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励志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时常找一些励志的故事来看,那么有关最励志的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最励志的故事篇一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我所在的班级每周六早上8点半开始上课。有个男同学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是班上最早到的学生,可是他说他仅仅提前到了15分钟而已。上了3个月课后,我发现不迟到不早退、每周都坚持来上课的学生不足10人,而我却是其中之一。换句话说,3个月来,全班50多个人,有40多个人做不到每周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这个发现令我大吃一惊。假设这是个课堂纪律的比赛,你只要做到每周按时上下课,就能打败其他40位竞争者了。
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跟另外6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下来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比别人更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只有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邮件格式写得更正确、更少错别字,读起来让人更明白。”这一回我信了,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
相信很多人的高中语文老师都教过他们怎么在高考时多拿5分。我的老师是这样说的:“保持卷面整洁,不要过多的涂涂改改,写错了划两条线就行。写作文的时候要字迹工整,分段清楚,整张考卷看起来清清爽爽,印象分就可以多5分。”他还补充道:“想象你们自己是阅卷的老师,六七月的酷暑天气,看到脏兮兮的卷面、潦草的字迹,心情会怎样?”
我自己组织过几次活动,要给活动成员发短信,一下子能让我记住的人,就是那些短信品格好的人。什么叫短信品格好的人?就是每次收到短信都能够及时回复你的人,他会很快给你回应“收到”“好的,谢谢”。相比那些收到短信后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到的人,我更喜欢那类短信品格好的人。与之接触,我会注意自己的短信品格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我之前不懂的东西。
讲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他人拼的是吃苦,是天赋,什么刻苦奋斗,什么拼命学霸,其实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一点点本分,连勤奋都谈不上。在你的周围,懒汉实在太多,你只要做到基本的勤劳,就可以致富了;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了。一个人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人是通过细节和小事展现自己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多在一些细节或一件简单的小事情上。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你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么样呢?《士兵突击》中有一句台词:“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最励志的故事篇二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当过兵,经常给她讲军营中的故事。这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
她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父亲摇了摇头,说:“你要是一个男娃,一定能行!”她不服气,对父亲说:“女娃咋了?女娃就不能当兵?古时候就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呀!”父亲用手抚摸着她的小辫子,笑着说:“好好,我丫头就是现代花木兰,我丫头就是一个兵!不过,军人可不许掉眼泪,不许哭鼻子,你能做到吗?”她说:“我能!”
农村的条件是艰苦的。父亲为了供他们兄妹上学,在小镇上摆了一个炸油条的小摊,每天早晨三四点就起来摆摊做生意。每当这时候,她总是从床上爬起来帮父亲。油桶太大,她太小,还没有油桶高。她使尽全身力气,怎么也搬不动。可是,她没有掉眼泪。她把油桶放倒,拖着油桶,一点一点地拖到大街上。
她长大后才慢慢明白父亲给她说的那句话的含义。因为,现代花木兰不是谁想当就能够当的,军队招收女兵很严格,一是学历要求高,二是基本不在农村招。当不成女兵,她选择了绘画。她希望能够画出大海,画出一个身着戎装的自己。
学绘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农村孩子。村里和小镇上没有绘画的教师,需要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上培训班。父亲问:“丫头,要不,爹送你去?”她说:“不用,我一个人去!”父亲说:“你行吗?”她说:“我能行,因为,我是一个兵!”就这样,她一个人背着画板,前往县城学习绘画。这一年,她才13岁。
她以军人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学习绘画。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在入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学生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她画的是一艘军舰,军舰上的自己身着白色戎装,英姿飒爽,背景是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老师和同学们都诧异了:这个来自廊坊的女孩怎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她甚至还没有见过大海呢!
学习动画需要一台电脑。她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不敢向父亲讨要。因为那时候,一台电脑需要5000多元,这可是全家半年的收入呀。她决定自己挣钱买电脑。她在学习的间隙里,一个人打了三份工。每天放学,她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奔跑在南京的大街上。她的皮肤晒黑了,脸上长了火毒疤。可是,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军人,军人是不能流眼泪的!”就这样,她坚持做下去,终于靠自己的劳动买了一台电脑。
她不仅自强自立,而且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她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门神》获得了2009年全国美展金奖。大学毕业那年,有几家影视公司向她发出了邀请函,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认为她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动画设计大师。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2010年7月,部队到南京艺术学院招收女水兵。这是中国第一批女水兵,全国只有24个名额。她听到这个消息,辞去了所有的邀请函,第一个报了名。她坚强的体魄和坚定的信念感动了部队领导。她的梦想成真了。当她身着戎装登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开始实习训练的时候,她站在甲板上,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她说:“爹,我成功了。我成了一个兵!”说完这句话,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她随着“和平方舟”号赴亚丁湾以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亚非5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任务,她克服了晕船等症状,并努力学习技术。她与战友们一起跨越大洋,战风斗浪,迅速适应了海上生活,并顺利通过考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女舰员。
她叫张蕊。中国海军在组建中国第一艘航母队伍的时候,她再次通过了层层选拔,顺利登上了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上的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她与战友们一起,在舰船上列队接受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我的航母,我的梦。面对记者,张蕊说:“基础不是成功的唯一,只要努力,青春就会随梦一起飞!”
最励志的故事篇三
瑞士军刀始创于1884年,它的创始人卡尔·埃森纳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就用母亲的名字“维多利亚”注册成了商标,瑞士军刀因此也被世人称为“维氏军刀”。1918年,58岁的卡尔·埃森纳去世了,他把产业留给了两个儿子卡尔·埃森纳二世和爱德华·埃森纳。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儿子携维氏军刀挺进美国,并且让其迅速壮大起来。
二战末期,美国人热衷于制造豪华的折叠刀具,这无疑给了维氏军刀一个巨大的市场。维氏公司开始积极地通过美国福利社向二战中的士兵发售他们的军官刀。由于质量好、功能多,维氏军刀很受欢迎,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奇怪的是,无论世界各地的经销商怎么催,维氏军刀的产量都没增加。
原来,卡尔·埃森纳二世和爱德华·埃森纳两兄弟一直秉承着父辈的生意理念,把技艺娴熟的工人当做军刀的核心竞争力。要扩大生产量,就必须培养新的工人,但是培养合格的工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想因为仓促找人,而影响到刀的质量,于是,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实,还有一个让维氏公司坚持不加产量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一条司训:不准解雇员工,而且要以最大的福利对待工人。因而,如果为了扩大生产量而招收新员工,那么就意味着在生产热潮过后,公司负担就增加了。
所以,面对眼前潮水般的订单,维氏公司依然清醒地坚持着祖辈的信条,维持着原来1000多人的员工数量。这1000多人里面很多是祖孙三代。
维氏公司这种缓慢扩张的做法,必然遭到一些客户的指责,但却为公司赢得了更好的口碑。这个口碑给瑞士军刀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免费广告”。
20世纪80年代,一部名为《马盖先》的电视剧风靡世界。剧中的主人公懒散但能干,屡次成功地对付暴徒、间谍、科学狂人,甚至是精神病人。有意思的是,马盖先的唯一武器就是瑞士军刀,他用它来拆炸弹、撬锁……这样的一部片子,给维氏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广告效益。
还有就是在1983年,一位德国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在空间站里要完成72项实验。无数人通过卫星转播观看他的一举一动。可是当他打开工具箱的时候,忽然发现带的扳手型号不对。宇航员犹豫了几秒之后,镇静地拿出了一把瑞士军刀,并且用军刀里藏着的扳手顺利解决了难题。这样的一次转播,让瑞士军刀的形象更深入人心,甚至有人给它起了个很响亮的外号,叫“无敌的空间勤杂工”!
正是因为维氏公司低调地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这些信条,瑞士军刀才能够赢得全世界的青睐,销量一直遥遥领先,创造出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