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

|小龙

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等获得“八一勋章”,他们都是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标杆楷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5篇,以供大家参考!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篇1

“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百炼成钢”,这是杜富国的成长秘诀。

新兵下连,杜富国面临专业跟不上、体能不出众、动作不协调等难题,他暗自发誓:“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空隙时间啃教材、午睡时间勤加练习、每天早晚坚持负重跑……不懈的努力最终让杜富国在连队中脱颖而出。

中老33号界碑是全团公认最难走、最艰险的,按惯例不让列兵参加。但杜富国打破了这个惯例,他下连一个月后就主动申请,成了当时唯一一个到达33号界碑的列兵。令全团官兵更加刮目相看的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杜富国还是列兵时,就被破格推荐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在上等兵期间就担任了副班长,是公认的“戍边尖兵”。

“一名优秀的战士,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形成的。”入伍这些年,杜富国从事过4个专岗,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置身生死雷场,杜富国深知“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刚到扫雷队时,他学习扫雷理论十分吃力,首次理论摸底考试成绩只有32分,这让他下了奋起直追的决心。杜富国的父亲记得,儿子的扫雷教材,满是圈圈点点的笔迹。渐渐地,杜富国的理论成绩一次比一次高。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学会5分钟,学精要5年”。为把笨拙的探雷器练成自己的“第三只手”,杜富国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为了练就探雷针的手感,他把连队的草坪扎了个遍。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杜富国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分辨出是金属残片还是雷管引信,还探索出“田字切割法”,设计出多功能卡口沙箱。

最终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杜富国的所有科目被评为优秀,成功拿到了扫雷“入场券”。在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杜富国累计进出雷区1000余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实现了从“戍边尖兵”到“扫雷能手”的完美转变。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篇2

“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年,当驻守边防的杜富国得知上级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在申请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那时,身边有人劝他:“地雷不认人,何必去冒这个险?”杜富国铿锵有力地回应:“怕死就不来当兵了,我要到雷场去战斗!”

刚到扫雷大队时,上级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持到一线去排雷。经历了数月集训后,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400余名战友,义无反顾奔赴扫雷战场。

在搜排4号洞雷场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当地村民都说在这里踩踏过多次,“肯定没雷”。战士们向下清理了近半米也都是生活垃圾,可杜富国执意不忽视任何死角:“如果我们遗漏一个角落、遗留一枚地雷,老百姓踩到可能就没命了。”他主动带头利用半天完成清理任务,最终在周边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

杜富国当时的队长龙泉至今记得杜富国申请入党时说过的话:“我入了党,就有责任带头干、挑担子。”龙泉说,走上雷场不到一年,杜富国就成了大队组建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在扫雷作业中,杜富国常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大家都称他是“雷大胆”。负伤后,杜富国仍然希望能“装一双智能手继续去排雷、去战斗”。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篇3

国际地雷界把以老山为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地雷专家们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这里地雷种类多、数量大,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区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导致雷场变化大、探测定位难,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

在这样的雷场排雷,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成为排雷兵的3年里,杜富国出入雷场1000余次、排出了2400多枚地雷、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身心经受的考验可想而知。

那天,随着一声巨响,被杜富国护在身后的战友艾岩感觉面部和耳部一阵剧痛。等他转过头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杜富国躺在地上,满脸是血,胸前的扫雷服被炸成棉絮状,头盔护镜被炸裂,两个手掌当场被炸飞……

受伤之初,杜富国的手臂常有“幻觉痛”,感到手还在,“手指头”会痛。这种疼痛有多痛?陪护战友问医生,医生答复说:“就像刀子割肉一样痛。”

面对探视,杜富国习惯性地试图起身敬礼,但没能成功,只能动了动右胳膊。这名老兵,再也不能敬军礼了。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扫雷四队队长李华健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他手那么巧,如今却没了手;那么爱笑的他,却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

是的,昔日杜富国那双有力、灵巧的手,精通爆破、搜排、销毁等各项技能,还探索出开辟通路“田字切割法”、人工搜排“十六字要诀”,设计制作10余种安全转运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数。

威力巨大的爆炸不仅夺走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还在他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留下触目惊心的疤痕。起初,历经5次大手术之后,每隔10天左右,杜富国还要一次性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针针注入神经血管密布的瘢痕深处,每一针都伴着剧痛。时至今日,这些疤痕依旧,记录和见证着那次爆炸的恐怖和英雄经历的伤痛。

又一个3年过去了。这3年,在杜富国身上,关于伤痛的故事有太多,每个故事都让人鼻子发酸。就在前不久,记者曾电话采访杜富国,聊起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砺,末了,记者问他,疼吗?后悔吗?他答,疼,不后悔! 放下电话,那句“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的歌词长久在记者耳畔回荡。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篇4

1937年,钱七虎出生于江苏昆山。因为出生在不平凡的年代,所以也许从一开始,钱七虎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平凡。

钱七虎出生的这一年,恰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战争在钱七虎的家乡燃烧。他的母亲在逃跑的路上生下了钱七虎,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怀中温暖的襁褓是母亲唯一的信念支柱和依靠。七虎是他的奶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却也一直沿用了下去。

1949年上海解放时,钱七虎在上海上初中一年级。当时,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阅读,对于他而言,阅读能够给予他心灵上的纯粹与快乐,特别是阅读具有革命精神的书籍,类似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这种书。

在这些革命书籍中,钱七虎完全能够感受到快乐,那是一种精神物质的满足,他一直迷茫的、不知如何寻找的前路,在这些文字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只要努力吹散前方的阴霾,前路毫无疑问是霞光满照、前程似锦的。

1954年,17岁的钱七虎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中学毕业。他被推荐先出国学习。后来,由于国防建设急需人才,他被推荐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能够得到为国家奉献的机会,钱七虎的心中万分激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为国效力,最终成为国家建造高楼大厦基业上的一颗螺丝钉。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篇5

事实上,钱七虎并没有违背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从这个时候开始,钱七虎的人生就一直处于乘风破浪的过程中,最终直挂云帆济沧海。

1960年从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教员。1961年赴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防护工程,毕业论文《荷载与柔性结构相互作用计算》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5年回国后,他被分配到西安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69年调入新恢复的南京工兵团技工学校。1972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任教,撰写了40多万字的《地下工程武器效应与保护》一书。这本书的专业性并不需要过多赘述,事实上,自出版以来,该书已被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采用为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当然,钱七虎并没有踏踏实实的做一个"作家"。除教学外,钱七虎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了钢骨架帆布设防、40米跨度大型机库钢防护门、40米跨度钢筋混凝土机库门等项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收集了国内外先进成果,提出了孔板保护的气动计算原理。如果说,中国的地下工程就如同是千里不断的当代"长城",钱七虎便是当年的"秦始皇",嬴政开创了统一天下的先河,而钱七虎,则开启了关于中国地下工程的全新时代。

    47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