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

|小龙

  中国残疾运动员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今天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残疾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看看他们的励志精神吧!

  残疾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1:阮建平

  从中学开始,这位失去双手的姑娘就梦想学会骑自行车。“我家住在城西,要去城东上学,等公交车很麻烦,妹妹和爸爸就搭我去上学”,拿到奖牌的阮建平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故事,这一份经历也让她对自行车运动产生了独特的感情。

  不过,身体上的残疾让她始终没能骑上车。2005年高中毕业后,她也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奇迹发生在2007年底。前往茂名选拔残疾运动员的省队教练看上了阮建平,认为她的身体条件适合从事残疾人自行车运动。但彼时,阮建平对自己并没有信心,她从来没有从事过任何的专业体育训练,中学时代都是跟普通孩子一样上体育课。

  3年的风里来雨里去把阮建平从一个不会骑车的残疾人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员。起初,她始终掌握不好骑车的平衡性,常常摔跤,有一次甚至摔破了脑袋。“也想到过放弃。”阮建平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成绩不好,始终没拿到奖牌,也觉得教练对自己失望了。

  但持之以恒的性格让她最终挺了过来,“我是一个不喜欢半途而废的人,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不留下遗憾”,她自我评价说。从去年夏天在北京的友谊赛开始,阮建平的成绩越来越好,信心也越来越足。

  为了亚残会竟辞去工作

  阮建平连逛街都喜欢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去。半年前,她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私人的工厂里做数据统计。但是为了这次亚残运会,她辞去了工作,专心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阮建平终于完成了人生的突破。对于昨天的好成绩,她笑言之前有想到过,因为教练说如果取得好成绩,就奖励一双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残疾人体育是按照医学分级组织比赛,男女不同、伤残状况各异的选手都出现在同一场比赛中,所以尽管打破世界纪录,阮建平还是与金牌擦肩而过。

  不为人知的是,这位失去双手的姑娘最大的业余爱好之一就是十字绣。从小,她就在外婆的教导下学会了用残缺的双肢缝补衣服,而来到自行车队,看到队友都在绣十字绣,不甘人后的她竟也拿起了针线,山水画绣得有声有色,让人惊叹!

  残疾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2:李倩

  李倩出生的时候很健康,八个月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患上小儿麻痹症,十三岁时在邳州市希望之家开始练习乒乓球。当时有三十几个孩子一起练习,学校实行淘汰制,练到最后就剩下李倩和少数的几个人。李倩训练跌倒损伤是家常便饭,她的腰和腿先后做过五次大手术。腰被缝了三十几针,变成S型的,植入的钢板至今还没取出,平时不能弯腰,一弯腰就疼,训练的辛苦是可想而知。李倩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对于孩子的训练家里人仍咬紧牙关、大力支持。四年多来家里的农用小三轮就是父女俩的交通工具,父亲李万星风里来雨里去陪在李倩身边。“她这个孩子就是要强,总是比别人多训练一个多小时,所以每次我们都走得很晚。”李万星笑着说。

  残疾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3:郑金

  郑金出生在新民市东蛇山子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她和姥姥、妈妈、大姨一样,都是先天性白内障,看不见物体。2岁至6岁期间,郑金就陪妈妈到学校门口卖小食品。12岁时,为了多赚点钱,她又和妈妈、爸爸来到沈阳市内,每天到207公交终点站卖饮料和雪糕。郑金的沈阳教练告诉记者,郑金刚来训练时很糟糕,走路跌跌撞撞的,身体十分不协调。“郑金并不是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材料,但她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吃再多苦也要练下去,她是位在‘黑暗’中也要拼命奔跑的女孩!”通过多年的训练,她的肌肉更加有力,运动姿势也更加协调。

    5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