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励志小故事
励志照亮人生,故事改变想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外国名人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外国名人励志小故事(一)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故事,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
吉姆·罗杰斯,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是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选择投资管理行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70年和索罗斯共同创建量子基金。量子基金连续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50%。1980年,37岁的罗杰斯从量子基金退出,他为他自己积累了数千万美元的巨大财富。1980年后,罗杰斯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
1947年,5岁的吉姆·罗杰斯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棒球场上捡拾空可乐瓶,每24个瓶子可以换来5美分,最多的一个下午,他捡了552个瓶子,挣了1.15美元。
不久,6岁的他又发现了少年棒球联合会比赛场地中没人卖软饮料和花生的“商业空白”,并从父亲那里得到了100美元的“贷款”购置必需的花生烘烤机。5年后,11岁的罗杰斯不仅还清了父亲的100美元,还把剩余的100美元存入了自己的银行户头。
也许正是这些来自童年时期对商品和市场的朴素理解,直接奠定了日后罗杰斯的投资价值观:不是天天盯着市场曲线和趋势看,投资之前,要脚踏实地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不能追随别人,必须要自己做出判断。
在耶鲁、牛津先后读完历史、政治、经济、哲学专业后,罗杰斯怀揣600美元闯进华尔街。接下来便是那一系列足以令整个世界瞩目的业绩:与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共同设立1997年令东南亚各国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在1970~1980年的10年间该基金收益率达4200%;1980年,与罗索斯拆伙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1982年,看好西德的投资价值,开始分批买入西德股票,又在1985年和1986年分批卖出,获得3倍利润;1984年,外界极少关注的奥地利股市暴跌至1961年的一半时,大量买进奥地利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第二年奥地利股指上升了145%,他因此获称“奥地利股市之父”??
“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琼斯(美国大片《夺宝奇兵》系列中的冒险家)”,是《时代》周刊给他的评价。
罗杰斯的冒险不仅限于虚拟的投资,现实生活中,他也喜欢四处旅行。1990年和1999年,他曾两度骑着酷爱的摩托车环游世界,第一次用两年时间走了50多个国家,第二次历时3年,途经116个国家,行程24万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他而言,环球旅行不仅是人生享受,还是投资工作最有效的帮手。每到一地,他都要考察当地的物产、历史、政府政策、证券市场甚至黑市交易,这些其他华尔街同行得不到的一手资料加上他独特的投资直觉,会让旅行同时变成掘金之旅。
外国名人励志小故事(二)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的故事: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2004年的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是个40岁的美国人,叫昆汀·塔伦·迪诺,一个从音像出租店走出来的好莱坞鬼才。
1963年,昆汀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母亲是个狂热的电影迷,当年有部电影中的男主角名叫昆汀,她就直接给孩子起了这个名字。受母亲影响,小昆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影院,耳濡目染,慢慢地也爱上了电影。
他从小有个梦想,长大了拍电影。可是梦想与现实相距太远,由于家境并不宽裕,他根本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那年,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迫于生计,只好出去打工,在曼哈顿的一家音像出租店做伙计。他每天都要整理数不清的录相带,顾客上门,他就帮他们推荐、查找需要的录相带,然后登记出租。
音像店的工作不是太忙,每天总有些空余时间。闲暇之时,昆汀就找出感兴趣的电影,一盘一盘地观看。那时,正是香港电影的春天,港产动作片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他对香港动作片情有独钟,还是李小龙、成龙等人的忠实影迷。看过无数电影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看出了一些门道,电影在他眼里不再神秘,他心想,或许自己也能做到。
儿时的电影梦总在他脑海萦绕,利用业余时间,他开始学习表演,并尝试创作电影剧本。他一边构思剧本,一边不停地看电影,由原先的随意观看变为有目标的研究。就这样,利用在音像店的工作便利,他每天至少要看一至两部电影,几乎看遍了全世界所有经典电影。
渐渐地,他不仅对世界各国电影的风格特点、构思技巧烂熟于胸,而且掌握了大量电影知识和拍摄技法,摸清了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套路。俗话说,熟读唐诗300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他写起剧本从此得心应手。
出乎意料,他的第一部剧本竟被好莱坞导演看中,以5万美元买走。初试牛刀便大获成功,昆汀信心大增,从此便迈进电影大门。
1993年,昆汀的电影《低俗小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一举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大师级地位。2004年,他又师法香港功夫片,拍出《杀死比尔》系列电影,风靡全球。
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音像店伙计,引发了一场好莱坞地震。而他学习电影的方法和途径,更令那些根正苗红的导演无地自容,瞠目结舌之余,只好把他称作鬼才。有记者问昆汀,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他说,我的灵感一半来源于生活,一半来源于看过的电影。一语道破天机,他的成功之道并不神秘,只有四个字——熟能生巧。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成功并不难,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也可以。
外国名人励志小故事(三)吉安尼·范思哲的故事,范思哲品牌创始人的励志故事
母亲开了一家裁缝店,从出生的那天起,他便在缝纫声中以及布料和针线的交织中感知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得他深深地了迷上了服装设计和裁剪,母亲裁缝店里的20多位女裁缝,还有从外地请来的几名服装设计师都是他的启蒙老师。
等他到了6岁时,便开始做白日梦,想着自己也要设计和裁剪出一套时装来,可是他太小了,个子又矮,手臂还不够长,根本没有办法做成人时装,更没有人愿意成为他的时装模特。于是,他便把4岁多的妹妹当成自己的模特,让她试穿自己亲身做出来的衣服,时间一久,妹妹就厌倦了,母亲总是在这个时候过来替他说情,哄妹妹坚持下去。
事实上,他弄出来的衣服真的很糟糕,甚至不能称作是衣服,但每次母亲看到后,都会对他赞不绝口,说:“太棒了,简直就是出自上帝之手。”
读完中学后,他没有再去上大学,而是打算帮助母亲经验裁缝店,母亲问他,你确定来要吗,他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好干吧。
很快,他们便新开了3家分店。
和母亲不同,他不满足现状,觉得真正的时装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他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汲取灵感和养分,于是,他开始过上了类似吉普赛人的生活,世界各地游走,从土耳其到阿尔及利亚,从泰国到印度,从法国到瑞士……为此,他几乎是花光了母亲多年积攒下来的所有财富。
游走中,他观察身边的一切,什么都不愿意错过,他到小集市上看人们穿的民族衣服,然后不停地画下草图,带回去再试着修改,他甚至会把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和天边的一抹夕阳借用到时装设计上去。
之后,他设计出来的作品充满了疯狂和野性,有一家公司启用他的这些设计,并将其推向市场,但是当时的欧洲服装批评家非常苛刻,他们更倾向于古典主义,对他的这种大胆、充满挑逗意味的疯狂作品计,大肆批评指责,认为他将女性改造成了“应招女”。
他在自己的国家意大利也饱受非议,最知名的米兰时装节拒绝向他敞开大门,母亲的几家裁缝店也因为他的“坏名声”而大受影响,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