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

|小龙

  每一段励志故事背后都一段不为人知道的创业人的心酸,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人肺腑励志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一)

  尽管读过了他的故事,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当我看到他真实的照片时,仍然禁不住有些震惊,震惊之余是感动,为这个23岁的大男孩,为他的母亲,为他们20年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所深深感动。

  20年前,年仅3岁的蔡振国,全身三度烧伤,烧伤面积达65%,面部扭曲,皮肤脱落。送到医院抢救的第一天,他曾21次停止呼吸。经过先后7次的手术救治,他坚强地活了下来。但是,原本活蹦乱跳的小振国,却成了四肢蜷缩的一堆“木炭”,被人称为“木炭男孩”。

  他花了整整5年学会了走路,10年生活基本自理,20年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这是怎样一段艰辛而感人的历程!

  是母亲,用最伟大的母爱,一丝一缕缝补起这样残破的生命,为蔡振国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烧伤后,大小腿粘连成90度,是母亲帮他用强力绷带缠好,用围巾吊着,用手扳着他的脚一步步学习走路。这样一步步走了整整5年,孩子终于可以直立行走!烧伤后,蔡振国的双手成了两只肉球,只有两只大拇指可以活动。是母亲鼓励他学会用筷子,是母亲帮他请木匠做了两只木头手,鼓励他学会用这两只木头手学会了写字!就是这两只木头手,蔡振国用了整整一个月学会了写“一”字,20年风雨无阻,他以优异的成绩走过小学、中学、大学。今天的他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从用木头手写字开始,走向了北师大。”

  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虽然只是初中文化,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她的乐观、自信、坚韧,不仅是这个家庭的灵魂,也是孩子前进不竭的动力。她告诉记者,即使家里穷到只有一件衣服,5年没吃过一两肉,我也要带头活得有劲头,让全家人开心,只有这样,我的儿子才会有信心。20年来,她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积极的鼓励。面对儿子的痛苦,她必须克制住自己母性天然的柔情,用最严格的要求,最热情的鼓励来面对生活,面对的挑战,面对自己和孩子。直到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平时在家是顶梁柱的田秀英被这份巨大的幸福灌醉了,当场晕了过去。她忍了17年没有在儿子面前流过的眼泪喷薄而出:“儿子,你做到了!”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只有这样伟大的母亲,才能创造了医学和教育学上的奇迹,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才能创造这样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很容易被物质和欲望所麻痹的心灵获得最纯净的感动。

  蔡振国上学后,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成绩优异、乐观开朗、乐于助人。他参加志愿者活动,做心理辅导老师,帮助那些徘徊在自卑、痛苦中的同龄人,甚至把免费整容的机会让给别人。

  当人们从他的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与力量,振国也从中发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他决定跨校跨专业学习教育学,为更多的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来,他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了滑板,他最爱唱《精忠报国》,他还结识了一位与自己有着相同理想与信念的阳光女孩,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我想,此时此刻,更加幸福和自豪的应该是他的母亲,这位天下最可敬的母亲,她不仅给了孩子健全的心灵,帮助孩子获得了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她还将看到她的故事,她的孩子将帮助更多的人去创造成功、拥抱幸福!

  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二)

  近日,一组南昌某高校一独腿篮球爱好者的照片在网络爆红,网友们亲切称他为“独腿篮球飞人”。13日,大江网记者联系上故事主角,其励志故事打动了许多人。

  “独腿篮球飞人”名叫瞿诗涛,是东华理工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13日下午,记者在操场上看到了阳光灿烂的他时,他正在和同学打篮球。只见他拄着拐棍,运球、传球、上篮、得分,一气呵成,和一般人没有两样。

  瞿诗涛说,自己3岁的时候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右腿。网上那段视频是前几天一个朋友拍的,当时大家在打球,没想到他就拍下来了,然后还在网上这么火。瞿诗涛说自己在3岁的时候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右腿,在高中时看别的同学打篮球十分羡慕,所以就自己也尝试着打,就这样喜欢上了打篮球,并且会一直打下去。

  记者了解到,据了解,瞿诗涛在东华理工大学度过了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涯,现在继续留在学校念研究生,专业是电子与通信技术。由于表现优秀,他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并荣获2009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三)

  手,世间一切文明都是通过它创造出来的。然而,国家伤残运动员沈继良,一位壮壮实实的 38 岁年龄的人,却没有双手。他在没有双手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创造出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在 1984 年第三届国际伤残人奥运会上,两破世界纪录,夺得乒乓球、游泳项目的一个第一、两个第二。没有双手的人怎么握乒乓球拍?在游泳池内,没有双手又怎么划水?……

  沈继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一生下来就是个没手的孩子。两只手是从腕部以下没有的。也许是这个缘故,在孩提时代,他并未感到没有双手的痛苦。他 7 岁那年 9 月初的一天,胡同里的孩子们唱着跳着去上学,小小的沈继良也冲着妈妈喊:“妈妈,我也要去上学。”妈妈何尝不想让儿子读书,一个星期前她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这种情况不能收。“孩子,你没有手。”妈妈抚摸着他的头,“我带你去试试吧。”鬓发斑白的小学校长仔细看了看沈继良光秃的双臂,叹了口气说:“孩子,你没有手,怎么写字呀?我们没收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无论母子俩如何请求,老校长都一个劲地摇头。一年过去了,沈继良又缠着妈妈要上学。妈妈拗不过他,含着泪又带他到学校。还是那位老校长出来接待:“快回家吧,好孩子。不是我不收你,是因为你没手,不能写字……”“不,我能写字!”沈继良倔强地回答。然后捻来一个小树枝,用两只秃臂夹着,一笔一画地在地上划下了“我要上学”四个大字。老校长激动得一把将沈继良抱在怀里,热泪盈眶:“好,我们破例收下你。”就这样,沈继良作为试读生上学了。

  六十年代初,北京第 26 届和布格拉第 27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健儿光荣地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和四分之三的男女单打冠军后,乒乓球运动随之风靡全国。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沈继良也被感染了,禁不住跃跃欲试。可他没有双手,握不了球拍,即使用小臂夹住了球拍,也没办法捡球。刚练打球时,同学们同情他,热情地替他先把球在案子上颠起来,他再把球推过去。可是一使劲,连球拍都飞了,差点砸在对方的脑袋上。从此,谁也不和他打球了,沈继良伤心地哭了,哭自己没缘走上乒乓球生涯。但是,困难没有使沈继良灰心,回到家,他和弟弟在自家院子里砌了个砖球台,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反复练夹拍,接发球,进而练习抽杀、搓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他练就了一手独特的打球技术。

  球拍夹在他的两只小臂上,如同焊上一般,任凭如何抽杀,都丝纹不动。他再也不发愁拣不了球了,因为那小小的银球从远处飞来,他只需用拍子颠两下,就牢牢地粘在拍子上。他对乒乓球着了迷,在家里打不过瘾,就到学校与同学打球,在学校打不够,他又到工厂、商店去与人家赛球。其间,他针对“伤残人没用”的观点,联合胡同里的伙伴,组成一支乒乓球队,专门和附近工厂的球队赛球,以此来显示伤残人并不比健全人差的意志。在小学毕业前夕的全校乒乓球赛上,全校轰动了,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长 2.74 米、宽 1.525 米的乒乓球台,都想看这位没手的同学怎么打球。他一出场,全场哗然。可他毫不理会,忽而稳健轻削,孤圈冲吊,忽而大角斜线,重力扣杀。他每扣一板,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手纷纷败下阵来。他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练习乒乓球以来的第一次奖赏,心中自然兴奋不已。在发奖仪式上,当校长把奖品——一块“双喜”牌高级球拍郑重地交给他,并宣布他为校乒乓球队的队长时,沈继良哭了,哭得泪珠满面,随之,又一把抹干眼泪笑着向校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

  不知不觉,沈继良中学毕业了。在四处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他和他组织起来的乒乓球队,一天到区标准厂赛球决胜,被好心的厂长招进厂当了烧锅炉、踩三轮和管理厂里彩电的后勤工。他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每天除了干活就是打球。长期不懈的艰苦磨炼,使他工作和生活完全自立。他一刻不忘苦练乒乓球基本功,并且开始练习中长跑,要求参加大型比赛。他的良好愿望得到体委支持,体校教练贺春光收留了他。很快,他获得北京市伤残人运动会乒乓球单打冠军,接着又在全国伤残人邀请赛获乒乓球单打,中短跑和跳远的 4 枚金牌。

  爱创奇迹的沈继良,为参加美国纽约第三届国际伤残人奥运会,没有半点游泳知识的他除了乒乓球外,还报了游泳项目。他说:“我什么都不怕”。可是一来到国家体委的训练游泳池,他愣住了。池边标着水深 5 米,当年他在游泳玩时,水深不过 1 米多。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跳下去了。没有手的人游泳,就像划浆没有桨叶,腿越使劲夹水,头越下沉,教练一看,赶忙下水把他捞上来。他痛定思痛,在距奥运大赛一个月里,发疯似地苦练。

  他每天坚持做 2000 个俯卧撑以增强臂力,每天坚持游 3000 米以上磨炼耐力。为了克服划水上的困难,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将上臂大弧圈划水改为小弧圈划水,腿夹 2 次水换 1 次气改为夹 1 次换 1 次,成绩明显提高。1984 年 6 月 17 日,奥运大赛拉开战幕。他除夺得乒乓球单打铜牌外,一天之内他还以 2 分 6 秒的成绩打破了 A7 级百米仰泳的世界纪录,以 1 分 53 秒打破 A7 级百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成功之后,沈继良用胳膊熟练地和记者握手,并说:“伤残人不能乞求别人的怜悯,要依靠自己力量,向社会显示我们伤残人也能与健全人一样地工作,生活和拼搏”。

    53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