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关于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大寒节气的含义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的意思,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在北方地区大寒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南方大部地区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度,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在岁终,大寒过去,又开始新的一年的轮回。在我国一些地方,大寒至立春这个时段,有很多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鸡开始哺育后代了,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结实。
大寒节气的特点
一、雨雪、大风、低温
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大寒节气的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二、雨量增加、防寒防冻
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这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时期,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节气的风俗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和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能够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此来表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二、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的节气,也是全24节气中的最后1个节气。这个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节,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的时候,人们就会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