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励志故事
郭继明是当代很受欢迎的作家,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今天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郭敬明励志故事,供你参考!
郭敬明励志故事1:郭敬明的强迫证
28岁那年。郭敬明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份遗嘱。其实不过是坐飞机时遇到几次气流,他突然想:假如有一天我消失了,一切都会乱套。所以。要安排"一个完美的方案",让家人、公司、朋友和签约的作家"都可以过得和现在一样"。
那是年。他第三次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排名第52位。当年7月,他创建的最世文化公司度过了五周岁生日。旗下员工人数逾百,于中国青春文学出版市场上占据约75%的份额。两年后,他还是作家榜首富、畅销榜冠军。
现在的郭敬明又多了一个头衔:电影导演。他自编、自导,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了。
30岁的郭敬明志得意满。因为"18岁时我设想关于未来的一切,现在都超额满足了"。
他的人生以18岁:为分水岭,一个平凡怯懦、家境平庸的小镇少年与后来精明世故、挥金如土的城市名流被蛮横地阻隔开来。过去十年。"郭敬明"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只要印上他名字的出版物销量就能比同类多出十倍。与此同时,他也得承受网络时代的言语暴力。抄袭案让每个人都有了可以审判他的错觉。"菊花教"和"四娘"这样的称呼带有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意味,各种嘲笑他身高的段子层出不穷。
但这只是促成他强悍地、近乎是报复性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要成功"。隔在小镇少年和城市名流间的那条鸿沟有多么遥远深邃。他就打算跑得多快、跳得多高,要将阻挡他的力量全部远远抛在身后。
"为什么要让不爱上海的人出生在上海?上帝一定搞错了。"16岁的郭敬明这样问。
那时他迷恋上海,他写:"燃亮整个上海的灯火。就是一艘华丽的邮轮。"
他参加了在上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复赛后,他生平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自贡。前往上海。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后,他"吓傻了",一圈摩天大楼。"最矮的那栋都比我住过最高的还高"。
可上海并不总是温情脉脉,后来妈妈去上海看上大学的他,母子俩搭地铁外出。第一次坐地铁的母亲不会刷卡过旋杆,先进去了的他站在里面发急,一个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帮了他们。
他刚想开口说"谢谢",却听见对方低声地说了句"册那,戆色特了"(X你妈,笨死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他,还有听不懂上海话而一直对她点头感谢的妈妈。
"那一瞬间我握紧了拳头。可是却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因为不想让我妈妈体会到这种羞辱。只剩下听懂了这句话的我,站在原地气得一直发抖。"
家境平凡的他也从那时起开始领悟到了金钱的重要性。他喜欢喝学校卖的珍珠奶茶,却不能每天都喝,否则就没钱买鞋子了。
学习影视编导的他一人校就被要求买一台照相机、一台DV和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他犹豫了一星期,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小声地告诉妈妈。过了足足一个月,他才收到家里寄来的钱。一直到今天,他都没有问过妈妈,那笔钱到底怎么来的。
所以,后来他说:"我疯狂地买各种奢侈品,带着一种快意的恨在买。"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形成了后来的世界观--成王败寇,胜者为王。
2002年10月,郭敬明的中篇小说《幻城》在《萌芽》上发表,很快引发热议。2003年,续写成长篇小说的《幻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当年销量近百万册。2004年,凭借这部小说,郭敬明进入了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位居第94位。
时年19岁的郭敬明,刚从自贡来到上海大学念书,除了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的身份外,他和其他大一新生没什么区别,一头黄发,穿花里胡哨的衣服,戴美瞳,最爱吃校门外的麻辣烫,梦想毕业后做一名广告人。
直到《幻城》出版,他隐约察觉到,一种全新的生活要开始了。
2004年6月6日,郭敬明满21岁。当天,他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达成协议。由出版社出资租下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他和好友阿亮、痕痕、HaDSey等人组成《岛》工作室,计划以杂志书的形式出版十期。
2005年,他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合约到期。业界知名的畅销书推手、长江文艺出版社"金黎组合"金丽红与黎波向他发出邀请。在双方共同策划下,《岛》工作室最后改名为最世文化,郭敬明出任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为进入主流体系,他们请求王蒙和白烨作为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的介绍人,令他成为首个加入作协的80后作家。王蒙夫人去世时,金丽红致电郭敬明,要他专程前往北京看望王蒙,郭敬明即刻答应。
王蒙见到他时非常感动,将他介绍给了在场的诸位文坛名宿。金丽红挺得意,"一个懂得尊重老人、知恩图报的人,这对他的形象特别有好处。"
2006年10月,脱胎于《岛》的《最小说》月刊创刊,郭敬明出任主编。《最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单期销量曾高达七八十万册,并衍生出了《最INK》书系。
《岛》工作室时期,是一群年轻人一起审稿、看电影、唱歌、玩游戏,一起打打闹闹的时期。出版社支付的稿费统一打到郭敬明的卡上,再由他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给各人。
后来,郭敬明休了学,专心投入在职业出版人的角色上。他开始认真思考重新构建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转型的那两年是他至今为止"最痛苦的时间"。
他将极大的热情倾注在公司上,阿亮和痕痕是最世文化的两位副总。痕痕负责管理签约作家。阿亮负责公司运营,除此以外他还有5名专职个人助理,但所有的重要事务均需要郭敬明点头同意。有些稿子他看过后,还会自己加投稿者的QQ,商量修改。
不仅是工作领域,他也希望杜绝生活中一切的未知。如果厕所里没纸,他会"发大飙";如果有人敢在生日当天给他个惊喜,这对他来说只是惊吓,"你要送我什么礼物一定要提前告诉我。最好颜色款式都能我自己挑选,要不然我一定不喜欢。"
《小时代》男主角有个怪癖。不能容忍电话响起三声后还没人接听,这其实就是郭敬明。公司每个人都特设了一个来电铃声,从警报声到消防车都有,甚至有人是婴儿大哭。他甚至会在凌晨三点突然打电话叫醒下属商谈公事,浑然不知时间已晚。
创业九年,身家过亿: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仅有的几次出国游玩,他都要带上一批旗下作家,出版游记。
《最小说》成功后。他又先后打造了杂志《文艺风象》、《文艺风赏》,分别由落落和笛安出任主编。每期杂志出版前,他都要看过PDF才放心。
他的版图并不止于出版物。拍摄《小时代》是他迈向自己商业帝国的第一步。影视和游戏开发。文具和周边制作,都在他的商业计划里,他豪言"要打通产业链,规划里还有很多板块。像打游戏一样一个个解锁"。
郭敬明有些偏执地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做时代的弄潮儿。
2007年,他参加一档财经类节目,没听懂主持人提出的问题,那种面红耳赤的感觉让他从此息上了强迫症,不能容许自己有任何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每个月他要买几十本杂志和书,从财经、时尚、娱乐、家居装潢到文学,什么都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别人无论提到什么话题时。他都能及时发表见解,而这种感觉也让他特别享受。
这些年,他的棱角也被渐渐磨平。从前他年少气盛,透着股桀骜,对吃穿住行也讲究,现在忙起来他也会抱着十块钱一份的盒饭埋头猛吃。每年身边人过生日。都会收到他精心准备的大礼。下属都觉得,他比以前平和多了。
一天工作18小时后。他仍然要挤出时间参加某位娱乐圈人士的生日Party。痕痕心疼他。劝他休息,他笑笑,"要搞关系,我能不去吗?"
18岁那年,他从西南边陲的小镇出发,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发去上海念大学,像每一个不名一文的少年一样充满对城市和未来的幻想。
如今,30岁的郭敬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身份证上印着"上海市静安区",他的父母坐上了凯迪拉克和奔驰。
年,他对18岁的自己说:"你的决定是对的,相信自己,你做得到的。"
郭敬明励志故事2: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儿时的郭敬明便十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邹慧兰经常都给郭敬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每次在母亲讲解时,郭敬明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且还不停地问这问那,邹慧兰便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讲解。
郭敬明的记忆力特好,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便完全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郭敬明的聪明和好学让全家人很是欢喜,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因为母亲邹慧兰知道:“兴趣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便不再主动为郭敬明挑选什么,每次领着郭敬明去新华书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郭敬明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每次买书回来,郭敬明便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书本。
1988年9月,郭敬明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上学了,这时候的他也象别小朋友一样,按时到校、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但这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特爱读课外书,读完之后,他也写一些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尽管十分短小稚嫩,但他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到小学生写作文的年龄段时,他的优势便凸现了出来,每次老师布置一篇课堂作文,别的同学总是绞尽脑汁半天都写不出来,而他仅需考虑2分钟就很快进入角色。他写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写得又好,经常被语文老师拿去给班上的同学作范文学习。老师的一次又一次赏识教育,不时给儿时的郭敬明在学习上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推动。
1995年,郭敬明以非常差的成绩考入自贡九中,从小学升入初中,郭敬明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尽管如此,但看见儿子郭敬明课堂之余读武侠小说,父母邹慧兰、郭建伟从不干预和制止,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这首诗忧郁凄美。不久,他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当时,郭敬明欣喜万分,当父母知道这事后,对儿子也倍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父母认为,尽管10元钱的稿费不是很多,但它给儿子郭敬明带来的价值和益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因为,这是儿子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作爱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结果收获很好。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初显才华,无限风光
谈及“新概念作文大赛”,郭敬明感慨颇多,同时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萌芽》杂志,发现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萌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本》的文章,然后寄往上海参加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自贡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又非常紧,放弃了吧?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得知此事,极力鼓励儿子乘飞机前去参加,尽管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儿子的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夫妻俩多年攒下的几千元积蓄,但他们认为值!因为这是给儿子能力展示的绝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着呢!更为重要的是,儿子的此次远行,他们作父母的决不陪同,他们希望让儿子在此次远行中培养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给儿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毕竟,在将来的社会里,一个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将来能否找到一处好的立足之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单枪匹马直飞上海。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街巷纵横交错。他到了上海先找一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决赛场上,全国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但这个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采访中郭敬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只得了一个奖牌,没有一文奖金。尽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全国颇具名气,它是由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的,担任评委的也是国内一流的文学家和知名学者,在中国被公认为中学生当中的“矛盾文学奖”,这次自己能在这权威的大赛上展露风头,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正因如此,即使在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郭敬明又参加了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而进入复赛的仅有200人,但他还是力克群雄获奖了,并且在初赛和决赛上双双获得一等奖。这让作评委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有点吃惊,因为这项全国顶尖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多年来,能连续两次拿一等奖的实在太少太少,目前全国仅有两人,郭敬明是其中之一,由此,郭敬明名声雀起。
郭敬明励志故事3:
郭敬明很快显露出一个优秀出版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图书视觉样式的准确判断,以及不可或缺的敬业精神。痕痕说:“当时我们只能一个人作图,一个人排版,小四约稿写稿,我审稿。常常通宵排版,通宵打印。
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郭敬明共同投资,在“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敬明和他的伙伴们,也从吃住工作一体的公寓里搬了出来,搬进商务楼17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当年10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的《最小说》开始试刊。他说:“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有成功的把握。”
2005年,他第二次被中国《福布斯》选进了该刊“名人榜”的第92名,这个排名比上一年前进了2名,让他很高兴。
他的图书赢得了粉丝们的尖叫,但有时也会听到负面的讥讽与批评。对于这些,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不以为意,其实,压力都积在心里。他有一次跟痕痕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不会看到我做过什么?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了。”说这话时,眼泪已经把眼眶撑满了。
有时候,他又会变成一个“暴君”。为了追求完美,他会撕下脸皮大声呵斥:“没有一篇稿子是满意的!”“这次的初审质量都非常差!”“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这种坏脾气,为日后的公司地震埋下了伏笔。
2007年,在《最小说》发行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场内部的风暴正在酝酿。柯艾公司的元老、时任柯艾公司美术总监的Hansy因不满郭敬明的一些做法而选择离开,连同原本在柯艾公司的晴天、不二等人一起创办了《Alice》杂志。2010年,《Alice》和世纪文景的合作以停止告终,Hansy重新回到了郭敬明身边,负责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杂志的设计。
最世发展良好,郭敬明多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2009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
从最初的5个人起步,到现在30多个员工、两个分部的规模,郭敬明的最世公司运营良好,事业蒸蒸日上。
《最小说》占据中国青春文学杂志市场1/3的份额,“郭敬明”这三个字,也已成为一个烫金招牌,而他手下的20多位作家也是背靠“郭敬明”这棵大树好乘凉。
虽然签了那么多作家,但郭敬明说他的选择标准还是很严格。“写得好是第一位的,在写得好的前提下,还需要好的机遇和平台。我们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把这个作品尽可能地推广出去,但这个作品是否受欢迎归根结底还要看作品本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虽然签约了七八十个作家,也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很受欢迎的原因。”
2010年,柯艾公司更名为“最世”,郭敬明的解释是:“因为经营的范围扩大了。”具体的“经营范围”,他并未详细透露。柯艾公司并未撤销,而是作为一个分部继续存在。
一般情况下,郭敬明上午会在大连路的柯艾分部,下午赶到公司总部。事实上,他现在在上海的时间一个月不过就是10天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外地签售,做节目。
2010年,郭敬明以2300万的收入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次席,自2006年以850万人民币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五)以来,这已是他第5次进榜,其中,2007年和2008年甚至荣登榜首。
从以江姐和恐龙闻名的自贡只身来到上海,财富对他来说,已经不成为一个压迫性的问题。他说:“8年前的自己,受不了分离,受不了孤单,受不了成长……”而现在,差不多什么都有了。他在生活上随性而为,身上从来不缺话题,面对争议,他已不像出道之初那样焦虑和紧张。
很快将“三十而立”的郭敬明正抓紧青春的尾巴,步步为营。这就是郭敬明,一个在商业和文学间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年轻人。他在商业上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拥有实现梦想的个人与团队,他当然也正在书写着一段中国青春文学出版的梦幻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