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倒春寒的几率有多大
2023年倒春寒的几率有多大?很多心血管有问题的朋友对此也很关切!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2023年倒春寒的几率有多大,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2023年倒春寒的几率有多大?
倒春寒属于一种气象灾害,倒春寒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因此,人们都不希望倒春寒的出现。
从2个方面来说说2023年到底会不会出现倒春寒,一方面从民间所流传的谚语中进行预测,另一方面,从气象部门的预测中来分析。
1、大雪农村有这样一句农谚:“大雪晴,立春雪多”,“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按照数千年农业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大雪节气天气晴好,来年发生倒春寒的几率很大。
2、小寒小寒这个节气对预测来年是否倒春寒,至关重要。与此相关的农谚有:“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这几句农谚的意思跟字面意思一致,意思就是:在北方农村,小寒这天如果还没达到零度以下气候,暖洋洋雨蒙蒙,而不是寒风飞雪,多半会发生倒春寒。
3、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下面就是立春,进入又一年的循环。农村老话云:“冬雪是被,春雪是鬼”,雪下在冬季,寒冷在冬季,是最好的,“瑞雪兆丰年”也是同样道理。“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大寒日观察一下当地天气情况,来年是否出现倒春寒,心里自然有数了。
4、“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2023年阴历正月十四是立春节气,2023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立春节气。2023年阴历时间包含了2个立春节气,一个年头、一个年尾,说明2023年属于“双春年”。而闰月是为了协调阴历和阳历的天数,通过“置闰法”,人为设置的闰月。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来说,把一年中24个节气,分为2种,单数节气称为“节气”,双数节气称为“中气”,比如,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则属于“节气”,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则属于“中气”。如果一个月份中(阴历),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当年就会这个月当作上个月的闰月。举个例子,查看日历,2023年阴历三月份,只有清明“节气”,而没有谷雨“中气”,所以,把三月份当作上个月的闰月,也就是2023年会闰二月。综合上述内容,预测2023年会有“倒春寒”。另一方面,从气象部门的预测中来分析,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预计将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并有可能达到中等强度标准。
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连续出现三个拉尼娜冬季。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正常年份温度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南旱北涝的情况。拉尼娜现象的出现,预示着当年冬季会比较寒冷,但是,如果持续时间长,到了第二年春季的时候,低温的影响还在持续,就还有可能形成“倒春寒”。
根据预测2022/2023年冬季我国会出现拉尼娜事件,不排除2023年春节还比较寒冷的情况,所以,也极有可能出现“倒春寒”。
倒春寒会持续多久?
倒春寒一般会持续3-5天,但有时最长也可达2个星期之久。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
倒春寒就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一般是在春季后期的4、5月份。
倒春寒每年都会出现吗?
倒春寒并不是每年都有,一般出现时间在2月末到4月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至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倒春寒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比上一阶段气温要低很多,第二是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持续5天。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倒春寒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冷空气带来的。春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这时,北方冷空气还不时来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就会形成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天气。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对人也有危害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整体下降,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调节功能减弱。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脑、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复发的季节,同时,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明显增多,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