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元宵奇妙游播出时间节目单
2023元宵奇妙游继续延续河南卫视的国风特色!2023元宵奇妙游播出时间节目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元宵奇妙游播出时间节目单,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2023元宵奇妙游播出时间节目单
2023元宵奇妙游官宣定档
2月4日晚19点30分
本次《元宵奇妙游》延续了“奇妙游”系列的剧情形式,通过一场“国风浩荡元宵奇妙游”的游戏,在点点灯光中解锁奇妙元宇宙空间,展开一段元宵奇妙游...
河大卫已经迫不及待啦!观看平台奉上!
河南卫视大屏端,大象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咪咕视频大小屏、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QQ小世界、百度、UC等新媒体平台搜索“元宵奇妙游”进行观看
快来看看这次又有哪些奇妙上演!
奇妙·元宇宙
本次《元宵奇妙游》延续了“奇妙游”系列的剧情形式,通过一场“国风浩荡元宵奇妙游”的游戏,走进无锡荡口古镇,点点灯光中解锁奇妙元宇宙空间,展开一段元宵奇妙游...
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惊喜满满?咱们继续看!
上元佳节·邂逅唐宋
上元佳节,灯火阑珊,群舞飞扬的元宵佳节到处洋溢着快乐与美好,缓歌慢舞,一览热闹盛唐。
在灯火点点中重温古代燃灯祈福的唯美画面,看有情人的爱情画卷如何缓缓展开。
神话·祈福
自宋而来,肇庆被誉为“升龙之地,吉庆肇始”,来到肇庆就等于来到了祥瑞之地可以获得好运气。
瑞鹤神游、诗画山水、肇庆民风……山河水墨之间的美好生活画卷正缓缓展现。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继2023河南春晚节目《天地新 · 万物兴》——中国神话·盘古开天之后,“中国神话”系列又加更!神话里的名场面女娲补天将会是何等的神奇、壮观?
看《舞千年》总导演、制作人冯铮现场激情指点江山。这架势,《舞千年》遇上“奇妙游”,哇偶!一整个期待住了呢!
初见·爱
元宵节你想怎么过呢?猜灯谜、看花灯、吃汤圆、放烟花?元宵的仪式感哪一样都少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男孩会怎样陪他们的女孩花式过元宵呢,看他,如何猜透她的心。
戏曲·台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的绝活又有哪些惊艳瞬间?坐等元宵解锁!
元宵节灯谜
1.中的(打一成语)——矢无虚发
2.元宵节后捷报多(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3.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4.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5.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6.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7.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一年一回
8.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9.二三四五六七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
10.矮(打一字)——射
11.抽水泵(打一字)——石
12.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13.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14.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15.票(打一成语)——闻风而起
16.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17.龙(打一成语)——充耳不闻
18.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19.元宵节后(打字一)——完
20.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打字一)——舞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