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的故事

|小龙

  在我们看到名人光鲜的外表时,还要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那么有关名人励志的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的故事篇一

  抗战时,他住在重庆,他住的地方旁边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地上冒出了一棵竹笋。他没有时间去打理。竹笋渐渐变成了竹子,竹子渐渐长大了。他还是没有时间去打理,任凭竹子长。后来,竹子一直长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晋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于是给这茅屋起了斋名,叫“有君堂”。

  这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可能知者寥寥。而另一件事,应该说是不知者寥寥。

  2010年11月22日,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长征》拍到一个多亿,这事给了艺术界相当大的震撼:为什么一幅当代的水墨画价值竟达一个多亿?

  一幅画值多少钱,我对这事看得挺淡的。我关注的是,一个人怎样才能像李可染先生那样达到艺术上的炉火纯青。艺术成就的大小,除了天分之外,恐怕还在于对时间的利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师在“文革”期间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

  一个人连干坏事的时间都没有,他把时间用在了哪儿呢?

  1954年,李可染和张仃、罗铭想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100元稿费。边走边画,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鞋子磨破了几双。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100元钱竟然没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

  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艺,除了绘画,还会拉胡琴,精通京剧。京剧对他来说,既是爱好又是消遣。1944年的某一天,他曾一连失踪三天。回家后,妻子才知道,他听京剧连听了三天三夜。妻子责问:“李可染,你要是这样只迷戏,你的画还能成吗?”

  从此,在他的时间里,他删去了拉二胡和听京剧的时间,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我很少将“炉火纯青”这个词,用于形容文艺作品。但当我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心中只有震撼,用“炉火纯青”誉之犹嫌不足。在他的《五牛图》里,先生云:“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仅用黑白两色,竟画出了牛背皮毛上的反光,真是“力大无穷”,先生说的是牛,我说的是艺术感染力,这是温柔的力量。字与画,真的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看他的作品,获得的不仅仅是非凡的审美感受。从他的绘画中,能寻找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时间。从中能明白,他一生的时间用在了何处。

  名人励志的故事篇二

  一代奇人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居士,与解缙、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的自我评价是“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的人生是以“神童”身份起步的。他六岁就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就模仿西汉扬雄的《解嘲》,写了一篇《释毁》,受到山阴知县刘昊的欣赏。每个知道他名字的人,都相信他能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徐渭自己更是做如是想。

  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的科举之路,在起始阶段就碰了钉子:十七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绍兴府童试,居然落榜!徐渭心情如何?简直要“负石投渊,入坑自焚”。二十岁那年,徐渭再上考场,勉强考上秀才。此时的徐渭锐气未消,踌躇满志,然而他不知道,他漫长的受难史才刚刚拉开帷幕。

  以后每过三年,徐渭就赶到杭州参加乡试。前后八次,每次都铩羽而归。仆仆风尘,空化作凄凄一笑,这个自幼就梦想借助科举之力平步青云的人,却成了被科举制这条皮鞭反复抽打的陀螺。

  徐渭的苦难深重之处在于:折磨他的,远远不止是功名。在分外难挨的二三十年里,除了乡试屡战屡败之外,他还经受了五花八门的苦难,依次是:二哥徐潞因病,撒手人寰;大哥徐淮逝世,家产被恶人霸占;第一任妻子潘氏夭亡,与第二任妻子王氏离婚;托身幕府,寄人篱下;入狱数载,苦不堪言。对徐渭来说,苦难的降临方式是隔三差五,是雪上加霜,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是迫击炮,是伏击战。难怪有史料暗示徐渭患上了后世所谓的“抑郁症”,而且程度不轻。

  徐渭毕竟不是庸常之辈,他没有沉沦,居然在监狱这种地方,开始潜心研究养生之道,于是面色转为红润,抑郁渐渐消退,精神逐渐健旺,多年来颇似枯藤的心灵,复活为“青藤”。这个前半生极缺乏快乐的人,在后半生终于感到了快乐。百转千回的命运,使他的快乐体验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富于文采的徐渭,把这种哲学总结成了一副对联: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大块的、整段的快乐,在生活中是很难获取的,然而,快乐又是极重要的,所以要把快乐视为一种值得争取的宝贵机会。不能因为机会的有限、零碎就不屑于捕捉。一旦有了高兴的事情,就要赶紧高兴。这就是徐渭用半生坎坷换来的快乐哲学。

  靠着这种哲学的支撑,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徐渭活了七十二岁,并且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罕见成就,成为文化史上一座绕不开的里程碑。在人生的苦海里,是他的快乐哲学救了他,使得他做到了“反抗绝望”,做到了“与往事干杯”。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我们很可能不会知道曾经有个人叫徐渭。

  名人励志的故事篇三

  马克·吐温故居位于福明顿大道旁的山坡上,这是一栋哥特式红色砖木结构三层楼别墅。据说,这栋造型独特、充满艺术创意的别墅,是马克·吐温亲自设计的。马克·吐温曾在这里生活了18个年头,他一生中的主要名著都诞生于此。

  一楼是餐厅、会客厅、电话室和客人休息室;

  二楼是马克·吐温和妻子及其孩子们的卧室;

  三楼是太阳房及马克·吐温的写作间。

  看完别墅的一至三层,我又来到一般游客较少参观的地下室。地下室摆放着一台生锈的旧式排版印刷机,印刷机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那件事做得漂亮,这件事做得窝囊!”

  “那件事”指的是什么?“这件事”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让我一头雾水。

  讲解员笑着说:“很显然,这儿没有留下马克·吐温与妻子欧丽薇雅亲吻的亲密旧照,也听不到他与孩子们嬉戏时的欢笑。这里留下的只是一台旧式印刷机,它一刻不停地‘印刷着’马克·吐温的痛苦与不幸!”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当年他还有别的想法——看到一些人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他也想快速发家。他十几岁时,曾当过印刷工,他见有人搞印刷挣了大钱,便突发奇想:自己完全有理由成为印刷界的大佬!但是,他却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印刷市场,一赔再赔,使自己的晚年陷入了绝境,不得不卖掉这栋让他辉煌让他幸福的高档别墅抵债,成为一个负债累累的穷光蛋,悲凉而孤独地流落他乡。

  我们要记住他光鲜的一页,也不要忘记他凄凉的结局。凄惨与光辉并存,这就是马克·吐温!他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但他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实业家。”

    52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