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故事
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因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背水一战的故事的优秀例文,以供各位参考。
背水一战的故事篇1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
背水一战_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韩信的简介:
韩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文学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背水一战的典故: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准备迎战。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 “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天亮了。
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
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背水一战的启示:
人的胜利,不是直接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人的智慧就想一条小溪,永远不会干涸,在要用的时候就像在里面取水一样。人总会遇到困难,我们就得不停地使用,这样才使你的办法越来越多,最后总会胜利。人总会受到挫折的。如果在这时候你惊慌失措,那将会酿成很大的祸害。所以,我们在有困难、要争夺胜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智慧,这样才可以势如破竹地帮你度过难关!
背水一战的故事篇2
【成语】: 背水一战
【解释】: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背水一战的故事篇3
生活中,你总会遇到这样的机遇,它们就像赌博,成功了,脚下就将是金光大道;失败了,脚下将成为万丈深渊。不去抓,却什么事也没有,这样的机遇,你敢去抓吗?
敢,古人敢。赤壁之战,有一个绝好的机遇摆在孙刘联军面前,反间计,火烧铁锁敌船,成功了,曹军兵力受损,从此便是三分天下;失败了,便会中对方埋伏,孙刘联军也会兵力大损,从此天下万事万物都将是曹操的。是抓还是不抓呢?周瑜一碗酒下肚,“眼花耳热后,胆气肃然生。”抓了!从此,史上便有了三国演义的传奇。
敢,外人敢。自由战争,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呈现在那帮被流放的逃犯面前,山高水远,脱离英国的控制。成功了,他们便获得了自由;失败了,便是一死。而他们的子女还将终生成为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是抓还是不抓呢?他们看着那些英国民众的自由生活,枪支交汇到一起。抓了!从此,这世上便有了大国雄起的传说。
敢,我们的前辈们也敢。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机会放在了邓小平的面前。改革开放,提升国力。成功了,中国从此发展迅速;失败了,便是国力大退,甚至于回到封建社会的生活中。是抓住还是不抓呢?邓小平看着手中正握着的美国制造的派克钢笔,决心一下,干了!从此,人们记住了“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
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不敢。曾经有个故事,有一个商人来到了一个小镇,说可以卖给小镇居民一本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书,要价却高的吓人。镇长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后来,小镇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活一直很贫困。当知道真相后,镇民们后悔极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下那本书。原来商人卖的书是本矿产书大全,他们世代使用的制造锄头的金属竟是黄金。但一个都没有抓住机会,造就了他们终身的遗憾。
所以,抓住机遇吧,即使他有可能失败,即使失败会倾家荡产,但生活就是这样,不求完美结局,但求问心无愧,卑微的生,却不如红轰轰烈烈的死,与其后悔终身,不如破釜沉舟。没有人会自甘平凡,抓住机遇,然后背水一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