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10篇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怎么写?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1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它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对我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上写了制造“中国天眼”约6.67亿人民币,可以看出工程消耗巨大,它的反射面总面积也不小,他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近30个足球场,它的高度有一座山一样高,需要8座山才能勉强把他包围。
科学家们通过“天眼”发现了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是不是很厉害呢?它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核武和北斗系统哦!
“天眼”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10倍,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并且这个天眼还有可能检测外太空的外星人,所以霍金之前连续警告过这个方案,因为如果真的检测到外星人的话,对地球不是一件好的事。
“天眼”它是探索太空的关键,也是每个拥有太空梦的希望,更是向科技技术发展最重要的一步。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起了地球之外的世界。于是,在我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一种新型的探测器----中国“天眼”应运而生了。
中国“天眼”,其实就是一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天眼”工程是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设想,历时22年最终建成,综合性能约是著名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10倍,远远高出外国在这方面的制造水平。
正因为中国科学家有着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创造力以及对新事物的勇于尝试、探索,才有了今天中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名列世界前茅的骄人成绩,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视野将是最开阔的!”
中国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背后千千万万人的默默付出,更离不开中华民族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谦虚,坚定。可以说,中国的腾飞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中国人的骨子里天生不服输,当别人取得成绩时,我们就要学习他人好的地方,并改正自己错的地方,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取得这样的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天眼”工程的建设成功,象征着人类将能更进一步探索浩瀚的宇宙,富有万丈激情和非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不只是简单地在描绘着瑰丽绚烂的宇宙,更是伸出了双手,运用了智慧,要来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因为,我们有中国“天眼”,有中国视野!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3
近年,我国的高科技不断增多:有能探海的“蛟龙号”;有拥有着158-168个作为的C919载人航天飞机;还有“快递小哥”上了太空送货加油--。更让人惊讶的是,我国竟还“锦上添花”,长出了一双“慧眼”—天眼。
我体会过C919载人航天飞机;幻想过“快递小哥”“送货上门”的场景。可从没见过这样的天眼:天眼真大啊!大得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天眼真奇啊!奇得如同一张大的蜘蛛网;天眼真棒啊!棒得就连外星生物都来“拥抱”它了!
神奇的天眼还创下了三项世界纪录哦:第一,天眼成为了银河系外首个完成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第二,主动反射面能利用2400个节点,能够有效的变形;第三,采用轻型馈源支持系统,能够通过六个塔进行悬挂与进行馈源舱的调整,基于在将来30年内都能保持世界第一流水平呢!
不仅如此,天眼的“吃相”也十分特别!
只见它在太空中发现了“美食”,于是它深吸了一口气,只听见“呼——”的一声,它就把所有“美食”全部吸入它的肚子里,可是它却让食物在肚子里打转,仿佛一大堆的棉花糖,在它的“胃”里转了一个大圈子后,只听见“呼······啊”一声,“美食”就犹如变魔术一般消失在了它的口中,只留下了闪闪的“碎屑”。
中国“智眼”开出的果实,成为了中国的荣誉,它的大、奇、棒与奖项和“吃相”这一串的果实,将我国推向了新时代,也融合成了现在的中国“智眼”——天眼。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4
很早以前通过电视报道,我就知道了天眼,从那时起,天眼之父——南仁东就成为了我的偶像。我跟妈妈说,我想让她带我去看天眼,想看看我的偶像用了22年完成的作品。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清晨,踏着薄雾,冒着细雨,我和妈妈乘坐着大巴车,满怀期待地去参观位于贵州平塘的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天眼附近是电磁波的静默区,我们上交了所有的电子产品,开始一段安静的、近距离的参观天眼的旅程。
顶着烈日,攀登了798级台阶后,我们气喘吁吁地来到了观景台。我往下一看惊讶道: “哇!好大的一口锅啊!”妈妈笑着告诉我,这就是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约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放眼望去,都是陡峭的山峰,天眼就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中。我不禁感叹:天眼的建设是多么不容易啊!科学家们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都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学习他们这种不畏艰难的品质。
参观完天眼,我们拾阶而下,来到山脚的天文馆。我直奔天眼的体验区域,在这里有视频、图片等详细的讲解,我也在这里了解到天眼的应用价值、建成过程等等。
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天文小镇,这是一次开心又有意义的科学之旅,我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后,我也要当天文学家!”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5
宇宙是浩瀚无垠的,是令人好奇的。正是因为它浩瀚无垠,从古至今都有许多科学家、天文学家。一直不断的探索着神秘的宇宙,希望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推论。
就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期望在电波环境彻底被破坏之前,真正的看一眼初始的宇宙,弄清宇宙结构的形成演化。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突破,只有大射电望远镜才能帮助人类实现这一梦想。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天文学家在1994年提出利用贵州的哈斯特洼地制造大射电望远镜形成中国“天眼”的最初设想。
从预研究到建成历时22年,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等困难,在射电望远镜口径、灵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关键指标上面全面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20多年前的国家实力和工业技术很难支撑这么大的望远镜项目,今天我们不仅做到了世界第一大口径独创主动反射面技术,还推动了天线制造、微波电子、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天眼”的研制和建设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由最初不到五人的。研究小组发展到上百人的团队工程建设。凝聚了国内100多家单位的力量,实现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将为我国射电天文多个研究领域和自然科学相关领域提供重大的发现的机会。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天眼的人有很多有工人,有科学家,有研究人员。他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流干了每一滴汗水,就是为了就是为了建设伟大的工程中国“天眼”,他们每个人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要造成如此庞然大物的望远镜,那该要多么努力,多么坚持才能创造出这一伟大的发明。
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发明,这些发明是什么东西都比不上的。因为发明的背后是许多人的艰辛、坚持、努力。有些科学家为了探索奥秘做了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实验。为了做实验甚至连宝贵的生命都差点失去了! 这些都是用什么也代替不了的,他们是宝贵的。这就是他们成功的背后坚强的酸楚。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6
终于等到暑假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希望暑假早点到来吗?因为我要去贵州参观中国天眼。中国天眼是一个直径500米的天文望远镜,这个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一些超新星的爆发和产生,还可以接收大量的无线电。这个天文望远镜还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去探索吧!
我原本以为一进贵州平塘县这个天眼博物馆就可以看见天文望远镜了,后来才知道要坐大巴车,还要爬上山才能看见天文望远镜。而且看天文望远镜的客人不能带任何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之类的产品,如果带了的话,说不定会干扰这个天文望远镜,那你就麻烦大了。
我们愉快的坐上大巴欣赏沿途的风景,舒服的呼吸着新鲜空气!
下了大巴我们马上就往山上爬,可能爬了二十分钟就到了,我站在观景台上看,只见这个天文望远镜是一个半球形的,有点儿像一口很大的“锅”,四周有6个像“塔”一样的东西,比我想象中的大多了。我感叹不已,这么大的一口“锅”是怎么建成的呢?爸爸还给我开玩笑说:“这口锅可以炒很多菜了!”爸爸这句话,就让我给笑得合不拢嘴。
难怪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天文望远镜!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天文望远镜都无法跟我国的这个天文望远镜比较的。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很庆幸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不浪费每一秒的时间,多看课外书,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天文望远镜简称FAST。听了我介绍这个贵州平塘县的天文望远镜后,你是否想去看看贵州天眼、中国天眼,世界天眼?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7
做一个勇士吧,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一路勇往无前吧!
“勇士”这个词意义很大,要从头说起,为国家创造辉煌的是勇士,勇士有好多种,而勇士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在我心里那个“勇士”,名叫南仁东。你或许不了解他,更或许不认识他,他或许很“小”,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干出了不普通的事,2017年震动全世界“天眼”正式启用,那一刻,世界和中国都为之一振!那一刻“天眼之父”的他却没有看见这一天,他就是“天眼”的总设计师南仁东。
小时候,他成绩优秀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大学毕业当一名工人,又开始研究天文,因为他在天文方面十分优秀,交流到日本天文台做客座教授,但他在中国射电望远镜落后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回国,要建一个属于中国的最大的那只“眼” ——“天眼”。24年的坚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被拒绝,面对着基本不可能的实验,面对所有人对自己的否认,他无怨无悔,从未放弃。
是的,他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院士的称谓,更没有享受属于他美好的人生,但他只有一个梦想。他选择放弃一切美好和优异的待遇去追求他心中的梦!绝不放弃那份梦想!直到奋斗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梦想的实现距离他的离世紧紧相差25天,但我想远在天边的他,一定会聆听到这个消息。
做一个勇士吧!为祖国做点事!做个勇士吧!让自己刚强!做一个勇士吧!学会忍耐!做个勇士吧!学会默默无闻,学会坚守!
南仁东,我心中的勇士!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8
清明时节,我深切缅怀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南仁东。他,是一位闪亮的一颗星,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
他用毕生的心血缔造的“天眼”,能使我们人类望穿百亿光年,寻找暗物质、暗能量。在航拍图中,“天眼”以仰望的姿势看天,张开她热情的巨大怀抱,欢迎来自外太空的问候。透过这双天眼,我们能看到外星人吗?能望见星球沟通吗?能瞧见星星的脸颊吗?我的心里充满向往与期许。
在佩服这一伟大成果的同时,我更敬佩南老先生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在茫茫的科目中,选择了天文学,为此,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只为了一件事--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消息。当然,这个想法在当时似乎是天马行空的,许多人都不赞同。可他却一直坚持着,寻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适合建造射电望远镜的地方----贵族南部喀斯特洼地。找到了地方后,便开始了巨大的工程建造。
一天又一天地建造,困难逐渐增多,就有一次近乎灾难性的风险发生。当时,他们对十余根钢索结构进行疲劳实验,结果全部以失败告终,没有一项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可是,面对这种困难,南老先生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遗憾的这位伟大的老人再也无法观赏这不可思议的奇迹。
啊,“天眼”的厉害之处不仅是它具有的特殊功能,更厉害的是成就这些特殊功能背后的民族脊梁。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9
坚定不移贯彻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随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已经迈进了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每当想起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就想到“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是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随意翻开一本世界科技史著作,射电文学都是20世纪科技进展中颇为重要的章节之一。要更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物理本质和更深入了解宇宙间生命发生的适宜条件,必须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199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境内建造直径500米、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只有30米,从30米到500米,这是个大胆的设想,看好的人寥寥无几,还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建设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等几个领域,且工程从纸面设计到实际建造和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是否有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怎么克服?”这是当时人们最为普遍的质疑。但南仁东认准了这件事。从1994年开始,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推进工作。他大胆地提出,利用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的单元。到2016年9月25日,射电望远镜竣工。
最终建成的射电望远镜拥有500米的口径,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如果在国际上做一个横向比较,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脉冲星、中性氧、黑洞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以及捕捉来自外星生命的信号。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使我们不得不赞叹与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的丰硕与伟大!
科技教育之美“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篇10
2017年9月15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此前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天眼”。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
南仁东当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拥有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待遇,一天的薪水顶得上国内一年,可他却说:“我得回国。”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有人告诉他,贵州的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天眼”之艰,不只有选址。
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大科学工程,天文学、力学、机械、结构、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岩土……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天眼”之难,还有工程预算。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
“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9月25日,“天眼”项目正式落成启用。这一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了新的高度。
“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23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南仁东心无旁骛,殚精竭虑,终有所成。
23载“天眼”梦,梦圆他却离去,但是我们相信,南仁东先生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会永远印刻在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