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
元宵和汤圆有啥子区别吗?元宵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元宵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元宵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
自古以来南北方就存在着很多差异,因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方式自然会有不同。而且同样的食物还有不同的吃法,尤其是在口味上有很大的差别。每次在过节的时候,南北方都会在食物上来一场咸甜大战,从未停歇过。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过节。元宵佳节也是体现南北差异的时候,北方叫元宵,在南方人们叫汤圆。这两种食物都是在元宵节要吃的,但是南北方却有不同的叫法,那么汤圆和元宵是同一种食物吗?
实际上汤圆和元宵是一种东西,只不过叫法不同。元宵有很多种叫法,然而叫法最多的两种就是“汤圆”和“元宵”。据说,元宵这种食物源自于宋朝,很快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然而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元宵在还是有些区别的。
南方的汤圆皮薄,口感嫩滑。皮是由糯米粉调制而成的,馅可以调制多种,有桂圆、芝麻等,在南方汤圆的馅除了甜还有咸、辣等口味,这样的咸口味的汤圆是南方的特色之一。一碗热腾腾的汤圆,配着各种材料熬成的汤,口味更佳顺滑可口。而北方的元宵和汤圆有着很大的的不同,元宵的口味以甜为主。做法也有些不同,北方的元宵把馅做成馅料球,然后把馅料球放进装有糯米面的筛里,不断的加水摇晃,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球,这样元宵就做成了。这样的元宵要比南方的汤圆皮厚,口感上没有汤圆那样的滑,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风味。
南方的汤圆口味丰富,很多北方人都接受不了。而北方的汤圆都是甜的,味道上甜腻感很强,北方人吃习惯了甜口味的元宵,自然就会觉得南方的汤圆很奇怪。关于元宵被称为汤圆,还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一个窃国达到袁世凯登上了总统位置,可能是因为这个位置来路不正,袁世凯一直忧心忡忡,从未安心过,就怕有一天自己被拉下位。袁世凯经常疑神疑鬼,对很多不吉利的字眼很是避讳。袁世凯上位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人们都要吃元宵,而袁世凯觉得元宵这个名字,这不是要消灭他袁世凯吗!于是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汤圆这个名字也流传了下来。后来袁世凯下台之后,元宵这一词汇也不用避讳了。
其实汤圆这一叫法早在明朝时期就定了下来,民间这样的说法给元宵节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从整体上来说,汤圆和元宵是一种食物,只是南北方差异的关系,导致了口味上的差别,还有烹饪方法也不一样之外,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大家了解了吗?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风俗: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1、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2、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5、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6、游龙灯
两千多年的龙灯史,演绎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积累的丰富的耍龙灯技巧,孕育着一代代舞龙人。每到春节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
7、迎紫姑
迎紫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8、放烟花
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
9、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扭秧歌一般是很多北方人在各种节日举办的活动。扭秧歌的人一般穿着鲜艳的民俗衣服,跟着音乐,身子有节奏地扭动起来。
10、打太平鼓
打太平鼓也是很多地方用来庆祝各种节日的活动之一。打太平鼓也是一种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欢迎大家分享。
1、自我国古代,每年农历的正月成为“元月”,月圆之夜成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成为元宵节,自此以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春节的延续,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庆祝,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上风上水,所以也成为“上元节”。
2、元宵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就流行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当时称其为“浮元子”,后人成为“元宵”,又称“汤圆”。以花生、芝麻、桂花、红枣、果仁等各种丰富的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可荤亦可素,风味不同,可蒸煮、煎炸等食用方式,寓意团圆、美满之意。
3、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很多,小编来给大家说两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之一,据说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名宫女名叫“元宵”,此女长期在宫中不得与家中父母相见,因为思念家人整日悲痛不已。有位大臣东方朔很同情这位宫女,决定帮她,于是对汉武帝说,玉皇大帝要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或火烧长安,想要逃过此劫,需由元宵姑娘在这一天做一些汤圆,因为火神喜欢吃,并要长安城内全体臣民要张灯结彩供奉火神。汉武帝决定准奏,于是元宵姑娘见到了家人,从此以后,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流传下来这一天要吃元宵。
4、传说之二,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正月十五这一天,楚昭王经过长江,见到一些漂浮的食物,是一种带馅的白色甜食,于是请教孔子,孔子曰,此食物外白内红乃复兴之兆头。楚昭王大喜,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便命臣民仿制这种食物来吃,从此以后,便有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5、元宵虽然寓意好、味道好,但是不宜多吃,糯米的粘性高,尤其小孩子和老人消化系统功能弱,多吃会引起胃酸、烧心等不适。元宵是高热量、含糖分多的食物,吃完最好喝点汤,并且不要马上睡觉,适当的活动以后方可休息。
6、总之,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每个人都要吃一碗热腾腾的元宵,而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挑灯笼,逛庙会、看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简直太热闹了,是春节后的最后一次狂欢。这一天以后,人们又要进入新的一年的辛勤劳作,所以这一天要庆祝一下,表示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