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
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惹你却不能,因为他们有梦想,有行动,看一些励志故事,看看励志故事中的他们是如何成功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热门篇】
朋友离了婚,又不幸得了很难缠的病。有一次在医院,我帮他在盆里打好热水,就有要事先离开了,他自己洗脸洗脚。
回来的时候,朋友向我诉苦,说被一个女人折磨得要发疯了。原来,在我离开的时候,病房里来了几位探视病人的人,一个大约50岁的中年妇女看见他手脚不利索的动作,立刻好奇地站到朋友面前大发感叹,仔细询问:“什么病?多少年了?为啥不早治?你家怎么没人陪你?”出于礼貌,开始朋友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但她还没有停止说话也没有走的意思,朋友便闭口不再说话。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朋友笨拙的一举一动又开始叹道,你这么年轻怎么得这种病,好可怜啊!朋友说,那一刻觉得她很厌烦,真想把盆里的水掀翻。他说,许多时候对于那些夸张的表情很响的叹息和没完没了的问询,他都尽量礼貌地对待,他们真的并无恶意只是无法体会他人的心情,但有时面对这种场面不得不一次次落荒而逃,因为他实在不想像祥林嫂一样把自身的痛苦一遍一遍地重复。
相反,另一件事情却令朋友大为感动。每天早晨,朋友都会拄着双拐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他总会碰到一个来这里晨练的老人,每次看见他的时候并不说什么,只把一只手握成拳头对他晃一晃,做一个坚持的表情,然后就走过去了。每次都这样。朋友能领会老人的意思,让他学会坚强,因此心里感到非常温暖。每次,他也只是对老人笑一笑,并回报一个握拳的姿势。接受这种同情朋友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心里反倒充满了感激的温情。
同情和怜悯本来是一种善良的心愿,如果表达不当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别人要的,首先是自尊,然后才是温暖。
日本有位张爱玲的崇拜者,吉田丰子女士,有过比较丰富的情感经历,希望把这些经历无偿提供给张爱玲。张爱玲拒绝了,因为她“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吉田丰子没有生气,她说:“我觉得我如果能成为她小说的模特儿是件光荣的事,但得知张爱玲女士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这种谦虚的精神,令我更加感动。”
不乱碰别人的人生,尤其是不随便提及别人的苦恼,这只有那些很能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做到。张爱玲就是这种人,她不随便同情和安慰别人,却能理解和分担别人的这种痛苦。张爱玲的文字之所以能扣住人心,广为大众所喜读,大概就是由于有这种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个中滋味别人无法领会。那么,在没有走进另一个心灵世界的时候,请不要乱碰他人的人生。
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精选篇】
斑驴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广阔草原地带的食草动物,早年曾遍布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可是却很少成为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口中的饕餮大餐,很多动物学家对此大惑不解。
为解开这个谜,一些动物学家开始对斑驴进行跟踪观察。他们发现,在自然界中,斑驴常和牛羚、鸵鸟混和在一块儿。在广阔的草原上单凭一己之力对付狮子等捕食者的偷袭谈何容易,几种动物组合之后,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凭借鸵鸟的视力、牛羚的嗅觉、斑驴的听力,取长补短,能够有效地御敌。正因为如此,斑驴才很少被天敌捕食,保证了种群的延续。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斑驴未必懂得这个道理,但善于利用各自的特长,共同御敌的生存之道,却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按人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合作共赢,此乃生存之道。
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经典篇】
上世纪50年代,他就读于印度维得亚沙格大学历史系。与其他学生相比,他身材矮小、瘦弱,并不起眼。不过,班主任发现他非常聪慧、机敏,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临近比赛前一天,他突然找到班主任,说想放弃参赛。老师追问原因,他吞吞吐吐地解释:“我个头太矮了。刚才上讲台试了试,即使我站得笔直,脸也不能全部露出讲台。如果大家连我的表情都看不到,我还怎么演讲?”老师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这很简单,你带个凳子上台,垫在脚下演讲不就行了吗?”他愣了一会儿,说:“可是这样,大家都会嘲笑我的。”老师拍了拍他的肩:“你比的是演讲而不是身高,别人嘲笑又有什么?因为在意小事而耽误了正事,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正式比赛时,他迎着大家诧异的眼光,站在垫高的讲台上,淋漓尽致地完成了演讲,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他兴奋不已地准备和老师一起庆祝时,老师却严肃地说:“刚才,你犯了个不小的错误。”他怔住了,老师接着说:“你演讲完后怎么能把凳子留在台上?这样既给下一位选手添了麻烦,还让观众看出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窘红了脸,这才意识到错误,深有感悟地说:“老师指导我带凳子上台,是提醒我不要被小事所扰;老师教导我要带凳子下来,则是提醒我不要事后留尾巴呀。”
他把这两条教训牢记于心,此后每次上台演讲都把凳子垫在脚下,然后把它带回座位。他就是印度的新总统慕克吉,身高仅1米52,却被誉为印度政坛的“搞定先生”。慕克吉常说:“专注于做要事,把事做彻底,这便是做人做事的两大准则。”
看了“成功必读的励志故事”还看了: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