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阅读心得

|新华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1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方黑板授知识,三尺讲台育人才。张桂梅同志,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校长,一身病痛缠身仍心系贫困女生教育,用12年时间将华坪女高1804个贫困女生培育成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她说:“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看着她们走出去。”这朴实而真挚的言语令人感动不已,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当向“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看齐。

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以坚毅不拔之志,牢记使命。张桂梅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一线,纵使百病缠身,步伐不再矫健,声音不再洪亮,也依旧无畏病痛,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坚毅不拔之志,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之际,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更加富裕,是目前重要的社情民意。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坚定信念,勤于思考,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实际村情民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不计得失之心,奉献人民。张桂梅同志工作几十年,工资规格年年提高,如今仍然一贫如洗,她将她的时间、金钱、健康,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她一生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于贫困女生教育。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不计得失之心,奉献人民。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贴近群众生活,拉近群众关系,关注群众需求,成为群众朋友,以不计得失之心,为基层建设建言献策。

敢上九天将月揽,为邦不惜鲜血流,以敢为人先之勇,创就事业。张桂梅同志敢为人先,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为滇西无数生活在困境中的贫困女学生带去了希望,这番伟大的事业值得历史铭记。在国家建设工作中,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以敢为人先之勇,创就事业。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梦,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我们基层干部们,应当勇毅刚强,绝不退缩,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以敢为人先之勇,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蔑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校长创立的华坪女高的校训,读后让人肃然起敬,与大家共勉之。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2

张桂梅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了。

这个强硬甚至有些偏执的女人,以一己之力,在大山深处开办女校。十几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生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前段时间,因为她拒绝一个做全职太太的学生捐款,而登上热搜。

对全职太太的看法,因为这些年女权意识的兴起,在中产阶级更占话语权的舆论场,充满话题性和争议性。

可如果真正还原女校的现实土壤,就会发现对张桂梅和那些女学生谈女权,就跟和小马云谈义务教育一样,充满魔幻和荒诞意味。

在《人物》最新的这篇报道《成为张桂梅》中,很大程度还原了这种复杂性。

张桂梅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人的眼里,是充满“野蛮”意味的——

女生不允许留长发,不允许吃零食,休息时间甚至吃饭上厕所时间,都被压缩到极致。学生在这里,真的就只是“学习机器”。

面对不上进、不努力的学生,张桂梅还会显得“暴躁”,“尖锐”。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张桂梅,那一千多名女生,一千多个家庭,可能就陷在小马云的家境中。

除了极个别可能“被命运选中”,多数人永远走不出贫穷的泥潭。

在那样极端的境遇中,所有“先进”的理念,都是苍白的。

张桂梅的可贵之处,是她坚持开拓了一条路,顺着这条路,更多的孩子可以短时间完成“原始积累”,顺利地走出大山。

走出深山,不意味着进入天堂。那些毕业的女校学生,还可能遇到各种挫折,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症。

可毕竟,她们拥有过很真实的机会,可以不再成为小马云,或者小马云的父母。

如果说,小马云的道路无可复制。那张桂梅的拯救道路,是可以复制的。

只是把张桂梅碰上“圣人”般的神坛,而不想办法复制她的道路,给更多贫穷孩子开拓道路,那是愧对张桂梅的舍命付出。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3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记者陈泽慧先后三次采访过张桂梅老师,在她采访先进典型十多年的过程中,张桂梅是最令她震撼、折服、感动的一位。

初见张桂梅,陈泽慧有些不懂,一位身患多种疾病且年逾60的老人,为什么不退休,为什么坚持在学校上班?“张老师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也许,上课是张桂梅老师治病最重要的一副药。”学校里一位老师为她解答。

在采访期间,陈泽慧跟张老师生活了一个星期,一起去家访、一起做早操、一起上课、一起去学生宿舍查夜……也在一点点地感受着张老师对学生、对华坪女高无私的付出。

“为了这些孩子们,你没有一分存款、没有家,反而留下了一身的病,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觉得值得吗?”张桂梅回答说:“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更要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只有当别人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时,那才是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采访中,陈泽慧发现张桂梅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总是把党徽戴在胸前,换衣服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把党徽别上。张桂梅笑着对她解释:“这是我最美的‘胸花’,看着就有力量!”

今年8月,张老师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录制《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信仰的力量》,她再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她“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很多人都在问陈泽慧,华坪女高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一次次与张桂梅的交集让她明白了——如果说华坪女高真有密码的话,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4

张桂梅, 45 岁, 满族, 中共党员, 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000 年以来,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被全国教育总工会 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 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 劳动奖章 全国“十佳” 知识女性,获得省委 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 , 被省妇联 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 十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 先进工作者,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工作者” 称号。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 她爱学校, 不顾身患多种疾病,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 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 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 是教师的榜样。 张桂梅同志爱教育, 爱学校, 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 让家长放心, 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勤奋工作 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 在迅速掀起, 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 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 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 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热爱本职, 踏实工作, 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应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 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 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 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循循善诱, 管教管导, 既教书又育人, 对学生一视同仁。 做到深入学生, 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 进步与奉献。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 有人说,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 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 想敬业也敬不起来。 道理并非如此。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 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5

大家是否认识一位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在贫困地区的女孩子的读书梦想。她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还有什么传奇人物比62岁张桂梅更落魄吗?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了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6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7

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

张桂梅比学生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已经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

为什么要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原来,女高的作息时间与其他高中都一样,学生下了课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们的话题总绕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那个被大山圈起来的小小世界。

必须用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种更广阔的精神,将女孩们的心灵充实起来。

华坪女高学生普遍入学基础差,高中不仅要学新知识,还要补之前落下的课;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她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先进,什么又是现代化。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一切,不多付出一些、不严厉一些能行吗?

于是,张桂梅不得不化身“爱骂人的张校长”。10分钟早读到位,5分钟打扫校园,她用一个个严苛到分秒的要求,改变着这些女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但华坪女高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得再紧张,也从不占用音乐课,与一般高中相比,学生唱歌、跳舞的时间还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点,是女高雷打不动的红色课间操时间。20分钟里,孩子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编成的健身舞。2020年,张桂梅听说城里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让女高的学生学着跳:“‘鬼步舞’有一个好处就是快,‘快’对她们有帮助,可以提精神”。

回忆起在女高唱过的歌,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黄付燕说:“那时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满的。”

女高的学生不留长发,不打扮,她们却总能让张桂梅感到美,感到骄傲。“这个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娆来过日子的,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本事和本领过生活。我不希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们能在庄严中透露出一种美,一种精气神。”张桂梅说。

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她说过一句话。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8

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我决心认真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9

涵养“三色”精神 书写“燃灯”担当

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载,带着1800多名大山女孩儿与命运“叫板”,帮助她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实际行动书写“燃灯”担当,不愧为“时代楷模”。

当前,项项任务“压肩烫手”,特别需要张桂梅似“桂”如“梅”般忠诚、奉献、纯粹的干部,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擦亮底色、永葆本色、抛光润色。

擦亮底色,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从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始终像张桂梅那般,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擦亮对党忠诚、对党感恩、对党信赖的底色,永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

永葆本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张桂梅同志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事业40多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铸魂育人定力,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真诚诺言,书写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忘身为国尘氛尽,荡产轻金粪土挥。”党员干部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靓丽的本色。坚持像张桂梅那般,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处世态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标,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以无私树立正气,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用真情凝聚人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抛光润色,坚韧纯粹、执着追求。张桂梅高洁坚韧、不畏艰难。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她也坚持走访学生,持续了11年,覆盖学生1345人,行程近11万公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疫情反弹风险较大、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当敢于像张桂梅那般,扎根基层一线,向改革攻坚中的“硬骨头”叫板,敢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烫手山芋”,以“我不担当与阿谁”的追求和担当,创造卓越的成绩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时代担当。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更是一座灯塔。把张桂梅同志作为学习的榜样,将榜样精神和力量融入到工作中,为新时代新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张桂梅阅读心得篇10

20__年金秋,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温暖了许多人、感动了许多人: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为山区孩子带去光和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坚守特殊教育领域24年,用支持、欣赏、包容的态度帮助、成全每一个孩子;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在地震发生时率先冲进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内帮助32个孩子安全撤离……

一位位教书育人楷模,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楷模,也是千千万万好老师的缩影。

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十三五”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各地在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务实举措。“十三五”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中央财政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时,教师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分层分类施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我参加过3次国培计划,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成长、提升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张宏丽是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说:“国培计划助我成长。我愿意踏踏实实做一辈子老师,教书育人。”

“十三五”以来,各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逐渐形成。

优管理——

教师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__年9月,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期间,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青岛五四广场等地,闪耀的灯光为教师们点亮。学生们手举灯牌,用一句句暖心的话为教师们送上祝福。

“十三五”以来,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和学校,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的师德监管体系,各地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形成了树德正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说。

几年来,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印发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有关文件,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研制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入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几年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指导各地通过加大挖潜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等多种方式增加中小学编制,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促发展、优管理,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广大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要继续坚守教书育人一线阵地,和老师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像我这样的一大批思政课教师正逐步成长和发展起来。只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全国最美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托举民族的复兴。

补短板——

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新学期开学,我们学校又迎来了4名支教教师,都是城里来的优秀教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高兴地说,近几年,来学校支教的教师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家长们更满意,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从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来到中益乡小学支教的黄敏谈到支教初衷时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要尽自己所能,传播知识、启迪希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5年来,各地多管齐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乡村教师队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43.4%,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2015—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校长950万余人次。乡村教师的待遇明显改善,近5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奖补资金207.74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近130万名教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通过“特岗计划”、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其中,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推出的“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10亿元,累计招聘95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国家下大力气重点突破、补齐短板,老师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学校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骄傲。和孩子们在一起久了,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希望小学音乐教师王杨颖是一名“90后”特岗教师,她说:“我想给孩子们最好的陪伴,未来,我会继续在教师岗位上砥砺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广大乡村教师正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65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