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各大卫视元宵晚会一览
马上就到元宵节了,届时各大卫视都会推出2023元宵晚会节目,大家是不是十分期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各大卫视元宵晚会一览,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2023各大卫视元宵晚会一览
2023东方卫视《超好笑元宵夜》元宵晚会直播时间、平台
一、抖音直播
直播时间:2月5日(正月十五)20:00
直播账号:东方卫视抖音直播间、东方卫视超好笑元宵夜抖音直播间
ps:抖音App,搜索【超好笑元宵夜】即可。
二、东方卫视直播
直播时间:2月5日(正月十五)22:00
直播频道:东方卫视 (pc端观看)
2月5日(正月十五)20:00锁定东方卫视、东方卫视超好笑元宵夜抖音直播间,22:00锁定东方卫视,由飞鹤奶粉冠名,东方卫视和抖音APP联合打造的2023东方卫视《超好笑元宵夜》元宵晚会将为大家带来开心加满的欢乐之夜,敬请期待!
2023广东大湾区元宵晚会观看入口在哪
播出时间: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节)19:30--22:00
播出时长:150分钟
观看入口:(广州广播电视台微博)
《锦绣湾区一家亲——2023元宵特别节目》将于2023年2月5日晚19:30--22:00播出。我们回来了!《锦绣湾区一家亲——2023元宵特别节目》,11座城市的湾区仔女团圆啦!最粤味、最地道、最知你心意!
从国乐交响到曼妙舞蹈,从相声小品到诗词歌赋,从粤剧粤曲到流行金曲……文艺荟萃,传统与创新结合,大湾区同根同源,同声同气的元宵夜,就是这个家的味道。真的坐不住了!2月5日晚,喊上亲朋好友,看节目,吃汤圆、闹元宵。
2023江苏卫视元宵晚会时间+直播平台
2023年江苏卫视元宵晚会将于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晚9点10分播出。
《2023江苏卫视元宵晚会》以“华彩元宵夜”为主题。除了歌舞类节目,还有开心麻花团队精心编排的小品。另外,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等闹元宵民俗也将在晚会上通过创新演绎的方式亮相。晚会还邀请苏绣民间工艺家张雪、宋锦织造技艺守艺人吴芳,向观众展示“四大名绣”之一苏绣,以及“锦绣之冠”宋锦。
☑ 【直播平台】:江苏卫视
2023湖南卫视元宵晚会
直播时间:2月5日19:30
直播入口:芒果TV、湖南卫视频道
直播主题:喜乐元宵夜,温暖向明天
嘉宾名单:凤凰传奇、苏有朋、时代少年团、娜扎、张艺凡、孟慧圆、张予曦、烧饼、李雪琴、李莎旻子、齐思钧 、吕严(土豆)、石凯、张哲华、王晨艺、庞逍、高晓攀、华彩少年-黄子弘凡Lars 、孙书悦-小美、梁田、吴泽林、刘畊宏、郭耘奇、刘旸、杨陈秀一 、鑫仔、靳梦佳、孙睦涵、王小草、节奏部落人声乐团、节奏部落人声乐团宋美桥、节奏部落人声乐团胡译中、魏小童、孙悦 、马旭东 、尹贝希 、周一和周二_twins 、谭联耀、魏巡、尤宪超。
节目单:需要在演出开始前几小时才会公布,也就是2月5日下午左右。
晚会看点:
1、百戏舞台展百姓风采,星素结合升级多样化。
晚会将有艺人现场学习非遗表演技艺,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尝试挑战兼具美感和惊险性的表演项目,让元宵盛宴更为精彩和丰富;更有无伴奏人声组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海菜腔的强强联合,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极致听觉享受!看点多多,期待多多!
2、全新打造“喜乐一家人”IP优秀喜剧人打造爆笑故事。
晚会将打造专属元宵喜乐会的语言节目IP,创立一个全新的“家庭”——“喜乐一家人”,展现他们和亲朋好友在元宵节期间发生的趣事。金牌喜剧编剧六兽为此次元宵喜乐会全新创作的作品,因《少爷和我》而大获好评的鑫仔和张哲华演绎全新故事,令人期待。
3、元宵喜乐会将兼顾传统和创新。
作为立春后的第一场直播晚会,元宵喜乐会将兼顾传统和创新。望明月、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习俗,“兔”“灯”“月”等元素将充分融入节目创作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入、巧妙地传达给观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话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元宵节起源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蕴含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追求自由等文化意义,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丰富的活动来庆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