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励志小故事
高二从新生晋升为学姐学长,又暂时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励志的故事可以给过渡期的他们良好的缓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学生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高二学生励志小故事(一)十年后的同学会
今天我们麻醉班开同学会,毕业十年后的第一次同学会。尽管准备工作已经一个月余,可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出席,有些因为真有事走不开,还有些可能觉得没什么意思借故不参加,再加上还得花点钱。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人生有不同的理解,虽然有点心冷,但我能体贴到他们的心思。
今天来的同学除了我之外都还在各个医院做麻醉医生,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十年后的他们绝大多数都结婚生子了,成熟了许多。每个人见到我表示了极大的羡慕。感叹地说自己白混了,当初没有我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才这样混着,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就这么过吧。
这样的话我听多了,每天都有人对我说着这类的话,要喜爱自己的工作真的挺难。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工作,别人的生活。每个人对自己的幸福已经习惯到无法再体会了,能够感受到的是自己每天的不如意。但我们只能看到别人表现在外的需要掩饰的生活,无法体会到对方灵魂深处的痛苦。
同学间真的没什么好聊了,除了职位,工资,老婆,孩子,情人,还能讲些什么呢?为了消除沉默,唱歌,打牌,就象读大学生时一样地疯狂一晚。
期间我所尊敬的麻醉界的权威陈老师找到我,于是我们开始了对话。
陈:王国权,你真的很不错,经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个职业演说家。有个问题向你请教。
我:陈老师,你是我永远的老师,尽管我没有从事麻醉工作,似乎丢了专业,但你教会我的不仅是麻醉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至今让我受益匪浅。事实上我已经忘了他跟我说过什么人生哲理,但我知道这么说他会挺受用的。我对自己有智慧的公关语言感到无比寒心。当语言成为套路适用与不同的对象时,人的真情却在慢慢地消失了,尽管我表现得那么真。人终于变成一部会机械工作的机器。
陈:我们麻醉医生最缺的就是你的口才。你想想,现在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病人越来越难弄了,我们该学会保护自己。怎么保护呢,那就需要口才。最好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责任说得没责任,说得病人心服口服,这样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下次麻醉会议能不能请你来讲讲啊。
听到这儿,我的心已经彻底死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有脸面出席他们的麻醉会议,说些不是人该说的话啊?利用我的口才,教会他们把白的说成黑的,把该承担的责任说得没有责任,帮他们一起欺骗弱势群体。这就是他们眼中演说家可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
学会保护自己,这是人的本能,确实也没错。但总得有个规则吧。我们不必去承担不属于我们的责任,但我们怎么可以回避本该承担的责任呢!这不是通过牺牲别人的利益来逃脱自己的责任吗?
这是我曾经尊敬的麻醉界的权威说的话,真让我觉得无地自容,为他的权威感到痛心,为自己作为一个演说家,在权威眼里是干这种事的人而痛心疾首。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确实容易迷失方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只能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让人们有同一的目标,统一的思维方式,和共通的处事方法。
也许只能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些。
但我们却对由此给别人带来的伤害视而不见。不知人们的灵魂是否得以安睡!
高二学生励志小故事(二)由泰森之败而想到的
十八年前的泰森开创了一个时代,开始谱写他辉煌的拳击生涯。年青的他,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他用他的铁拳证明着他的价值,他的实力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荣誉和数不清的金钱。他可以过他想过的任何生活,只要是钱能办到的,当然他的爱心也因为有了钱而得以实施
也许事业快速地走上了顶峰,无人能够抵及的顶峰,泰森的人生立刻步入低谷,常人无法想象的低谷。痛苦打击包围着他,正如当年的荣誉一样,来势汹猛。商业机构利用了他,发了他们可以发的横财。
而泰森却从一个太富有的人走向贫穷,负债累累,生活无以维系。
舆论总是这样,可以把一个人捧上天,更会把一个人打入地狱。事实上你什么也没变,但社会对你的评价变了。
泰森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以前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成功是属于他的,是必然的,是自己实力的象征。后来他变得谦卑了。赢了后不再挥动拳头,友好地扶起对手,然后跪下来向上苍祷告:感谢上帝的恩赐。
十八年后的泰森,38岁的泰森又复出了,他不得不继续他的拳击生涯,因为他要生活,他要还债。当然他热爱拳击。
可怕又可以想象到的一幕出现了,以前几个回合就能击倒对手的泰森,今天在第四个回合就被对手狠狠地击倒在地,眼角鲜血直流,他重生地坐到了地方,眼神中那种绝望让人的心一阵阵绞痛。
泰森倒下了,泰森时代结束了,这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这个年龄已经不适合打拳击了。
他要生活,他无法全身而退。以青春换取财富的他,却在青春已逝后重操就业,想借此谋生。这是怎样的人生啊,悲壮,泰森。
忽然想到自己的人生。奋斗这么多年,只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年青还能到处演讲,同样吃青春饭的我不知老了后靠什么生活。我还能演讲吗?还有人听我演讲吗?我还能激情四溢吗?
当我不再有价值时,社会是否会抛弃我呢?也许社会没有说要抛弃我,我也会抛弃我自己。
擂台是拳王的舞台,讲台是演说家的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离开了舞台生命也就失去了乐趣。这是艺人的悲哀还是骄傲。
过于投入就会执著,无法放下。
太大的成功,总是让人会有或多或少的变态,至少不能享受常人所拥有的幸福。有人说:这是成功的代价。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觉得人们需要我,我就去讲了,用我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爱心,同情心,让人们找到生存的勇气。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我了,我就会在舞台上消失。如果有幸,我能靠自己活下去,那就活着,如果我无法养活自己,那就走吧,走入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的世界。
所幸,现在人们还需要我,那我就活着,活好现在的每一天!
高二学生励志小故事(三)只追前一名
新学年开始,我再次担任了初二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就发现教室后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安静地坐着一个女生,上课时只是静静地听课,默默地完成作业,但从不发言。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从不和同学们交往。考试成绩一直位居中等偏后,虽不尽如人意,但确实找不到能够批评她的理由。
这天上早读课,我专门将她叫出来,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我讲了半天,她却不愿多说一句话,最多只是“嗯”上几声,从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格内向自卑,根本不愿和外人交流。看着她没说几句,已泪眼婆娑。
过了几天,我再次叫她出来,这次,我只是静静地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身体十分纤弱,体育课上,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这时,小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个子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达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慢慢地转移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在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发录取的唯一一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其后,她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喻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大学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宵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她的名字叫朱成。
我给她讲完这个故事,没有多说什么话。
过了几天,我惊奇地发现,她居然开始在我的语文课上,抬起头看着我,我便给了她一个灿烂的微笑。后来的日子里,她依旧如同一株百合安安静静,但成绩却有较大的提高。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她的一篇作文里,她这样写道:只追前一名,改变我对学习的态度,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它是一粒种子播下了自信,它是一支蜡烛照亮了心田,它是一座灯塔指引了方向,让我收获了一种信任,一种温暖,一种期待。
后来,这名女生成绩名列前茅,性格不再内向,上课时发言积极了,和同学们关系融洽了,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第二年初三毕业,考入本市一所省级重点高中。
“只追前一名”,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成功。的确,只追前一名,你的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