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
我们没法控制我们的出生,但是我们决定自己的人生。很多家境贫寒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克服了许多苦难,在社会力量帮助下也获得成功。而他们受助励志故事有没有感动到你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受助励志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一
8月20日,鄂州团市委举行了“希望工程—圆大学梦”助学金发放仪式,40名鄂州贫困学生领取了爱心企业发放的每人5000元助学金,受助学生均考上二类以上学校,其中不乏考上名校学子。
丧父女孩餐馆当服务员赚学费
今年18岁的女孩李晨晨有些腼腆,领到5000元助学金,就意味着学费有着落,妈妈可以不用顶着烈日,四处奔波为她筹集学费。
李晨晨今年高考以549分(文科)的成绩被湖北大学录取,当收到通知书时,她既喜悦又难过,喜的是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难过的是父亲却见不到这纸沉甸甸的通知书。
2008年,李晨晨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靠着低保抚养仅13岁的李晨晨。没有父亲的日子让李晨晨非常难过,但父亲临终时的叮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让她知道,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告慰父亲。
懂事的晨晨不希望母亲太过辛苦,自己的大学学费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凑一部分,于是她开始找兼职。高考完后,李晨晨在黄石一家油焖大虾餐馆当服务员,一个月1000元,每天工作5小时,负责点菜端菜。
本以为自己能顺利的做完两个月暑假工,赚一点学费,可餐馆因生意不好,便将她这个暑假工辞退了,干了半个月的李晨晨只领到了400元的工资。她说:“就当出去历练了一下,还好也赚到了400块。”
8月4日,领到通知书的第二天,李晨晨早早来到父亲坟前,跟父亲说了这个好消息。她说,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她会在大学里努力学习,毕业后努力赚钱,照顾好妈妈。
亲人受病痛折磨,他立志学医
涂周正今年17岁,他以鄂州市二中理科第一名619分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系。
对于为什么钟情医学系,他说,自己从初中起就目睹父亲被病痛折磨,尤其是奶奶出车祸差点去世后,他更加坚定了当医生的信念,并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下岗职工,患肺结核常年受病痛折磨,无法干体力活。母亲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身患癌症的爷爷和出车祸重伤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顾。一家人的困境超过常人的想象。
高考完的第二个星期,涂周正就四处打听想找份暑假工,希望能赚得部分学费,得知工地小工一天有100元,他不顾父母反对,硬是到了石山中学附近工地上干了起来。“工地不要暑假工,而且他太瘦了,还是通过熟人介绍,人家才答应收他。”妈妈周十琴心疼儿子,但也没拗过倔强的涂周正。
在工地上的3天,涂周正和水泥、提灰桶、推三轮车、铲沙子,只要大工师傅干的活他都干,午餐就在附近餐馆吃一碗炒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接着开工,因为工地上给每人订了任务量,完不成就要加班,涂周正连着3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多。
天气炎热加上工作负荷大,3天后,这个瘦弱男孩病了。妈妈周十琴说,涂周正每天晚上回家后,直接倒在床上,饭也吃不下,整个人瘦了一圈,家里人坚决不让他再去。
领了300元工资后,涂周正在家休整了两天,随后又给一家培训机构发传单,一小时15元,每天工作两个小时。为了多赚点钱,他又在市内一家台球室找了份兼职,从下午5点做到凌晨1点。
但这两份工作也不顺利,培训机构传单只需发3天,领到90元工资;台球室老板在涂周正的试用期内将其辞退。之后,涂周正又找了一份骑电动车送桶装水的工作,出于安全考虑,父母没有允许他去。
残疾父母培养出一对大学生儿女
7月31日,杜洪燕收到了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不是志愿填报失误,她可能会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杜洪燕的父亲身患残疾,母亲是聋哑人,哥哥在武汉大学读大三,一家人的生活全凭低保金和父母拾荒来支撑。为了筹集学费,杜洪燕高考完后与残疾父亲奔走民政局、残联、爱心企业、教育局等单位,申请助学金。
目前,她已经获得多项资助,领取助学金1万余元,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父亲杜师傅说,在武大读书的大儿子也沾了妹妹的光,能拿到比平时多一点的生活费。
7月份,杜洪燕在老师的联系下身兼了两份家教。杜洪燕说,因为对方是老师的朋友,所以自己就当帮帮忙,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不过有一家人在补课结束后,见杜洪燕连手机也没有,就硬塞给她一部,这让她高兴了好久。
9月4日,学校正式开学,杜洪燕已经做好准备。她说,不陪爸爸四处奔走,填助学金申请表的时候,就会在家看自己最喜欢的英语书籍,她十分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有信心将它过得充实、多彩。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二
讲述一个大学生的励志故事,她叫王艳芳,家人称小芳,今年24岁的王艳芳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村庄,现如今是盐城师范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
王艳芳两岁时,父亲在去县城办事的路上,遇到车祸不幸离世。当时父亲只有29岁,留下了一个4岁的姐姐,2岁的她,还有尚在母亲腹中的弟弟。
家中顶梁柱倒了,爷爷奶奶几乎哭瞎双眼,未来生活陷入迷茫。两年后,年轻的母亲再不能承受家中困苦,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一对老人改嫁他乡,另外建立家庭。虽然只有20多里路程,但与他们不相来往,使得他们与母亲感情很淡漠。
爷爷今年84岁、奶奶81岁,当时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了,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岁月艰辛,爷爷的背早就驼得很厉害,奶奶眼睛患有白内障,视物模糊,身体都不是很健康。但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两位老人只能重新下地干活,按季节种水稻、玉米、麦子,不分寒冬酷暑,他们在地里侍弄庄稼,苦累都撑着,为的是让三孩子吃饱,能够健康成长。
因为家里贫困,但爷爷奶奶还是想着孩子的将来。大姐10岁、小芳8岁,一直没有进学校读书,在弟弟6岁时,爷爷凑了一点钱,让姐弟三个一同进幼儿园大班。虽然读书迟,但他们特别爱学习,尤其是小芳成绩很快赶上去,老师也常常夸她聪明好学。
天赋:“最强大脑”,书读两遍能背出
“王艳芳学习特别刻苦,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外边刮风下雨打雷都不影响她的注意力。”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朱效观说。在学校学习认真外,回家放下书包,就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洗衣、做饭,田间拔草,割稻、脱粒样样干。有时农活干到夜里10点,她才开始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时常写到深夜两三点钟。
家里有5亩农田,小芳说,上初中后,水稻田打农药是她比较害怕的事,因为身材小,一桶药水背上身就很吃力,走在水稻田里,一脚踩不稳就跌倒,趴在水里起不来,好不容易爬起来,桶里药水又洒了一半。
进入小学、初中,由于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关注,一直担任班长。学习上她有个特别的能力,有些重点课文,只要她想记住,读两遍就能背出来,所以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高考时语文得了146分。
由于三姐弟成绩优秀,家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贴不下有的就撤下,或新的覆盖上旧的,爷爷奶奶常常指给来人看,引以为豪。爷爷还常风趣地说:“如果奖状能换钱,我家里就不穷了。”
由于家境特殊,三叔王化友像父亲一样照顾他们姐弟。三叔因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身体不好,但常常拖着病体帮她家做农活,有些好吃的就端给他们。他自己舍不得看病,将钱省给他们念书。说到这里,小芳声音很低,眼含泪水说,“假如没有三叔,我们不知道如何生活到今天?”
爱心:她很差钱,却将助学金给别人
2007年,她以陈圩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四星级的泗洪中学读高中,也是这个村首个学杂费全免考进当地重点中学的学生。同时,姐姐也考上了高中,加上要留级读初三的弟弟,特别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三叔支持他们读书也力不从心。经过商量,大姐成为“牺牲者”。
直到今天,小芳也忘不掉那天的情景,她含泪述说:“大姐抱着一堆书,往地上一放,呜呜地哭起来。”后来,辍学的姐姐外出无锡打工,供妹妹和弟弟读书,小芳也因此一直觉得对姐姐有一份歉疚。
朱其兵老师从高一到高三都是她的班主任。他说:“王艳芳除了学习认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外,她还很有爱心、阳光。”她为了给大家多做事,毛遂自荐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和心理委员。
最让这位班主任感动的是,高二时,学校要求各个班级推荐申报助学金名单,每班12人,每人1000元。对贫困生来说,这意味着一学年生活费大半有了着落。作为班级生活委员的王艳芳,尽管在班上家境最差,但在推荐贫困生名单时,主动把自己排除在12人名单外,这让他非常吃惊,也让同学们感动。她的这一事迹,被一家省级报纸记者上门采访,头条刊发。
“这孩子有正能量,有奉献精神”,王艳芳的大学老师、盐城师范学院广电系主任荀洁说,她在大学一直担任班长,将班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经常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到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去关爱老人、儿童,去打扫环境卫生、洗衣服,陪老人、孩子聊天、玩乐。
勤勉:大一,最多时打三份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时,由于家境特殊,也由于她好学上进、乖巧可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小学6年级班主任朱效观,在她读初中时,买了辆新自行车送她,还给她买衣服、买洗漱用品,考上大学时,又买电脑送她,还和爱人到大学来看她。平时经常打电话关心她,电话中都称她叫“女儿”。
还有初中严宝明老师经常带她回家吃饭,谢全江老师将学校附近房子免费给她姐弟住,连水电费都不要她交一分钱。大学里荀洁老师更像她的姐姐,在她考研时安排她的生活、给她买考研资料,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还有姚永明老师……都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了她很大关心、帮助。
“进入大学,我就想一切自力更生,不能靠别人生活。”她上大学的学杂费,除了当地政府、高校给的助学金外,她还拿了助学贷款。在大学,由于成绩优秀,她拿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东方奖学金,去年还获得李凤祥奖学金10000元,用于购买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还贷款。
为了维持学习生活费用开支,她从大一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发过广告纸、当过收银员,最多的是做家教。最多时一天打过三份工,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晚上到城东一家去给小孩子做家教,教完回校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要经过一片小树林,又没有路灯,路上有个“疯男人”跟在她后边,嘴里胡言胡语,她走快他也跟着快,她跑他也跑,好不容易走到人多的地方才甩掉他,吓得她回宿舍做了一夜噩梦。
“别人过年回家吃现成的,我要回家忙年。”今年春节前放寒假,她立即回家,在家里打扫卫生,给爷爷奶奶洗衣服、剪指甲,买肉买面包饺子、包包子,让家人有个过年的样。在无锡读大学的弟弟开心地说:“二姐回来,过年就热闹了”。
今年她已经大四了,因为学习的是新闻,每年暑假她都到省、市新闻单位实习。她勤奋努力,带她实习的媒体记者都很喜欢她。最近,她又将去南京,到一国家级媒体江苏记者站实习。她一边等考研结果下来,一边也准备参加省公务员考试。她说:“多方努力,总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或工作的位置。”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三
8月20日,鄂州团市委举行了“希望工程—圆大学梦”助学金发放仪式,40名鄂州贫困学生领取了爱心企业发放的每人5000元助学金,受助学生均考上二类以上学校,其中不乏考上名校学子。
丧父女孩餐馆当服务员赚学费
今年18岁的女孩李晨晨有些腼腆,领到5000元助学金,就意味着学费有着落,妈妈可以不用顶着烈日,四处奔波为她筹集学费。
李晨晨今年高考以549分(文科)的成绩被湖北大学录取,当收到通知书时,她既喜悦又难过,喜的是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难过的是父亲却见不到这纸沉甸甸的通知书。
2008年,李晨晨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靠着低保抚养仅13岁的李晨晨。没有父亲的日子让李晨晨非常难过,但父亲临终时的叮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让她知道,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告慰父亲。
懂事的晨晨不希望母亲太过辛苦,自己的大学学费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凑一部分,于是她开始找兼职。高考完后,李晨晨在黄石一家油焖大虾餐馆当服务员,一个月1000元,每天工作5小时,负责点菜端菜。
本以为自己能顺利的做完两个月暑假工,赚一点学费,可餐馆因生意不好,便将她这个暑假工辞退了,干了半个月的李晨晨只领到了400元的工资。她说:“就当出去历练了一下,还好也赚到了400块。”
8月4日,领到通知书的第二天,李晨晨早早来到父亲坟前,跟父亲说了这个好消息。她说,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她会在大学里努力学习,毕业后努力赚钱,照顾好妈妈。
亲人受病痛折磨,他立志学医
涂周正今年17岁,他以鄂州市二中理科第一名619分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系。
对于为什么钟情医学系,他说,自己从初中起就目睹父亲被病痛折磨,尤其是奶奶出车祸差点去世后,他更加坚定了当医生的信念,并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下岗职工,患肺结核常年受病痛折磨,无法干体力活。母亲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身患癌症的爷爷和出车祸重伤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顾。一家人的困境超过常人的想象。
高考完的第二个星期,涂周正就四处打听想找份暑假工,希望能赚得部分学费,得知工地小工一天有100元,他不顾父母反对,硬是到了石山中学附近工地上干了起来。“工地不要暑假工,而且他太瘦了,还是通过熟人介绍,人家才答应收他。”妈妈周十琴心疼儿子,但也没拗过倔强的涂周正。
在工地上的3天,涂周正和水泥、提灰桶、推三轮车、铲沙子,只要大工师傅干的活他都干,午餐就在附近餐馆吃一碗炒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接着开工,因为工地上给每人订了任务量,完不成就要加班,涂周正连着3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多。
天气炎热加上工作负荷大,3天后,这个瘦弱男孩病了。妈妈周十琴说,涂周正每天晚上回家后,直接倒在床上,饭也吃不下,整个人瘦了一圈,家里人坚决不让他再去。
领了300元工资后,涂周正在家休整了两天,随后又给一家培训机构发传单,一小时15元,每天工作两个小时。为了多赚点钱,他又在市内一家台球室找了份兼职,从下午5点做到凌晨1点。
但这两份工作也不顺利,培训机构传单只需发3天,领到90元工资;台球室老板在涂周正的试用期内将其辞退。之后,涂周正又找了一份骑电动车送桶装水的工作,出于安全考虑,父母没有允许他去。
残疾父母培养出一对大学生儿女
7月31日,杜洪燕收到了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不是志愿填报失误,她可能会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杜洪燕的父亲身患残疾,母亲是聋哑人,哥哥在武汉大学读大三,一家人的生活全凭低保金和父母拾荒来支撑。为了筹集学费,杜洪燕高考完后与残疾父亲奔走民政局、残联、爱心企业、教育局等单位,申请助学金。
目前,她已经获得多项资助,领取助学金1万余元,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父亲杜师傅说,在武大读书的大儿子也沾了妹妹的光,能拿到比平时多一点的生活费。
7月份,杜洪燕在老师的联系下身兼了两份家教。杜洪燕说,因为对方是老师的朋友,所以自己就当帮帮忙,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不过有一家人在补课结束后,见杜洪燕连手机也没有,就硬塞给她一部,这让她高兴了好久。
9月4日,学校正式开学,杜洪燕已经做好准备。她说,不陪爸爸四处奔走,填助学金申请表的时候,就会在家看自己最喜欢的英语书籍,她十分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有信心将它过得充实、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