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励志故事

|小龙

  即使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有坚强的意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留守儿童励志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留守儿童励志故事 篇【1】

  她是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她叫朱冰冰,今年10岁。她在班上成绩优异,连续多次获得测试第一名。在校曾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平日里他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当同学有不懂的问题时,她都会主动上前帮助,并且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上课时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时刻提醒身边的人也要遵守纪律。

  平日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爱劳动,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当地上有果皮纸屑时,她都很主动的捡起来。遵守并弘扬社会公德。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生活中,他经常帮助别人,比如,她看见有同学受伤了,就把别人扶到教室休息,看见同学的东西掉了,就帮他捡起来,看到同学没带文具就主动借给他。还有很多同学,做作业的时候碰到了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问她,每次她都非常详细的给同学讲解。同学们都说她:“看起来真像个小老师呢!”。在学校里热心帮助同学上进。为了帮助他们解答疑难,她总是十分耐心地讲解,有些问题,她已经讲了三五遍了,可个别同学还是傻乎乎的。对这,她并不灰心,他反复推敲,改变讲法,直到他们听懂为止。现在好多同学都愿意让她给他们讲题呢。

  同学们的好榜样:在班上,她作为学习委员,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工作,从

  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为了要保证带头晨读的效果,有时还会喊破喉咙,但她不理会声音嘶哑,继续做好。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在父母长辈眼里,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堪称榜样的同学。她总是说:现在我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是不会骄傲的,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留守儿童励志故事 篇【2】

  李冰玉,女,现年9岁。上洞坪小学的三年级的学生。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勤奋、踏实、懂事、好学,深受同学及老师的欢迎。

  她的父母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把她交给了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由此李冰玉成为现今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她早早地懂事了,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好帮手。放假回家总能看到她帮奶奶洗菜、扫地、做饭。去年的一天夜里,爷爷心脏病突发,她一面找药,一面拨打姑妈家的电话,并及时送往医院医治才脱离危险。不仅如此,李冰玉还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了奶奶。她教奶奶如何使用家用电器、防盗、防火、防液化气中毒等相关知识。在人们的眼中,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李冰玉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她勤奋好学。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作业总是完成得又好又快,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正是因为从一年级坚持到现在,所以她的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

  几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辅导员老师研究做好少先队以及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参加校值日活动,检查监督卫生安全,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开展班级有关活动,有一次为了出好班级的黑板报,李冰玉与其他两位同学一直坚持到晚上7点多才完成板报。有时为了完成学校、班级任务,休息日也全然不顾。

  李冰玉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乐于助人。她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较差的同学。为了帮助后进生,为他们解答疑难,她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仔细分析,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这些年来,班上的几名差生在她的热忱帮助下,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班里有一位同学,家庭条件很差,在班里平日常常很自卑,李冰玉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主动在思想和生活上帮助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弟弟,谁要是欺负他,她总是挺身而出保护他,帮助他。作为留守儿童,李冰玉心地非常善良,而且别的小朋友想家了,她还推心置腹的安慰他们,在这样的小伙伴的帮助下,全班同学都团结在一起,一起开心

  一起快乐,渐渐地就不觉得孤单了。

  我们相信,这位勤奋好学、心灵美好、胸怀宽广的小姑娘在党的阳光的照耀下,在留守儿童活动之家这块沃土的培育下,一定会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励志故事 篇【3】

  比赛结束时,三河镇小学队教练魏老师像个孩子一样奔跑起来,拉着孩子们绕场一周庆祝。面对重庆晚报记者的采访,魏老师感慨地说:“全队11名队员,5个是留守儿童。她们每天训练两小时,然后再走两小时山路回家,训练是双倍的。”

  魏老师说,“训练双倍”虽是一句玩笑话,但这群孩子真的不容易。三河镇小学的足球训练条件和主城的学校没法比,年学校为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建一支女子足球队时,学校竟没有一位会踢球的老师。

  “后来学校让我来教,我也就硬着头皮上了。”魏老师说,起初跟孩子们一样也是球盲,孩子们甚至连足球规则都不懂。没办法,他就跑到主城的学校去向人请教,回来后再一点点教给孩子们。“这些孩子很有天赋,也爱踢球。”

  训练用胶球舍不得穿球衣

  “和城里孩子比起来,我们的娃娃要难得多。”三河镇小学孙校长说,队员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不太好,无法负担训练费用,学校只能省吃俭用给队员们免除训练费用。在主城的比赛现场,其他学校的队员拿着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坐在场边,但自己的队员大部分连普通手机都没有。

  孙校长说,为节省费用,孩子们训练时只能用几元钱一个的胶皮球,只有参加校外比赛时,学校才会拿一两个真皮足球出来。为了这次比赛,学校特意为孩子们做了一套新球衣。这是学校为孩子们做的第二套球衣,第一套还是两年前组队时发的,平时没有一个孩子舍得穿,训练时只穿旧衣服。

  六个人的“庞大”助威团

  比赛结束时,10号队员李春菊的堂姐第一个走到场上祝贺她。李春菊十分开心,因为有亲人助阵的比赛对她来说太不容易。李春菊的父母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一个奶奶,住在离县城很远的地方。为方便训练,学校让她住读。自从开始踢球,颇具天赋的她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所有课余时间都是足球陪她度过。唯一的遗憾是父母很少能看到她穿插、过人、进球的瞬间。

  “因为是市里的决赛,这次我们的家长助威团阵容算得上‘庞大’。”孙校长说,有3个队员的家长或亲戚共6个人来到现场,7号陈宇婷的父母专程从贵州赶到重庆,因为总决赛当天必须赶回贵州上班,所以昨天9时左右就匆匆离开,连总决赛都没看,所以真正到场的也就4个人,与主城其他一些学校的庞大亲友团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孩子们的努力,家长们看得到,也会更支持。”孙校长坚信
 

留守儿童励志故事

    53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