,海风吹散了她的一头秀发。

此时的将军,胸前正落下大滴的泪水。

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篇2】

撒哈拉是一个男孩,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世界上的沙漠同名,自然,他更不知道自己就踩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

每当太阳映过沙丘,他都会飞奔向最远的沙凹处,希望看到那两头熟悉的骆驼,可惜,快一年了,这一幕始终没出现。

虽然如此,撒哈拉却并未放弃,他会一整天都守候在那块稍微平坦的地方,翻开一本破旧的书,一字一字地反复阅读,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已经翻阅过无数遍。

可惜,没有人告诉他,那本已经没有封面的书,其实有个很契合心境的名字——《等待戈多》。撒哈拉也是在等待,而他想要的结果同样是迷茫的,犹如初踏撒哈拉沙漠的游客。

部落里的长者从来没有批评过撒哈拉,即便最严厉的父亲也从未阻碍撒哈拉的举动,因为他们和撒哈拉一样,也很怀念曾经的那两头骆驼,而那两头骆驼的主人便是威克里夫·奥利奇——骆驼图书馆的创始人。

那两头骆驼每周总会在星期二准時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他要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没有人反对,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

可是,因为撒哈拉对书的热爱,有一次,在黑暗已经笼罩大漠,奥利奇赶着骆驼要离开時,撒哈拉终于鼓足勇气伸出了右手,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時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

奥利奇犹豫了许久,但最终还是被撒哈拉的真诚所感动了,他从骆驼背上抽出一本书交到撒哈拉手里,还用力地拍了拍撒哈拉的肩,说:你要知道,骆驼图书馆是撒哈拉部族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希望能读书,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

所以,撒哈拉从未忘记保护好手中的书,尽管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但他却视若珍宝,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

然而,世间有许多事都事与愿违,就在撒哈拉借走书的第三天,全部落的人突然搬迁了,撒哈拉抱着书不肯离开,但父亲粗壮的手却没能让他如愿。

很长時间,撒哈拉曾许多次尝试去寻找骆驼图书馆,然而撒哈拉沙漠的距离彻底把他打败了,直到一年后,当全部族的人重新又奇迹般地搬回原地,撒哈拉第一時间便是奔向塔里,那处熟悉的沙凹,他等待了许久,却终未发现骆驼铃响。

他就像《等待戈多》里的主人公一样,带着世人无法理解的想法执著地干着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似乎很简单,但简单得让所有人震惊。

当一位旅客把撒哈拉与骆驼图书馆的故事写在美国的《洛杉矶時报》后,瞬间让全世界震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撒哈拉的故事,并且还专门组队运送了上千册图书到达塔里,再配上数十头骆驼,一个新的骆驼图书馆瞬间壮大,而那本没有封面的《等待戈多》也几乎成了一座神像,让所有人忍不住顶礼膜拜。

多年后,撒哈拉已经从一个小读者变成了骆驼图书馆的管理员,每当有人过来借阅图书,他都会虔诚地说一句话,不要让撒哈拉永远是文化的荒漠。

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篇3】

眼科专家华博士来鹅城为一条狗做白内障手术,这个消息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新闻记者们更是纷纷挖窟窿掏洞,想把这背后的猛料曝出来。

华博士不是一般人,他是驰名国际的眼科权威,曾在美国、英国等一些学府、医院主持医学研究,论著丰富,观念超前,为国际医学界所推崇。他最近刚刚回国。而那条狗呢,它的名字叫做棒棒,是一条普通的导盲犬。棒棒的主人已在两年前去世了。它是怎么跟华博士这样的大专家扯上关系的呢?

谜!真的是个谜!

华博士行踪诡秘。他拒绝一切采访,只是要求鹅城的眼科医院为那条狗准备一间特殊的病房。这天一大早,老记们就堵在医院门口,严阵以待华博士和狗现身。上午9点,开来一辆面包车,车上走下一个戴着墨镜和大口罩的人,他的怀里抱着一条老狗。不用说,这肯定是华博士和棒棒了。跟着下来的还有棒棒的家人。记者们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对着他一阵猛烈轰炸,但是华博士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别急,等棒棒出院以后我会把一切告诉你们的。

接着华博士和狗就进了特殊病室。据医院透露:华博士对狗的检查一丝不苟,甚至还亲笔为它填写了相关表格,整个程序做得认真到位。后来,棒棒就人模狗样地穿起了病号服,躺在推车上进了手术室,打了麻药以后,由华博士亲自主刀,为棒棒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术。手术非常成功,也非常顺利,之后棒棒又被推回病房,华博士服侍左右,等待棒棒的康复。

所有这一切,都使华博士的行为更加充满神秘色彩。

几天以后,棒棒的眼罩拆除,棒棒的眼睛重见光明。华博士抱住棒棒的头,和它久久地对视着,口中喃喃地不知道在说什么。华博士临行之前,应医院的请求给医务人员作一场学术报告,也顺便请新闻界的朋友参加,算是新闻发布会。由于事先吊足了人们胃口,报告厅里人头攒动,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

一会儿,华博士牵着棒棒出现在讲台上。华博士走到麦克风前,他说: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是我把谜底揭开的时候了。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年前,一个刚刚毕业的眼科研究生被分配到鹅城当医生。他做第一例手术就出了事故。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做白内障手术,这位老人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很低,他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可是由于这个研究生缺乏经验,手术中竟然碰伤老人的眼底神经,老人的另一只眼睛也永久失明了。老人的子女找了医院领导,医院答应赔款20万,并准备处分这个研究生。研究生害怕极了,他甚至想过出走或者自杀……

事情不知怎么被老人知道了,他先是把子女们骂了一顿,接着又找到医院领导,第一,坚决不要医院一分钱赔偿;第二,坚决不允许医院处分研究生。老人说:我都七十多岁了,眼睛瞎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不能因为我毁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我们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啊!从此,这个研究生发愤图强,不但取得了博士学位,还远赴欧美深造、讲学。当他认为自己的成绩足可以告慰老人的时候,他决定回国。回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寻找老人,报答老人。可惜的是老人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老人的家人说:老人的最后几年,多亏了一条叫做棒棒的导盲犬,它就是老人的眼睛啊!只是最近,棒棒的眼睛也失明了……

华博士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了,他停了一下继续说:现在大家都知道那个研究生是谁了。我为什么要为棒棒做手术呢,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等它去了那边以后,继续当好老人的眼睛。

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篇4】

巴西的甘蔗田里,生存着两种蚂蚁,一种是体型比较小的黑蚂蚁,另一种则是体形剽悍,生性凶残的行军蚁。

黑蚂蚁生性温和,以植物和腐食为生,而行军蚁则是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不放过,在饿极了没有食物时,它们甚至会吃掉身边的同伴。行军蚁最喜欢的美餐是黑蚂蚁,所以,一旦它们与黑蚂蚁相遇,就意味着黑蚂蚁在劫难逃。按照这个弱肉强食的逻辑,与强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黑蚂蚁,其结局必然是被不断吃掉,数量会越来越少。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近几年来,甘蔗田里的黑蚂蚁依然生活得很好,倒是那些行军蚁,数量在逐年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带着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对两种蚂蚁进行了长时间观察,结果他们有了惊讶的发现。在每天傍晚的时候,浩浩荡荡的黑蚁大军都会准时返回到巢穴里,而每次,都有二十多只蚂蚁没能进入洞穴。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它们是掉队的蚂蚁。但是接下来的一个场景却令他们动容。一天傍晚,像往常一样,黑蚁大军急匆匆地钻进巢穴,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黑蚁却没有进去。其实,它们本来是有机会进去的,但它们却守在洞口,看着已经进入巢穴的同伴从里面忙碌地封闭着洞口,然后,它们开始到附近搬来沙粒,刻意地隐蔽着洞口外部,它们大约忙碌了十多分钟的时间,直到洞口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才停下来。就在这时,上千只游猎的行军蚁突然出现了。它们朝眼前的二十几只黑蚁猛扑过去,一会儿的功夫,黑蚁便被全部吃光了。意犹未尽的行军蚁又四处寻找猎物,但却始终没有发现黑蚁的巢穴入口,最后,它们开始上演同类相残的惨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行军蚁被吃掉了。

黑蚂蚁是非常脆弱的,失去巢穴的保护,即使没有外敌来攻击,它们也会在外部恶劣的环境中消耗尽体内的糖和水份而死去。让生物学家震惊不已的是,这种小小的蚂蚁竟然有为了集体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正是黑蚂蚁这种舍己为人的举动,让庇护同胞的巢穴永远不会被天敌发现,这也使黑蚂蚁们能在行军蚁出没的地带一直生存繁衍下来,并且数量越来越多。而那些行军蚁虽然强大,但相残同类的习性使它们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的边缘。

如果人人都能勇于去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换来的就会是这个集体的繁荣与强大;如果人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争斗,那么这个集体灭亡之期就不会遥远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体垮掉了,其中的个体也不会存在了。

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篇5】

相传古时在欧洲某城要铸一个大钟,不只外观要很美丽,声音也要清脆,好叫民众一闻钟声就被吸引前来礼拜堂敬拜神。所需款项由市民自由奉献。

居民之中有一极贫小姑娘名叫安纳提,父已去世。母作佣人,生活相当窘迫。但是安提纳诚心爱主,巴不得在铸钟的事上有份。有一天,因为帮助他人搬运杂物,人家送给她一个铜元。她起初推辞说:“请你收回,我并不是因为要钱才来帮助你。”后来因为推辞不掉,她就征得母亲同意,持往献金处,献上作铸钟之用。她见别人都在献上大笔款项。当收款人看见她光着脚,穿的又破,并且仅持一个铜元,羞羞答答的在那里递上之时,收款人说:“什么,一个铜元,我们这里不要铜元,快拿回家去吧!”她回去一见母亲,就哭着说:“母亲,他们不肯收我的铜元。”母亲安慰她说:“不要紧,天父知道你的心,你不必忧伤。”安纳提只得又把铜元收藏起来。

钟铸好后,经过多次的修整,所发声音总是不和谐。铸钟的技工,虽然都是名匠,也灰心了。有的人说,铸匠的手艺不佳,有的人说,是因天气不合,最后有一人问说:“请问铸钟的款全用上了吗?”收款人说:“所有奉献的款都已用在这事上了;不过有个贫穷的女孩子拿来一个铜元,我没有收她的。”那人说:“啊,我们若是不收那个奉献,我敢相信,这钟声永远不能和谐。”那收款人说:“这真是不近情理。”但是群众都说:“我们该把那女孩子找来。”于是有人立刻找到安纳提,对她说:“你快快拿着你的铜元去献上吧。”安纳提不懂是什么意思,可是她按照所说的献上了她的铜元。当人再敲那钟时,钟声真的和谐了,极其好听。民众十分欢喜,同声说道:“安纳提的奉献最多。

    74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