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
主人公高加林让人又爱又恨,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他在物质或出身上或许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1
路遥著作的《人生》的封面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轻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虽未翻开正文,却已被前言中精辟的话语迷住,“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此时的我合上这本书,闭上眼睛,脑中遐想书中的画面。令我失望的是,它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并没有像:童话故事中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啊,那又有谁知道公主与王子后来的生活又怎么样呢?但是《人生》是一部冲击人们心灵的著作。
在一场大雨来临时,高加林也失去了他作为教师的工作,整日颓废,自暴自弃。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女人――巧珍,巧珍喜欢唱信天游,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同村的马栓来娶巧珍,但巧珍不喜欢马栓。她喜欢的.可是高加林。但是巧珍的父亲刘立本自然不会同意自己女儿跟一个穷小子过日子,不过经过高明楼的劝说,刘立本终于同意他们在一起。却又来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几十年不见的叔叔专业为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终于扬眉吐气,高家林因此被叔叔安排上有前途的职业,拜托了农民的身份。
然而,在高兴之余有些不安。下篇故事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家加林果然一展才华,事业平步青云,然后又收获一段新的感情。此时的她在两个女人之间很难抉择。它衡量的标准不在是内心感受,为了内心利益为了事业抛弃了为他可以付出一切的巧珍,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自己。现在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善良,正义的高加林了,他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违背自己的内心的意。
后来,高加林英因为后门参加工作的问题,背帝纪委和县纪委迅速查清了。常委会便做出了撤销高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户口。最后巧珍也因赌气嫁给了马栓。
此刻的我与德顺老汉一样为高加林惋惜而生气。
其实人生就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人生的每一条道路都要认真地走,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高加林却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你选择一个时,你必定会失去一个。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2
路遥的小说读起来总是那么苦涩、艰难、悲苦和凄凉,也许在那个艰苦、贫瘠、混乱、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举步维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败于现实、趋于命运就是人生该有的样子,因此无论是路遥本身,还是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他们都只能努力的活着、拼命的活着、不甘心的活着、磕磕绊绊的活着、平凡的活着,比较后在无声无息、不情不愿、不由自主的消逝而去,然后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句号。
小说《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作为陕北高原的一份子,他迫于凄凉的宿命只能作出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抉择,因此他内心充满了煎熬、痛苦、迷茫和失意。所以也就有了高加林离开故土,回到故土,再离开故土,再度回到故土的曲折经历,这让读者觉得很是难受、震撼、心疼和怜惜不已。而让我感触比较深的一幕就是高加林失去工作的瞬间,那一刻我似乎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高加林内心的质疑、不公、委屈和绝望,所以当高加林内心在哭泣嘶吼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心痛如绞。
高加林是一个有志青年,当他凭借着努力、拼搏、辛酸和成为村里的教师时,他是激动、开心、满足和甘愿的,自此他也以为自己真的做到工作稳定、前途光明、命运坦荡了,他也是真的坚信读书的真理了。可是时不逢人,高加林出生的年代给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所以当他的工作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掉的时候,他连挣扎、投诉、控告、争取、抗议的机会和平台都没有,这真是让人觉得无奈、可悲又愤懑不已。可是正如高加林的父亲所说,为了好好生存下去,人就要学会圆滑、妥协、忍耐和牺牲,因为当人处于低位的时候,那就得以低姿态的模样去生活,而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人生》这部小说的悲苦基调极其符合当时那个艰苦的时代,而通过这部作品,我也再一次真切领略到了那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生活和风情,这让我触动很深。再者,通过高加林这个人物,我也深刻了解了父辈们艰辛、悲惨、困苦的生活,这让我更加懂得了艰苦奋斗、勤奋上进、不卑不亢、顽强坚韧的重要性,所以我很喜欢《人生》这本佳作,也很欣赏路遥这个传奇作家。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3
最近视力严重下降,周末两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马老师推荐的书,他说“《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没错儿,路遥的小说就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舍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县城当了三年的老师。但没想到被书记儿子顶替了教师职位,被迫回到了农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绝望。作为家中独苗,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从小也是被娇生惯养的,没有干过农活,他自己也极度排斥当一个农民,因此感到绝望,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卖馍,作者对他内心的活动描述的很细腻,让我们身历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当时的困窘,难受,最终躲进图书馆短暂忘记这个痛苦。但天黑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把馍卖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见村里的姑娘巧珍,巧珍热情的帮他卖掉了馍,后来美丽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觉自己应该就是一个农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跟心爱的人勤勤恳恳的生活着。
正当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时候,他突然被提升为干事去了县城工作。重新回到城里,当了记者,一次次优秀的表现,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干部子弟黄亚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亚萍更活泼,时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他动摇了,也最终选择抛弃那个曾经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时,有点难受。
好景不长,他因走后门调动工作被举报,他又被迫得回到农村去。他和亚萍分了手,沮丧的回到了村里,但巧珍已经却嫁给了别人,尽管如此巧珍还一直帮他张罗着让他去当教师,加林懊悔不已……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自命清高,现在却已经释怀。
高加林不愿意像父母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个农民,他有自己的梦想,他渴望去大城市发展,他究竟对错,真的不好说。也许就像《人生》当中说的那样,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4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陕北的农村地区,故事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小学教师,就在他以为才能和抱负得到实现的时侯,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利用关系,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他教师的位置。
他由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变成普通的农民,对于高加林来说,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已经受很大打击,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劳动,又有时间钻研他喜爱的文科,他虽然不鄙视农民,但也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但他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家里连买油盐的钱都没了,他不得不承认,他只能开始这样的生活,漂亮单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和他热恋,使他心灰意冷的心,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然儿命运又一次垂青了他,因转业回乡叔叔的关系,高加林很快地回到城市,并且成了一名县通迅干事,他感慨后门,可真比前门的威力大呀,此时,高加林重遇高中同学黄亚萍,为了得到大城市发展,他舍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
正当高加林和黄亚萍浪漫的热恋时,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有人检举他是靠关系在县城工作,高加林被撤销工作和城市户口,送回所在大队,他叔叔被撤销领导职务,等侯人事部门重新分配。
当高加林再次从喧哗如水的大城市回到这僻静的山区小村庄时,巧珍已嫁他人,他绝望地叫道:晚了!我这个混蛋。
当他再想到黄亚萍时,他心里没有难过,只是嘴里喃喃地说了一句:生活啊!真是开了一个玩笑。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这个责任,高加林的悲剧含诸多方面的因素。就让明断的公众去评说吧,而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它让人减少狂热,增加自我反省,人生啊!你拥有了瞬间的精彩,而失去了一颗平凡的心,人往往浮得高,跌得重。
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故事诠释了人生中的进与退,得与失,而现实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用故事里的一句精典评论做结尾:谁要是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
而生活并没有结尾,人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就再已不爬起来。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5
《人生》是看完一阵之后,感触才来的越发强烈,当下浮躁现实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给的那份纯真善良爱情,是那么的不容易,给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未知和选择时,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纠结。如果走错,愿归来你还是少年。尤其是爱情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爱情都是纯洁的美好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对待那个将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出最起码的尊重和最尊贵礼遇,善待。不将它亵渎,不将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这句话正是对高加林人生的概括,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从农民到新闻干事,从城市到农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选择出来的。
主人公高加林让人又爱又恨,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他在物质或出身上或许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没有放弃,他在挣扎。
生在农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他代表了城乡三角地带的知识分子,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他又有知识分子的傲气与虚荣,去县城卖馒头却不叫卖,在大街上遇见同学很尴尬,去掏粪却怕遇见同学家长。
从农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小说上下篇的分界点。我读到这的时候,莫名的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命运和高加林联系在一起,高加林出人头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样。
高加林的爱情和他的人生轨迹联系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恋爱:完美、纯真。黄亚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侣:家庭好、有文化。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择正是爱情。
小说的结局呢,高加林奋斗的结果是又回到了农村,事业、爱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点。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唏嘘、惋惜。可如果让我们选择结局也一样,这因为人的局限性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关注了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分子的迷茫,这也是现代应该关注的问题书中还有利己主义的黄亚萍、趋炎附势的马占胜、手先富起来的刘立本和因为关系当上民办教师的三星、淳朴的高玉德夫妇,那个时代在离我们远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这就是人生。
读的书莫名有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思考,让人拼搏,然后去奋斗自己的人生。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6
读的《人生》,深刻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扬的那种;而高家林却是那种桀骜浮华爱慕虚荣的,自视过高患得患失的,让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形象。可,难道孙少平心中就没有过波澜,他就不想田晓霞死后能再拥有像金秀这么漂亮女人的爱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在问一个结过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爱的欲望一样,答案是显然的,可是有一种比爱更重要的责任压在他们身上。
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拥有这份爱,他没法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没法不让她每天不担心害怕,所有他选择了拒接,选择了煤矿那一个破败却温馨让人留恋的家。而巧珍,是当时朴素善良农村妇女的写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一样,一样有一种对爱情的追求。
她甚至比郝红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对爱情更执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摔倒了,失败了,丢失了,她们站起来,看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更热爱土地的生活。对于黄亚萍来说,这场恋爱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场梦而已,虽然美的让人落泪。
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
因为“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透露出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人生》个人读后感大全篇7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人生如蜡,梦想如芯,没有了梦想,人生还有何意义有梦想萦绕的日子是宝贵的,有梦想相伴的感觉是充实的。梦想,驱散了人生路上的每一处黑暗!
历史上,无数能人志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是因为拥有梦想,才使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作出更多非凡成就。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你生存的期望。司马迁年轻时遵从父亲遗愿,立志写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在他着手撰写这部史书期间,受李陵案牵连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司马迁一度打算自杀,却因撰写史书心愿未了而顽强地活下来,历时18载,最终完成《史记》这部着作,史料丰富翔实,备受后人推崇,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梦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给予你前进的方向。王羲之酷爱书法,自小立志成为大书法家,每一天勤学苦练,教师却将他的字称作“死字”。为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之后受父母劝导,迷惘间入山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直到他写完第十八缸水后,师傅才允许他出师。自此其书法已成气候,字体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传赞为“书圣”。
梦想是风雨中的港湾,给予你无穷的斗志。鲁班出生工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精湛的技术,并立志要将它发扬光大。一次,国王下达任务,要求20天内建造一座宫殿,可完成宫殿需要300根巨木,凭当时的工具根本无法按时完成。鲁班一度意志消沉,让弟子们离开,准备一人承担罪责。
但想到自我未竞的梦想,又重新燃起斗志,经过反复实践研究,最终制造出“锯”,大幅提高了采伐速度,按时完成了任务。从此,鲁班信心大增,遇事不再颓丧,经过仔细观察生活,又陆续发明了刨子、云梯等工具,其美名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代工匠技术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荒漠般没有生机;没有梦想,人生就如黑夜般没有光明;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迷宫般没有方向。让我们用梦想的明灯驱散生活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途,让我们在崇高梦想的指引下,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