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小龙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和完美的人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的精神关怀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的相关范文,以供参阅。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1)

  有一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教16年来的我,深有体会,要想好好培养一个学生,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回想从教之路,有的是风风雨雨,没有的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有过激动,有过伤心,有过愤怒,有过着急,有过无奈,有过恨铁不成钢,更有过迷茫,甚至有过后悔,后悔自己选错了行,若是下辈子,我要脱胎换骨,绝不再当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当然,这只是在着急的时候偶尔有的小儿科般幼稚的念头。

  这学期,我依旧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但新接的是五(4)班并兼班主任。“万事开头难”这句话说得没错,每新接一个班,并且班额人数如此之多(76个),意味着一个班主任工作即将从头开始,从认识每一个学生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再做到因材施教,如何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细心、耐心,付出相当多的精力的一个艰难的历程。

  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的相处磨合,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上讲话,没有约束没有节制,特别是对他们稍微有点好奇的,感兴趣的话题,哪怕是跟课文内容毫无关系的,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自己的位置,或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叽里呱啦,七嘴八舌,看似激烈的讨论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想象……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结症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没有威信,与孩子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中发生共鸣?是班级人数太多,学生自制力不强,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一连串的困惑涌上了我的心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总是舒畅不起来,觉得有些失望,每次下课总免不了发发几句牢骚将不满情绪释放,然后想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用“灌输式”的教学可能效果好一些,不让孩子们讨论,才能收住他们的嘴巴,课堂上才安静!可静心想想,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我开始质疑我自己:我对教材的理解很深刻了吗?我的教学语言魅力具备了没有?我深挖了教材的人文思想了吗?我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了吗?一系列的问题使焦躁不安的我慢慢地平静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我都在反思和尝试各种对策:让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明确;让学生学会认真地倾听;让小组长围绕问题组织好讨论并做相关记录;及时对回答到位的孩子进行肯定和评价;不断以肯定、鼓励加分、提醒的方式来满足孩子们的课堂的需要……如今已经是第十六周了,孩子们有时有所进步,有时又打回原形,起起落落,波澜起伏,效果虽然不是很理想,却也有给我值得欣慰的地方。

  第十四周,我在全校上一节高年级语文教学研究课,那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有关“父母的爱”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备课前我想:前两年我曾在校上过一节研究课,由于选材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加上备课不充分,教学设计不合理,相关问题设计太深奥有些拔高,学生接受不了,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到位,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一回,我一定要好好备课,争取给听课的老师看了之后有一定的收获!于是,课前我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精心设计了教案,课件,特别是收集四川汶川地震后的相关图片,我要设计哀伤的背景音乐,并对音乐进行剪辑。在备课过程中,我还把教学的各个环节想象成一幅幅画面,假如提问到学生,学生懂或不懂都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接下来就是备学生了,我把本次上的公开课的目的意义向同学们说明,并以这种方式去鼓励他们(我不知道这样鼓励的方式是对还是错,但终究还是做了):如果这次研究课他们做到认真倾听,积极踊跃地发言,回答声音清晰响亮,哪怕怀疑自己答错也要大胆地试一试!如果你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的,得到在座听课的老师的好评的,免作业!没想到学生兴奋起来,并积极响应。也许是因为免作业触动了他们的某根神经。

  那一节课,我先让他们自读课文,解决导入时提问的第一个问题:那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然后收集洛杉矶地震后的相关图片进行动情地介绍,并结合图片相机检测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这两关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胸有成竹,可到了第三关的时候,问题来了,当我问到导入提出的第二问题:“这篇课文只要讲的是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样的事?”一下子,全班静得鸦雀无声,就连平时没放过任何一个难题的几个尖子生居然也没一个敢举手!我顿了顿,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是吗?不要紧,懂一点说一点,实在不懂,老师和你们合作。”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我提问了第一个同学,他能够把主要内容说了出来,后来我补充:“如果再加上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更清楚明白了。”后来再问一个同学,结果也是支支吾吾,我就和她合作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因合作,学生很自信,毫无紧张之意。

  接下来是品读悟情阶段,我主要是让学生默读找出1—12自然段中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当学生找到的第一处通过父亲的三次重复的问话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我追问:“虽然是简单的重复问话,但父亲的心情一样吗?”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心情不一样的理由,然后再次品读。第二处就是父亲的动作和四个时间词:“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再来阻挡他。”我让学生读句子,哪个词深深地吸引了你?学生有的说是“挖”字,有的说是四个时间词,就连平时表现得极为差劲的两个男生也踊跃发言。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他们都能各抒己见,我就趁机让他们把把自己的理解送进这个句子,请读好,然后我就检测他们,结果他们有的读得深沉、缓慢,有的读得急促,有的读得越来越快,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读,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了各自的理由,有的说:“因为父亲连续挖了36个小时,他的体力越来越弱,所以我就读得越来越慢”;有的说:“因为父亲一心要急着救孩子,所以我就读得很着急,语速有些快。”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我必须得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而不是套在自己的固定框架里。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我马上引入到下一个环节父亲的外貌:“36小时过去了,我们见到了这样的一个父亲——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分男女读,然后再全班读,全满同学个个热情洋溢,情绪高涨,接下来边播放四川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以及相应的悲伤的背景音乐,边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静静地看着画面,用耳朵去聆听着我的描述,用心灵去感受着触动心灵那份份深处的爱,感情再进一步得到升华。播放完,我再让学生走进这位父亲,完成小练笔:“父亲坚持挖了36个小时,可孩子还是生死未卜,此时,父亲可能说些什么呢?请你写课堂笔记本上。”后来检查到了两个同学,他们都能用动情的语言说了出来。

  这节课受到了全校听课的领导老师的好评,他们欣赏了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和我的沉着冷静,欣赏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沟通心灵的开放;更欣赏孩子们到位的理解和主动的学习以及焕发的活力;最欣赏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可有谁知道,起初我曾经担忧,对自己、对学生耿耿于怀。是呀,“敢拼才会赢”,这一拼,见证了孩子的本质,唤回了我对他们的信任,更坚定了我教学的理念。

  我很欣赏这样的一句话:“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于是我不再埋怨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而是深感自己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而感到庆幸!毕竟,只要你肯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2)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3)

  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又被扣分了,董同庆有跟人打架了。”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今天,你怎么又犯错误了?”他高高地抬着头,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他所赐,我没少教育过她,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她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他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他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他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他:“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第一步,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他,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他的学习多关注一些,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儿子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他的形象问题,使她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他买个背背佳。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儿子,他们也怕身体长弯了,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背背佳。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他:“同学们,快看,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果然,在他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并给他加了2分。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他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他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三单元考试卷时,我把他的作文少扣了三分,这样他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他特别兴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他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求同学讲解。从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改变自己,他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他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他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她,让她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的有乐趣。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看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的还看了:

1.

2.

3.

4.

5.

6.

7.

    5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