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
在人生中需要励志的人生态度,成功需要不断努力,成功的名人背后那些成功的励志故事你了解了吗?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一
做人应当有所坚守
有一年,冯小刚受邀担任一次选秀活动的评委。活动期间,主办方暗示冯小刚,一名有来头的选手,已被内定获奖。冯小刚一听此事,怒不可遏:“获奖人已经定好,还要我来当评委干嘛?”随后坚决要求退出该次活动。主办方一下子慌了,如果冯小刚退出,这次活动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但如果不让那位选手获奖,又要得罪“大人物”。于是主办方就许重金挽留冯小刚,冯小刚冷笑道:“既然是比赛,就应当遵守基本的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公开。如果让我暗箱操作,我觉得是对其他选手的戏弄和欺侮。你们无论给我多少钱,也消除不了我对其他选手的愧疚感……你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我走人,要么你们取消内定获奖者!”主办方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取消内定获奖名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游戏规则。违反游戏规则,就是让一小部分人获利大多数人受损。冯小刚的坚持,体现了他的规则意识,也彰显了他正直坦荡的人格魅力。也许正是这种对规则的坚守,促成了冯小刚在事业上屡出精品的成功,更让他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敬重。
一个大学领导写了一本书,请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写序,其意思很明显,无疑就是希望朱维铮能多美言几句。朱维铮仔细看完这本书,发现该书纯属百度式的东抄西摘,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便拒绝写序,并当面责其“学者不学”,那位领导很尴尬也很愤怒,从此与朱维铮老列不相往来。朱维铮的一位朋友听说了此事,便责怪他道:“你何必那么认真,现在的学术风气都这样……人家是领导,请你写序,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看得起你,你就不能给别人一点面子?”朱维铮冷冷说道:“拿一本抄袭来的书,让我给他吹捧,简直是侮辱我的学识和人格!给他面子,叫我以后在学生和读者面前如何有面子?”朱维铮的一段话让朋友无言以对,只好悻悻而去。
作为一名学者,就应当老老实实的做学问,而不应靠学术作假来沽名钓誉,这是最基本的原则问题,特别是学术机构的领导更应该率先垂范。朱维铮坚持不给文抄公面子,就是对原则的坚守,是对学术的高度负责。
巴西巴伊亚州的一个投资商打算在多拉格镇建一家化工厂,此举遭到多拉格镇人的强烈反对,因为化工厂无疑会污染当地水源和田地。当地政府为了平息民众的情绪,就请来环境学家安培斯对环境污染风险状态进行评估。在安培期工作期间,投资商悄悄塞给他一大笔钱,希望他的工作小组能写一份有利于投资商的评估报告,安培斯断然拒绝。投资商不甘心,又请安培斯的顶头上司来说服,他同样没给上司面子。安培斯对上司说:“罗马教廷曾对伽利略软硬兼施,年迈的伽利略最终妥协,改写了自己的论文,但这仍旧不能改变地球只是一颗行星的事实。所以,无论我们的报告把现实描述得多么美好,科学规律还是要让我们原形毕露。尊重规律,不仅是我们最起码的职业要求,也是最起码的道德良心……”安培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让多拉格镇免遭污染。
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就应当无条件地尊重科学事实。如果为了私利,或迫于压力,而放弃对真理的坚持,这不仅丢失了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操守,也是对科学的极大玷污。安培斯为尊重事实坚持真相,对投资商和上司不留情面,其实是留住了良心、留住了对真理的敬畏。
在处世中,那些美好的、光明的、正义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坚守。这样的坚守,不仅仅是对他人负责、对良知的交代,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
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二
一张字条成就一位大师
美国律师厄尔痴迷写作,可是收效甚微,一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有一年,他又写出一部侦探小说,投给著名的侦探文学杂志《黑面具》。杂志社发行部经理审读书稿后,在便条上写了一段评语,连同书稿交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读过字条,自作主张,把字条夹在书稿中,一并寄回给厄尔。
拆开邮件,厄尔读过字条,不禁感到无地自容。原来,那字条把他的作品批得一无是处,称它是文字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也许会将这种侮辱人的东西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几脚。可是,厄尔没有这样做。在情绪平复之后,他重新读了一遍字条,接着又读了一遍……一连好几遍,结果,字条上有几句话令他眼前一亮。
那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故事中人物的语气生硬,讲话像在背字典,而作者安排的剧情似乎是长了长长的胡须,看起来就像是在路易斯安娜州河边的原生橡树上,垂挂着西班牙苔藓。”
这几句刻薄的评语,使得一度被退稿差评打蒙的厄尔清醒起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病症在哪里。于是,他静下心来,将小说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使人物语言变得非常鲜活,故事情节也显得极为新奇曲折。最终,厄尔的这部小说被《黑面具》买下,取名《尖叫的骷髅》刊登在当年12月的杂志上,结果,好评如潮。
从此,厄尔一发不可收,创作热情高涨,每周除了两天从事律师工作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写作,平均每月能够写出20万字。他一生中共写下146部著作,其中85部小说每部都有百万余册的惊人销量。
厄尔的全名是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家,可以这么说,他是被一张字条成就的大师。看得出来,当初,他的非凡之处,就在于能够把难听的骂声重温一遍又一遍,并从中咂摸出别样的滋味。
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三
驴娃儿崔琦
有这样一个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家里很穷,乳名叫“驴娃儿”,从小哪都没去过,10岁前连自己的村子都没出过,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父亲撒肥、锄地、浇水、养猪、放羊、割草、捡柴禾。虽然父亲一字不识,但他有一名贤明的母亲,母亲坚持让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没有初中,母亲绞尽脑汁打算让驴娃儿的三姐领他来到北京的大姐处,然后在三舅和两年前已到香港定居的二姐的帮助下去香港读书。这样的决定在当年是一件大事,而且妒娃儿父亲肩上的担子很重,且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已经能够做他的左右手,所以不愿放儿子走。但驴娃儿的母亲有更高的见识和期待,坚持要把儿子送出去念书。当年是1951年,空里太穷了,仅剩了一点粮食,母亲给驴娃儿做了几个馍装在小包袱里,然后从未出过远门的驴娃儿就跟着亲戚远走他乡,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到了香港。
12岁的小驴娃儿到了香港,尽力克服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困难,读书也很刻苦,但他强烈思念在河南家乡的父母,母亲瞒着生活的艰辛和驴娃儿父亲患病的消息,来信劝慰驴娃儿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安慰。驴娃儿在刻苦攻读之下,1957年在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年19岁的他赴美国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又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起任教授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1998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美国两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2000年,当年的驴娃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这个驴娃儿大名为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1959年大跃进期间崔琦的父亲去世,母亲没对他透露一点儿消息,之后9年,母亲依然独自忍受艰难,61岁高龄时还在茅草庵,都没有对儿说个“不”字,直至在艰难生活中寂寞离世。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去美国彩访了崔琦。杨澜问崔琦:“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母亲没有坚持把你送出来读书,今天的崔琦将会怎样?”杨澜当时期待的回答是,知识改变命运等等。但是当年的驴娃儿崔琦却说,他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宁愿为父母抛弃现今的一切,因为如果他还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也许父母就不会那么艰难……一席话,崔琦留下了热泪,杨澜和现场的外国记者、摄影师也泪流满面。
孝心无价。崔琦甘为父母弃荣华,真的是发自肺腑之言,也更加感人至深,令人唏嘘为已。
看了“成功的励志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