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霸的励志故事

|小龙

  大学的学霸都是带着眼镜,不善言谈,开口之乎者也的吗?这样的学霸形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现在对学霸的定义不同往昔,当然即使是现代的学霸,背后也是充满励志的故事。下面就让小编和你分享有关大学学霸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哦!

  大学学霸的励志故事篇1

  她是光正实验学校多才多艺的王牌主持人,是满票通过的学生会主席,是同学眼中的“数学天才”,更是高分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女学霸”,她就是梁佳银。今年高考,她凭借优异成绩有望被清华大学录取。

  很多参加过光正实验大型活动的人,都对梁佳银这个活力四射、开朗活跃的主持人印象深刻。她主持元旦晚会,行云流水般的英语口语,艳惊四座,成为晚会焦点;她参加数学大赛,力压群雄,成为赛场上佼佼者;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最优秀的志愿者。她在光正实验的每一寸成长时光,都因为充实和丰富,而格外精彩。

  梁佳银透露,她已计划入读清华大学自动化与工业工程专业。据悉,该专业对数学学科要求非常高。梁佳银说,这个专业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素来热爱文艺的梁佳银还坦言,如果不是学校提供了宽阔的发展舞台,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会得到飞速提升,更不可能凭借优越的综合表现,顺利叩开清华大学的大门。

  大学学霸的励志故事篇2

  89年出生的蒋迪尼,来自四川达州开江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记者第一眼见到他时,头发烫得微卷的蒋迪尼正身着白衬衫、黑西装在成大的学术报告厅做演讲,他身材瘦削,讲话却十分有力,语速很快,思维清晰敏捷,近两个小时的全脱稿演讲,流畅自然,且全无重复的地方。

  “我高中成绩中等,07年高考差2分上本科线,所填志愿又都没录到,最后还是补录志愿进的成大,可以说是成大收留了我。”蒋迪尼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他为此充满感恩。上大学以后,蒋迪尼似乎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由,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他,除了把课上好,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课余时间都用于了社会实践,到大大小小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去当志愿者,兼职做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蒋迪尼大量的社会工作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学会了如何与人、与社会打交道,这也成为了他后来能够成功申请布里斯托大学的重要因素。

  “我不是应试型的,考试考得好,不一定综合素质就强。”蒋迪尼自信地说,自己性格外向开朗,喜欢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自制力也非常强,他总能在尽情的玩耍和放松以后,立马找到自己“紧”的那一面,专注于学习和自己要达成的目标。  蒋迪尼笑着说,在成大的五年,为了尽可能地获取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他还经常坐着两个小时的公交去川大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我和留学有种机缘”:有的放矢,申请的10所大学全部拿下  说起为何会萌生留学的想法,蒋迪尼回忆说,大四那年,他在一家留学培训机构兼职英语老师,身边就接触到了很多留学归来的人,听了他们对国外教育的讲述,蒋迪尼深受影响,自认为“不是应试型人才”的他,觉得国外的教育或许更适合自己,于是坚定了留学的想法。

  “定下目标到申请成功可能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准备国外大学的申请材料我只花了1个月,而且全部是自己‘DIY’的,没有通过任何留学机构。”蒋迪尼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定下留学目标以后,他先是给自己定位,确定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够申请哪些大学,做到有的放矢,然后,他再仔细研究自己决定申请的那些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自己如何能满足,最后才是逐一核对学校所列出的条条框框,用心准备申请材料。

  “我要是当时就申请牛津、剑桥,那肯定是成功不了的。”蒋迪尼坦言,他对自己当时的定位和目标都非常清晰,一共申请了英国和澳大利亚10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最后全部拿到了录取通知,于是他顺利去到了最心仪的布里斯托大学,攻读“教育领导、政策与发展”硕士课程,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一等学位。

  “我和牛剑有个约会”:100万留学费用成为目前主要困难

  据了解,家境并不富裕的蒋迪尼在留学布里斯托大学时所花的费用,已经让他和父母很犯难了,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三年读博生涯,总花费将在100万左右, “剑桥和牛津我都申请了全额奖学金,但目前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拿到,也可能给我半奖,所以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蒋迪尼说,奖学金的多少也将成为他选择牛津还是剑桥的重要考虑因素,“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资助,父母的支持,我也会边读书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蒋迪尼十分节约,大部分花费也都是靠自己打工挣得。他回忆说,自己没有在英国买过衣服,吃饭都是自己做,甚至舍不得坐公交车,“英国公交车一次是3磅,相当于人民币30元,所以我基本都是走路。”蒋迪尼说。  博士期间,他将继续攻读教育学,这跟他在成大时常常出去做兼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的他,希望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中国教师的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西部农村地区和四川本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心路历程:冲破恐惧,大胆迈出留学第一步

  对于自己当年在考入成大专科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成为剑桥博士,蒋迪尼表示,他只知道自己一定会努力奋斗,绝不可能止步于成大专科学历。

  “我在申请国外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时,内心充满了极大的恐惧。”蒋迪尼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在成都大学他只是一个专升本背景的学生,而且对留学申请一无所知,还是自己“DIY”准备的申请材料,这些都让他感到恐惧,然而恐惧并没有让蒋迪尼胆怯,他用自己更大的勇气和务实肯钻的求学态度,将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变为了可能。

  蒋迪尼说,他对知识其实是有一种纯粹的渴望,发自内心的热爱,只要自己大胆迈出第一步,未来一定会变得不一样。“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一点从头至尾都没有改变过。”蒋迪尼说,可能与不可能往往在于一念之间,勇敢地跨出一步,不可能就成为了可能。

  老师眼中的他:最称职的学生会主席,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他从入校起就一直很优秀,学习上有钻劲,做事有主见,思维活跃,成熟稳重。”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蒋迪尼在成大读书时的系主任孙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聊开了。孙老师说,蒋迪尼似乎比同龄人都更成熟一些,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性格外向,乐于助人,跟同学关系也非常好,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大学学霸的励志故事篇3

  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练习画画,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被同学们誉为“学习的榜样”和“催人奋进”的标杆是毫不为过的!但放眼全国,如此有“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精神的老人并不少见,比如有69岁的李文超老人北漂蹭课清华、有79岁的退休老人赵玲跑到交大和同学们一起上“国学课”、有71岁的寇学东老人每天坚持早出晚归自习考研究生、有81岁老人坚持8年在武汉体育学院上法语课等等,简直数不胜数。那么,是什么让老人们如此热衷于上大学、学知识?

  按传统观点看,一些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完全没必要走进大学课堂听课、学知识,甚至是考学历,一方面毕竟年事已高,或已到了退休颐养天年的年纪,或身体有恙,当静养以延年益寿的时节,何必再自讨苦吃?另外一方面,即使老人们学有所获,也难有作为,毕竟年老体衰,不可能再重新踏上社会重要岗位去发光发热了,何必多此一举?但老人们的执着显然超越了公众世俗的看法,就学习动机而言,有的老人是为兴趣而来;有的老人是为了弥补年轻求学的遗憾而来;而有的老人就是单纯为了充实老年生活而来的,很显然,大学校园是能满足人的求知欲的;是能学到知识的;是能充实、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

  而反观时下的大学校园,有青年学子为了拿学历而艰难熬日子的,有为了找份好工作而硕博连读的,有为了挣大钱而懵懂混日子的,简直花样百出,一片浮躁之气,唯独缺乏的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纯粹动机。而针对校园内种种乱象,社会上也是批评声不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有人归结为“教育产业化”异化了教育机构的公益属性,带坏了校风、冲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更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整个教育体制,期许“南科大”式的自主教育来拯救整个高校教育现状,事实果真如此?对比老人们的上进、好学和执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无论是批评青年学生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好,还是责怪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搅动大学校园的浮躁也罢,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就该被“全盘否定”或质疑教育体制的根本呢?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学习就是最好的注解,而老人的求进、奋进的精神至少给我们、尤其是青年学子三点启示:其一,上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增强才干的不二选择,无论文凭高低、学校品等优劣,读大学学知识应当是青年学子唯一的、核心的任务;其二,大学校园是能够满足人的求知欲、充实、丰富个人的人生的,也许是自身专业不对口、也许是自身学习出发点不纯,但不可因此就质疑、否定高校的教育,以至于自暴自弃;其三,对待校园中的种种乱象,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去看待、去分析,更应从自身的立志着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纯洁自身的学习动机,必然会有所获得并获益终生。

  “学霸爷爷”袁东湘老人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个例,也是时下千千万万个进校园、求上进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老人典型,更是时下浮躁高校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激励、鼓舞青年大学生的标杆,但必须看到“学霸爷爷”几年如一日坚持所折射出本质的一面,“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高校教育虽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必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解决,绝非悲观者眼中般“不堪”,当然还不算“完美”,这需要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也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勇气!

    52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