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
如果让你来写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你知道怎么下笔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2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我认为不可忽视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带头人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一、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1)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我们培养学生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2)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我们提倡品学兼优,就是让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求职的前提。中师生毕业以后要考公务员,考教师,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功了一半儿,如果成绩理想就等于跨进了工作的行列。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道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管理专家,一个班级形象也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形象。班主任的行为将给每位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起表率作用。其次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受学生欢迎的科任教师。上课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能让学生感受到跟着这位老师有奔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也便于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以身作则,勤字当头。首先早读和晚读检查要勤,督促学生背诵课文,复习预习要上的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学习的方法,是做人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3
我有一个好习惯――节约。它一直伴随我成长。
记得有一次,父母就教我背什么唐代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要我节约粮食,但却我在节约美德熏陶中渐渐长大。
上学了,老师教育我们:“你们虽然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但不要摆阔气,讲排场,要从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我们的祖国还不富裕,资源不足,你们要从小树立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记住了老师的每一句话,也逐渐养成了节约。我知道节约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一种品格。我经常把一张纸两面用,把用短的铅笔套上笔筒写,把叔叔阿姨给我的压岁钱存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科技课,老师讲了节约的许多方法,我回家立刻开始尝试:用塑料袋套在浴室喷头上,第二天一看,果然滴了一大袋水,我把它们收集起来,用来冲厕所,父母看见了大加赞赏。
我心中,潜意识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我记得爸爸说过“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妈妈告诉我“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战略眼光,一种智慧。”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每次外出聚餐,剩下的食物能打包的我都要求打包,大人们都说我从小有节约的品德。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4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我利用了。
表扬鼓励法,如:在某一幼儿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小朋友交谈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某一小朋友普通话讲得真好,老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激情。
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出现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为此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案例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讲普通话的巩固方法。 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民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普通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哭泣,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因为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楚,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本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普通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普通话的兴趣吗?所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生活环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普通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交流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更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交流都会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巩固得特别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老师帮助他们收好玩具,自从提出培养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师也变得好像有点很清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好的习惯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联手教育。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5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6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关于养成教育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篇7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