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放弃励志故事
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小编希望通过坚持不放弃励志故事,给你们带来正能量!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1:当世界向你说不
当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个小男孩时,他从学校的一堂课上获得了一个一生受用不尽的教训。
这天,老师把小比彻叫到讲台前,要求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比彻信心满怀地开始了。可刚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字—不。比彻停顿了几秒,犹豫着继续往下背。可几分钟后,比彻的背诵又被老师一连几声“不”给打断了。比彻慌神了,他变得结结巴巴,背诵再也进行不下去了。比彻耷拉着脑袋,回到座位上,羞得抬不起头。
另外一个同学被老师点名背诵课文。老师故伎重演,不时地用“不”打断他的背诵,但他依然坚持着,不紧不慢,直到背完课文。当这位同学回到座位,老师高兴地为他鼓起了掌,并表扬他说:“你做得很好!”
小比彻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愤怒地向老师抗议:“我刚才背诵的和他一样好,我并没有出错。”老师微笑地注视着他,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老师站回讲台,用坚定的声音对全班同学说:“我希望你们在这一节课上能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当世界在向你说‘不’的时候,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坚定地说‘是’,并用行动证明给世界看。”
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比彻的心,凭着自信和努力,长大后的比彻成了一名备受尊敬的牧师,后来他成为了19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人物之一。
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对我们重复着说“不”。“不,你办不到”、“不,你错了”、“不,你太年轻了”、“不,你的教育背景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不,你的想法很不现实”……这一声声的否定,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许多人的雄心壮志,也浇灭了无数热情和自信。可是,当你的耳畔再响起类似的声音,当世界向你说“不”的时候,请记住那位老师的话—你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2:史上找工作时间最久的人
1979年,16岁的伊万斯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并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正当他憧憬美好未来时,却感到脑子阵阵刺疼,开始以为是休息不好,也就没当回事,后来终于有一天晕倒在课堂上。经医生诊断,他脑部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瘤子,需要立即手术。手术痊愈后,他重新返回学校。
差一年就要毕业时,一次上体育课,伊万斯在没有任何前兆下,猛然重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医生说,他患了癫痫症,是手术后遗症。
伊万斯的癫痫症时好时犯,已不能正常学习,只好于1981年辍学。
他先在当地一家钢厂找了份统计工作,干了不到两年,钢厂便于1983年破产关门,他便失去了工作。这年,伊万斯刚满20岁。
按照英国有关规定,像伊万斯这样的病患者,完全可以靠政府提供的福利过日子,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浑浑噩噩打发时光,发誓绝不虚度余生,一定要再找份工作做。
伊万斯万万不会想到,从此他踏上了一条漫漫寻职路。
他先找了几个驾驶员的职位,人家一听他患有癫痫病,都予以婉拒。他调整了思路,不再去找驾驭机器设备的相关工作,把目光瞄准了相对轻松的岗位。然而,一次次简历投出后,等到的总是失望。好多朋友劝他,以后投简历时,不要再提自己患有癫痫病,否则很难如愿。但他说:“如果我隐瞒了病症,即使暂时找到一份工作,我也心感不安,做人应该诚实。我想,只要坚持,总有一份工作适合我。”
其间,伊万斯先后申请了包括教学、会计、文秘等工作,都以失败告终。他不灰心,依然四处奔波。
为适应新形势,他边求职边充电,究竟上了多少个培训班,拿下了多少个证书,他已经记不清,而面对的仍是屡屡碰壁。
他虽然有时会感到精疲力竭,也曾打过退堂鼓,但一想到自己的誓言,又重整旗鼓披挂上阵了。
转眼20年过去了,伊万斯已由当年的毛头小伙进入了不惑之年。然而,不仅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也耽误了找女朋友。熟悉的人和他开玩笑:“你现在可以什么都不做,就专给那些年轻的求职者做引导员,每次收取他们一定的费用,就能发大财,说不定还会遇上意中人呢。”
每听到这样的玩笑话,伊万斯总会坦然一笑,继续自己的事。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
他找到当时给他做脑瘤手术的那家医院,一边在那里担任志愿者,一边继续从报刊上寻找招聘信息。医生和护士都被他的执著所感动,纷纷为他提供有关信息,更使他增加了信心。
又是6年过去了,刚进入2010年6月份,伊万斯在投了360多份简历后,终于得到一家养老院的回复,同意招聘他担任一名看护助理,并于当月21日走马上任。
此时,伊万斯已经46岁,找工作的时间更是长达27年,成为英国历史上找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问起伊万斯此刻的心情,他感触颇深:“当这家养老院告诉我,我已经得到看护助理的工作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请求他们再说一遍,放下电话时我依然半信半疑。我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我从未停止尝试。我知道,坐下来靠吃福利过日子很容易,但我不希望虚度余生。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找,不管多少年,有朝一日我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现在终于有了回报,这不仅提高了我的信心,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认准了一件事,就勇于坚持做下去,最后的赢家肯定就是你!”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3:锅里的上帝
白天,她是个女佣。臃肿的身材,蓬乱的头发,指甲缝里都是黑泥,她干所有的杂役,并经常遭到房东太太尖声的催租和谩骂,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但每当夜晚来临,在她破旧的小屋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她趴在地板上细细地勾画着一幅幅画作——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让她忘记了劳累和疲惫。
她没有画桌和画布,连颜料都是自己利用河底的淤泥、路边的野草、教堂的烛脂、动物血、面包屑调制的“独家配方”。她以手指做笔,在一块块小木板上,画着只属于她自己的画。
就在法国桑里斯小镇上,她的人生就这样孤单走过了50年。没有人搭理她,人们只知道她是杜佛夫人家的帮佣。
1914年的一天,德国知名艺术评论家伍德在杜佛夫人的晚宴上,无意中见到被随手丢在角落的一块画着苹果的小木板:它静静地站在墙角,丰饶的颜色赋予了它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无比惊讶的伍德急忙打听作者的名字,杜佛夫人轻蔑地说:这不过是家里一个叫萨贺芬的女佣画的,她可从来没学过什么绘画。
伍德当即买下了这幅画。他找到萨贺芬说,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画家,我要资助你学画,将来为你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可萨贺芬的好运刚刚开始,命运就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战爆发了,德国军队打进了法国。伍德被迫逃离法国前告诉萨贺芬,希望她一直坚持画下去。她越来越老了,很多人不愿雇她干活。她每天只吃一顿饭,靠着人们的施舍勉强度日。尽管生活如此艰难,窗外战火纷纷,但萨贺芬就像忘记了一切,每天坚持画画。
13年过去了。当伍德再次来到了桑里斯小镇,看到一个画展上写着萨贺芬的名字。他想不到她居然还活着。来到萨贺芬那扇破旧的小屋,里面堆满了一幅幅姿态各异、色彩艳丽的画作,它们就像精灵,赞叹着女主人的坚强和执著。萨贺芬说:“先生,您知道吗?执著于自己的作品,在锅里也能找到上帝。当我悲伤时,我会去野外,摸摸树,和花鸟说话,一切就会好的。”
在伍德的资助下,萨贺芬第一次购来亮晶晶的银器,第一次有了宽大的画室,她为巴黎画展开幕给自己订做了一套一生中最昂贵的纱裙。然而命运似乎又一次捉弄了萨贺芬。就在画展前夕,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了,萨贺芬的作品突然没有了买家,而且伍德的个人财产也被法国政府没收。痛苦失望的萨贺芬又重新回到了破旧的小屋,昏暗的烛光里,她握着画笔,疯狂地涂抹着。
1942年,萨贺芬在疗养院寂寞离世。1945年,在伍德的努力下,萨贺芬的作品终于在巴黎和世界各地展出,萨贺芬一举成为法国现代原始画派的著名画家。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拥有独特的使命和价值,每个人的锅里都有一个上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