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10篇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怎么写?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1
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春节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2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在将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将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带双亲登高远眺,身插茱萸的一幕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其实,你难道不应该去陪父母去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你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你的血液里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寂静的明月下静静的思考吧!
如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相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然与民族之林,但是传统文化又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经沉淀了令世界所有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仅他们就如同天上奔腾的清流,又像森林间孕育的灿烂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节日文化就是一曲令人回味无穷的民乐,是一杯品不透的茶水。新春佳节,合家团圆;清明节,缅怀逝者;中秋之夜,千里共婵娟;端午之夜,龙舟尽发,祭奠古人忠烈。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福。欢度传统佳节,既是沐浴于清泉中,倾听古代贤德之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又是置身于文化的海洋,浴心于壮阔波澜之中,顿感今朝人生美丽幸福无比。简而言之,佳节既能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深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定是每个民族的骄傲。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以及对故乡的眷恋。欢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坚守多年,让精神流传久远。即使你漂泊异乡,身处困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团圆,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让中国传统节日的神韵代代流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庆祝洋节的霓虹灯下时,可别忘了,你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属于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3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一同演唱经典名段时,用自己写的法语歌词来表达自身对非遗的理解,遭到了评委老师的质疑。女歌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现代化的理解并作做出创新固然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眼球,是她对正在消逝的非遗做出的挽留。但是失去了语言载体和传统唱本的非遗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情感经验的载体。非遗之所以值得保护与传承,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着文化的魅力。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用现代化视角为其增添魅力与价值,而是为它丰富内涵的展现提供一个恰当的契机。由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巡演中获得非凡的成功,其背后自然有着艺术家们对原始剧本的创新与完善。青年演员的选取,由五十五折到二十二折的精心删编,以及符合二十一世纪审美观的剧场布置都使得蕴藏在古老剧本中的美学重新触动人们的感动与共鸣。那流丽悠远,清扬婉转的昆山水磨调无疑能够唤醒人们心中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一群人对于文化深沉的爱与尊重。
如今,我们对一些非遗的逐渐消逝不能释然,但我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支撑一种文化,支撑起它背后层层叠叠的历史所发出回响。在宋代,苏轼突破“词”原本的风格,开创了豪放派。在他之后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开始重视到词的存在,投身于宋词的创作中,拓宽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意蕴和内涵。这一切才使得宋词堂皇登台,使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咽之叹,终于变成了“大江东去”的豪迈之声。
女歌手用法语演唱“渔鼓道情”为了让外国的观众能够理解唱词,却忽视了本土方言在“渔鼓道情”中的重要地位。当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失去附着的载体,其式微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对于传统艺人来说,他的家乡,他的生命感觉都在方言之中,它甚至是不可被翻译。用法语翻唱,大量地方性的生活方式、生活细节的差异都会被抹除。原本独一无二的古老艺术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同质化了。
方言学家喜欢说,“礼失求诸于野”。这是指更古老的语言常常保存在更偏僻闭塞的村落,封闭有利于语音保持稳定。然而,实际上“封闭”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绵延和发展。文化本身就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的战争和民族融合中层层垒叠而形成的。
在21世纪的今日,要想挽留住传统文化,就要在传统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矜持和保留。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4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潮。各种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突然骤增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多得叫人咋舌,所谓的“国学学堂”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以及网络上相继开设……这些都曾引起热议。人们感叹着,纷纷表示文化终得以传承。但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的就靠着这些就得以普及吗?
就来谈谈那些电视节目吧。说是弘扬文化,但实际上,跟文化有关的内容有多少呢?几乎都是擦点边,更甚者只是挂着名号罢了。毕竟,电视节目这本身就与利益挂钩,真正“为爱发电”的几近于无。
但不可否定的是,电视上确实有一股“清流”,人们确实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下定决心要弘扬文化,然后反复观看每期节目,最后坚信自己就是那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殊不知,仅仅通过一层毫无温度的屏幕所看到的,就如沙滩中的一粒沙般微小,而从中真正明白的,甚至连粒沙都不足。
普及传统文化,怎可能是一部电视剧,一档电视节目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那些碎片的内容,不过是过眼云烟,可能看的当下会觉得收获了不少,但过几天,过几十天,能记住的不过是寥寥无几,也就剩一个模糊的印象。更何况,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牟利而肆意乱改,吸人眼球的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满是漏洞。
还有近来大火的《生僻字》一歌,热度至今未退,各大歌手仍然争先翻唱。作者称自己的歌“传播中国文化正能量”“大多数都是高考必考词”,群众们听后纷纷表示语文白学,被捧得极高。但实际上呢,这首歌辞藻华丽,风格浮夸,蕴含生僻字的部分强行押韵,就好像是从词典上随便找了几个尾音一样的词,不顾词本身的意义,强行拼凑成一段歌词。更何况,歌唱时本就会因曲调而改变一些字的字音,听者无意间记下了这些错误的读音,又怎能普及中国文化?一些人因会唱这首歌,就骄傲地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触碰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非常浅薄的自我认知。
“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游泳,但是你却愿意全身浸泡在沙滩的泡沫里。”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只有当我们亲眼见过,亲自去见识过,这才算是真正触碰到了传统文化,若要说了解还远远谈不上。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5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是一个文化大国。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和灿烂辉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们是中华儿女,是炎黄子孙,是先人的后代。回想过去,我们的祖国是多们的不堪多么的弱小,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的精神就像龙那样高贵。说起龙,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那么你知道“他们”的起源吗?那让我来告诉你吧。
“龙,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化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低蕴。虽说它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五,但它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古代的君王总是被称作真龙天子,因此可以看出龙在古时候的地位是非比寻常的,在封建社会都有贫贱之分。人人都尊重、敬仰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奇不有,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的历史常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财富,文化是生命的源泉,它与民族共生共存。有一些国家,他们只是表面的富有,但实际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富有。道德是民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文化的灵魂,控制着整个民族,也是民族的主要价值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当今社会又出现了一个很火的一个词“龙文化”。
对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很多人都似懂非懂,我想:知道龙文化的内容及含义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不计其数,熟悉的原因可能是龙是十二生肖的一种,文化就是指的是知识,所以他们就认为龙文化是关于龙的知识,但他们自己也不是很确定。陌生是因为过去都没有提及有关龙文化的内容及信息。而对于这个问题我则也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因此,在网络中也掀起了一股潮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于龙文化也真是够神秘的,有时看到成千上百的关于龙文化的信息,才发现人们的脑洞真是深不见底,什么答案的都有,五花八门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我对龙文化的看法是:龙是我们中国的象征,它有着不能用语言表达,尽管能用语言叙述,但也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它既是文化国家的象征,也是一种象征着高贵而无法触摸的精神,它仿佛就像是人,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它的精神包含的红军长征时的积极,坚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也有着一种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龙文化是一种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铭记于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6
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祥瑞之兆,尊贵之征,是龙。
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它在市井内“走街串巷”,在历史中“如梦初醒”,在世界上“威风凛凛”,既像挺立在中国人民身后的精神支柱,又像漂浮在华夏民族后的润物细雨。
今天,龙文化仍不离我们左右。
龙腾虎跃
过年,万家欢庆,喜气腾腾,家家户户怀抱着新年的美好期望走入下一年,而正是此刻,总会有某个城市在距新一项重大的活动——舞龙。
舞龙极其讲究配合,要顺势而为,不能太僵,也不能太过,舞龙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各司其职的表演者们将龙舞得活灵活现。时而腾空而起,时而辗转盘旋;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喜笑颜开。
舞龙,体现了龙的气势,霸凌天下而贴近生灵;体现了龙的神资,灵巧敏捷而步步慎重。
一龙:腾。
虎踞龙盘
龙在诗中,在词中,在文化中各有它自己的形象,各有自己的象征。
龙象征的是国家,是民族,昔日“东亚病夫”,如今在亚洲东部崛起,靠的是什么?是那百年来的沉睡和大国下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
龙的象征,古为四灵之一,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被歧视到被仰视的艰辛历程中,何处不体现了龙的铮铮傲骨?
二龙:盘。
龙啸九天
我国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如此,社会风气虽不算极好,起码也保持了一定的文明度,为什么偏偏这样呢?因为大家有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
我爱国,我是祖国的儿女,也是龙的传人,黄河是龙的脊梁,长城是龙的身躯,我们的土地就是这龙力量的来源,试问这样一条龙,何人敢侵犯,何人见到黄河不吃惊,何人见到长江不发呆?
无需多言,龙也震慑四方。无声的咆哮,蕴藏着巨大的威力。
三龙:啸。
龙一腾,再一盘,后一啸,道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风尚,龙在我们骨子里流淌着血液,在脑海里布满了云雾,在心里驻扎了精神。血液让我们铭记,云雾让我们追求,精神让我们坚守。
龙,在文人眼中是高山流水的曲调,在俗人眼中是下里巴人的韵律。而不论是谁,只要他是个中国人,还承认自己是华夏子孙,就会为龙谱写最美妙的乐章。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7
龙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题记
“祁奶奶,买菜回来啦啊?”我从楼梯上跳下来,对迎面来的老奶奶问。“哦,小雨啊,今天下午来我家吃粽子啊!”奶奶热情地说到道。“粽子?”我心里很疑惑,过了一会儿才突然想到什么,恍然大悟,“哦,明天端午呢!得跟爸爸说明天去看划龙舟。”
“唉,你激动个什么劲啊,又不是你划。”爸爸盯着手机头也不抬的说。“氛围浓厚啊!再说每年每队龙舟都不一样,颜色各异,多漂亮呀!”“那你总结出什么来没?”“嗯,鹿角,麟身,羊须……”“你喜欢龙?”“当然!”爸爸抬起头问:“为什么?”“你不好奇吗?12生肖里,大多是牲畜,或者当做宠物。就只有龙,我从来没见过它,不知道它的真实的模样,他肯定很威风。”“那倒是。”爸爸点点头,“毕竟他地位那么高。”“高?何以见得?”我挨着爸爸坐下,问:“它不是人们虚构的吗?”“即使是被虚构的,它也是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古代皇帝都叫真龙天子,哪一个不穿龙袍,坐龙椅?连柱子上都得雕龙,那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和代表啊!传说龙可以造福百姓,是百姓精神寄托。”我不停地点头,谁知爸爸却故作神秘的不说了,弄的我心像猫抓的一样。
夜幕降临,山色如娥,花光如霞,满天星辰,我坐在湖边畅饮,忽见一金光从水面中闪现,亮瞎鄙人双眼,模模糊糊之中似有,鹿角,羊须,鲤麟之轮廓。莫非?莫非是……只听“呼”的一声,金光消失,周围掀起一阵冷风,紧接着一片寂静。“起来了!”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说话声打破了这短暂的美好,看不看划龙舟了?
第二天我和爸爸准时到达赛场,六月的早晨,有些清冷。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在裁判的一声令下,各式各样的龙舟,像箭一样发出,岸边的加油声,仿佛要把天吼破。运动员们整齐的动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鼓手们有力捶击大鼓的声音,使士气大增,运动员们爆发出猛兽般的能量,激起了白色浪花和一圈圈涟漪。
作为中华民族的神,“龙”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特别的文化。而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应该学习龙的精神,团结向上。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8
消失的是你的身,不变的是你的魂。——题记
仿佛在我呱呱坠地时,当我还在襁褓里扑闪着眼睛,妈妈就捏了捏我的小鼻子,说:“这么机灵,小名就叫龙娃吧。”龙,是什么啊?这个小小的疑问在我心里萌了芽。
不知在哪一本书里看过,一个庞然大物,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就是龙,九形合一,看起来不简单啊。小时候看《西游记》,那白龙马腾空飞起的时候,我心里小小的幼芽又加速了长大。时间的沙漏从未停息,我的求知之心也从未停步,翻阅古籍,查找资料,呀!这个龙啊,果真器宇非凡。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古代君王不都叫“真龙天子”吗?传说尧是乘着一条龙飞上了天,而舜是死后化成了一条龙,翱翔于九天,普度众生。所以我们才叫做龙的传人呀。
如今,我长大了,终于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叫我“龙娃”,为什么买糖人画人们都争着买龙,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一条古龙。“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龙啊,是祥瑞呀!
每至新年佳节,街上一片繁华,张灯结彩下,几条红黄相见的长龙在半空中舞动,伴随着振奋人心的鼓点,人们的心也像有节奏的小鼓咚咚的直跳。只见那灵活的龙身左右游动着,那白色的龙头也随音乐的旋转着。人们的脸红扑扑的,仿佛与那火红的龙融为一体,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欢乐的气氛渲染了整个大街。我很费解,为什么要舞龙啊?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看出我的疑惑,对我说:“哈哈,小朋友,你不知道吗?龙是我们的福星,它就是我们的信仰呀。”
世家所向往的王权富贵,平民所向往的善良,书生所向往的聪明灵活,武士所向往的英勇威望,全都集龙于一身了。所以说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骄傲的图腾。龙,是多么遥远啊,它在那几万年前的传说里,也在古老的典籍里;龙是多么亲近啊,它在当今的图画里,又在我们的文章里。它,在我们每个人那各不相同的脑海里。我相信,龙的魂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像伟大的祖国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一样!龙,不败,中华民族也永存!
龙啊,消失的只是你的身,永远存在的是你的魂。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9
一只木偶,几缕悬丝,演绎万千故事。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木偶们或舞枪弄棒,或笔走龙蛇,台下的人看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拍手叫好,这便是我们闽南特有的木偶戏。古老的中国孕育着千样文化,闽南木偶戏文化便是这其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说到木偶戏,我跟它还有一段“渊源”呢。
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回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段时间木偶戏团刚好来这里演出,爸爸说要带着我这个城里的“土包子”去看看热闹。走近一看,锣鼓喧天中,小木偶们在表演者灵活的指挥下,正在演绎一出《三打白骨精》。只看见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诡计,提棒便打。一会儿又见白骨精装模作样,诈死逃脱,徒留师徒几人争辩不休……我一下子沉浸到这个故事中,好像也成了受了委屈的孙悟空,气愤不已。突然,锣鼓声戛然而止,观众们拍手叫好,我这才从木偶的世界回到现实中。这一场木偶戏,让我震撼,也让我那颗好奇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想了解木偶戏更多的知识。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偶人,是谁赋予了他们这样的生气呢?爸爸带着我去采访了表演者,他告诉我,小小的木偶并不好控制,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他们必须反复练习,小小木偶戏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啊。这样的的坚持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对奇妙的木偶戏更加着迷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阅了资料,原来,小小的木偶竟是这样“大有来头”。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国就已有人偶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人偶表演故事。明末清初时木偶戏开始在闽南各地落地开花。在一场场的木偶戏表演中,传承着我们闽南特有的文化,同时也架构起了闽南和在外侨胞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可惜的是,后来就很难得看见木偶戏的表演了。这么精彩的木偶戏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考验,难道要从此销声匿迹了吗?后来有一次看报纸,我欣喜地得知,我们的木偶戏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木偶又将焕发出新活力。不仅如此,小木偶还代表我们泉州,走上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我们的闽南魅力,传播我们的闽南文化。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人像我一样,喜欢上这独特的木偶戏。
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蕴育着古老而又神奇的闽南文化,并一代代的传承着。作为一个小小闽南人,我有一个大大的闽南梦。我梦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让我们的木偶戏等闽南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人们也爱上我们深爱的家乡——泉州。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心得800字精选篇10
大年初一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春节。春节又叫做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一为亲人团聚,联络亲情,礼仪往来;二则祭祀祖先,感念天地,缅怀先人;三是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传承了数千载的古老节日里,我们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每到这个时候,一家人便团聚在一起,美美地吃着团圆饭。那香糯的年糕,敦厚的汤圆,红通通的香肠,油亮亮的腊肉,勾动着我们的味蕾,牵引着人们的情思。这种中国独有的美食,饱含了人们对年的深情。
每到这个时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假期,真正的亲人团聚。因为不管相隔多远,亲人们总是会及时赶回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人们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小孩们也放下了书本,全心的投入了春节的各种活动:贴春联、祭祖、串门、放烟花……
每到这个时候,便是孩童时的我最乐呵的几天了。穿着新衣,攥着压岁钱,和小伙伴们一起开无忧无虑地到处跑,放着烟花,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欢快的笑声四处飞扬……夜幕降临,明亮的窗前,透出一家人围在桌前,热热闹闹吃着饭,看着烟花的画面,那种满满的幸福感是金钱不可替代的。
通常我们这些春节活动会持续到正月十五。有时候,我们会去放孔明灯。那大大小小的孔明灯,飘荡在空中,随着风起起伏伏,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与祝福,慢慢飞向高处。远远望去,与天上的繁星相映衬,热闹,明亮。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洋节洋文化流行起来,并且愈演愈热了。看着那些商家贴出来的各种广告,大街小巷的年轻人孩子们或提着南瓜灯,装扮成女巫等怪模样,或扮着堆满笑容的圣诞老人分发糖果,或写满爱意的花式情人节表白……我有点疑惑了:这些欢乐的脸后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呢?商家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促销罢了,大多数的人们也不过是跟风罢了。
与此同时,有的人还在叹气:这个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说:没意思的不是年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当人们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很多人未曾用心去感受,那些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仍扎根在我们的心底,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让我们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精髓,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让我们继续弘扬传统,将华夏文明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