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

|金梅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

当前,年轻一代婚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家庭观念变化带来的延迟婚育、不婚不育,成为我国生育水平下行的最主要因素。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女性现有子女数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接近10%。

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王培安: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1年的调查显示,35岁以下女性只有不到70%的人认为“有孩子的人生才完整”。日本、新加坡等国从上世纪就开始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但2020年生育水平还分别处于1.3、1.1的极低水平。在我国生育保障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婚育观念的引导,生育水平的提升将异常艰难。

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家庭建设

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建议,充分发挥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落实年休假制度,逐步调整缩短工作时间,推行弹性工作制,给家庭生活和休闲旅游更多支持。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幼托育产业,不断为家庭建设赋能增效。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王培安:将家庭视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单位,在城镇化、户籍改革、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住房、税收等领域的政策创制中,充分体现保护婚姻家庭、鼓励家庭成员团聚的导向。比如,在住房改革、农民工市民化等政策中,都应充分体现维护家庭婚姻稳固、促进家庭成员团聚的政策导向;又比如,以家庭户为单位制定税收优惠措施,将家庭规模与结构作为公共消费品价格制定依据;再比如,在社会保险,特别是医疗保险政策中考虑家庭需求,允许部分保险在家庭成员之间适度转移等。

近半世纪来男性生育能力断崖式下跌

据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杂志,论文作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哈盖·莱文指出,许多研究都报告了精液质量和其他男性生殖健康指标的下降。

基于1981-2013年发表的研究,作者之前荟萃分析报告了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男性的精子浓度(SC)和总精子数(TSC)显著下降。 现在作者重新搜索了PubMed/MEDLINE和EMBASE,以确定2014-2019年发表的关于人类SC和TSC的研究。

在审查了2936篇摘要和868篇全文后,38项研究中的44项SC和TSC估计符合标准,从中提取精液参数(SC、TSC、精液量)、采集年份和协变量。

作者将这些新数据与之前的荟萃分析的数据结合起来,当前的荟萃分析包括223项研究的结果,根据1973-2018年收集的精液样本得出288个估计数。利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加权元回归估计SC和TSC的斜率作为样本采集年份的函数。后一种模型根据预定的协变量进行了调整,并根据生育率状况(未按生育率和可育性进行选择)和两组:NEA和SAA进行了修正。对2000年以后收集的数据进行了重复分析。进行多重敏感性分析以检验假设,包括线性。

总体而言,SC在1973年至2018年期间显著下降。平均SC在1973年至2018年期间下降了51.6%。 在2000年后数据的模型中,每年下降的百分比翻倍,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SC每年下降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从1972年以后的1.16%增加到2000年以后的2.64%。

TSC的结果与此类似,总体下降62.3% 更广泛的影响:数据显示,这种全球范围的下降在21世纪仍在加速。迫切需要研究这种持续下降的原因,并采取行动防止进一步破坏男性生殖健康。

    35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