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篇一
一个高位截瘫残疾人的创业之路
我不像李嘉诚那样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白手起家,成为亚洲首富,也不像比尔·盖茨那样凭着自己的电脑技术和对互连网未来发展的远见,最终成为世界首富。1996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我丧失了腰部以下所有的功能——高位截瘫,从此轮椅就伴随着我。但我没有被命运扼杀,我仍有自己的梦想。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想成为作家
车祸从天而降,我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最初我心灰意冷,整天在家长吁短叹,觉得自己以后没办法再活下去了。
家人看到这种情况,给我买来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写的《轮椅上的人生》。看完这几本书以后,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也开始写作。我想他们可以写书,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如果写一本畅销的小说,我既可以赚钱又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废物。
在以后的两年里,我夜以继日地写着。1998年,我的第一本小说完成了,名字叫《蛋蛋点点历险记》,是儿童读物。可是,底稿寄到多家出版社都石沉大海了。那段时间,我感到非常郁闷、憋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我仅有初中文化,当作家是行不通的,得重新找个发展方向。
学习修手机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我爸爸的一个好朋友是修手机的,他看我腿虽然不能动,可是手还是蛮灵活的,就让我去他那儿学修手机。从1999年6月开始,我每天摇着轮椅去他门市上做学徒。为了使我方便进出,师傅把门前的台阶给我用水泥做了个斜坡。在那里,我认真地学习了一年多。
2000年9月,我出师了,父亲给我在离我家不远的路边以每年3500元的租金租了个门面,师傅还送我一套修理工具,从此我的创业就真正开始了。
开张的第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修的第一个手机是诺基亚,赚了15元钱。当时的心情不知道有多激动,好像喝了蜜一样。从早到晚一共修理了3部手机,第一天下来我就赚了40多元。日子一天天过去,因为我本着诚信的原则,从不欺瞒哄骗消费者,所以找我修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赚钱也更多了。在以后的两年多里,我有了5万多元积蓄。
可是,后来做“修手机”这一行的越来越多,竞争也日渐激烈。而我因为身体有残疾,只能从当地县城里进配件,其他同行基本都去省城进,进价便宜,维修价格自然就低。而我的修理成本总高于其他同行,生意也就一落千丈了。
经营网吧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表弟大学毕业之后回来看我。在我们闲聊当中,他说现在大城市里到处都是网吧,而我们县城里连一家也没有,如果开个网吧肯定赚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与其这样半死不活的,还不如拼搏一下。
就这样,我一直盘算着开网吧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并和表弟一番商量,我们决定每人出资5万元,创办网吧。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买电脑和技术方面比较有优势,而我负责日常的经营。
2001年9月18日,我和表弟的网吧终于开业了。在县城比较繁华的路段,我们租了60平米的地方,置办电脑26台,安装了宽带,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超音速网吧。
我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了。
没想到开张以后,生意异常火爆,座无虚席。每小时两块五,一天就进账500多元。可把我高兴坏了,心想这个买卖是做对了。
看到我们生意这么好,县城里一年接连开了五六家网吧。我们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客流量也明显减少。于是我们从硬件上下功夫,又租了300平方的地方,在网吧里投资安装了空调,开了小卖部,开了台球室,这在县城还是头一家。这样,大家在玩电脑累了的情况下可以喝点饮料,打打台球,放松一下。环境好了,客流量也就上去了。
经过5年多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3个连锁网吧、150多台电脑,成为县城里最大的网吧。
现在我不仅仅自食其力,每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生活已经没问题了。我和表弟有个新的目标:成立我们县第一个连锁绿色网吧,使广大未成年人有一个理想、安全、家长放心的上网场所!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篇二
王学成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学成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学成,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年,王学成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学成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学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学成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学成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学成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学成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学成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学成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学成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学成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学成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学成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学成,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学成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学成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学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学成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学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学成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学成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学成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篇三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