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

|瑞霞

由于工作缠身,他无法在病床前尽一个儿子的孝道,在老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只能在深夜到医院看望老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精选篇1)

淮安城车水马龙间,身穿桔黄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在不停忙碌着。清晨,她们用沙沙的扫帚声为人们迎来黎明;夜晚,她们用沙沙的扫帚声将人们送入梦乡。

孙国庆,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20多年来,她从一名普通清扫工干起,成长为清河区环卫管理处书记、副主任,虽然身份在变化,但始终没有离开平凡的清扫岗位,在执着坚定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用一把扫帚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马路情缘”。她连续20年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5次受省、部和国家级表彰,被评为“全国劳模”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淮安市十大亲情大使”,3月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光荣出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挑战“偏见”岁月流芳

1984年,年仅21岁的孙国庆毕业分配到清河环卫处,干起了采购工作。可干了段时间,孙国庆总觉得这份清闲的工作,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就好比当兵却没能上前线,太没意思了。后来,她了解到清扫队大桥班任务很重,急需人手。去还是不去,她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去当一名清洁工。

孙国庆觉得,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换来一片清洁,她感到这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支撑她干好环卫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以来,我市“创卫”期间,她带领环卫工人们,向一个个脏乱差的死角发起了攻坚战。,西安路露天垃圾中转站积存了大量垃圾,正当夏天,远远就有一股恶臭味。她带人赶到现场,第一个挥锹走过去,一下下地铲起垃圾。那天,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终于清除了这个死角。回家后,她反复冲洗长筒靴,可上面的臭味总也洗不掉,亲戚都不愿要了。那双靴子现在还放在她家院墙边。

面对社会上个别人偏见,孙国庆只是用踏实的工作,证明环卫工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今年4月一天晚上,孙国庆来到淮汽公司附近巡查,发现垃圾后就立即拿起随身带的扫帚清理垃圾,并一家一家上门请附近几家店主将门市内的垃圾扫出来,一起由她集中清理。一店主在她完成清理后,才将店内垃圾扫出门外,孙国庆就说:“你这人为什么刚才不扫垃圾呢?”店主开口就骂,叫喊“我就是扫一百遍,你也还要扫一百遍,你就是干这个的!你们扫马路的,下贱!”孙国庆责问,你为什么不讲理,还要骂人呢,围观的人纷纷指责店主不应该。警察闻讯赶来,征求孙国庆处理意见。孙国庆没有要求对店主处理,只是希望店主能对环卫工人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二、用心动情可敬可亲

孙国庆从1988年起历任清扫班长、清扫队长、清扫所长,任清河区环卫处副主任,成为辖区内59条主次干道、200多万平方米道路的保洁“总管”,她进行定岗、定员、定质量,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推行天天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处查、所查与班组查相结合。同时,最大可能地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

大年三十晚上,清洁工陈巧玲在漕运西路保洁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离现场,孙国庆得知后当即和其他同志将陈巧玲送往医院,并拿出400元代交医疗费,一直等到陈巧玲清醒才离开。事后,她还帮助寻找现场目击者,根据目击者证词,到交警队报案,使肇事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队里曾有两位姑娘的作业区常常要“补课”。孙国庆了解到是因为年轻姑娘嫌推车拿扫帚难看,低人一等,尤其怕见熟人。于是她多次找两位姑娘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她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从那以后,两位姑娘工作积极肯干,重活脏活主动请缨。清扫工小李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想多做一份工作,多挣点钱。孙国庆征得领导同意后,调整了小李的作业班次,让她利用业余时间踏三轮,增加收入。她还经常到其包干区,帮助一道清扫。小李常说:“孙大姐就像是自己的亲姐姐,不好好干,觉得心里挺过意不去的。”

三、满怀歉疚为爱感动

孙国庆对待工作无怨无悔,对待家庭却充满了太多的'歉疚。工作21年来,孙国庆以岗为家,甚至连每年除夕都没有一次在家吃过团圆饭,她自己算不上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作为儿媳,尽的孝道确实太少。相反,她却从家中得到很多支持,让她在感动中体会着独特的幸福感受。

孩子小时,为不耽误工作,她让婆婆把孩子抱到路上,也顾不上难为情,就蹲在路边给孩子喂奶。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闹着要她带出去玩,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孙国庆带儿子去公园,在路上,她习惯性地将路上垃圾随手捡起来放在方便袋里,遇到路边垃圾箱就倒进去,儿子以为垃圾箱在跟他们一起走,惊讶地问她“妈妈,为什么垃圾箱要跟着我们?”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吧,儿子上学后每见同学丢垃圾,便上前制止,当问及妈妈的职业时,他总是不无自豪地说,我妈妈是“城市美容师”。而她的爱人,虽不善言辞,但一直以无声的行动支持着她,家里的人尽可能不让她烦心,有时她的爱人还陪她一起上晚班。夫妻两人,一个推车,一个收集垃圾,有几个年三十晚他们都是这样在大街上过的。孙国庆风趣地说,我们这也是“逛街”呢。

今年3月19日凌晨从北京回到淮安,回家打了个盹,孙国庆就向区领导汇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情况,然后到办公室处理了一些事务,下午她便来到了路上,回到了挥舞着扫帚的姐妹们的身旁。她说,我是先进、是劳模、是全国人大代表,但更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将永远

记住,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一方净土,为我们居住的城市更加靓丽作出更大的贡献。“树高千尺根也深”,扎根生命的沃土,孙国庆忙碌并快乐着,在奉献社会中展现着无边的人生风景。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精选篇2)

__是公司项目部的一名新进员工,参加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凭借自己刻苦钻研、农业银行员工先进事迹勇于攀登的求知欲望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做事态度,不仅很快熟练掌握本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业务内容,还想方设法积极调动广大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也帮助和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劳动生产技能。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亲身实践,积极参与和配合了设备点检方的工作,为有效把控现场设备的异常状态和生产的高效安全顺利的进行,出谋划策,建言献行,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多次被相关岗位和部门吸收和采纳。其突出的工作业绩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在获得自身成长成熟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__于20__年1月份进入电气专项点检部门。在点检岗位上,他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企业优秀员工先进事迹材料在领导和师傅们的关心和指导下,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生产现场的环境,而且还熟知了各个系统的电气图纸,并加以运用。还对多个生产故障问题发表了具有自己真知灼见的看法。

例如针对皮带机跑偏严重,生产岗位人员不能及时拆卸、回装跑偏装置的问题,他和师傅同事们深入分析研究共同提出了皮带机跑偏装置的优化。即将原固定式的跑偏装置改为活络式插销装置,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在跑偏严重时,节省了现场岗位人员拆除螺栓的时间,一拔即可将跑偏故障消除,减少了跑偏故障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且跑偏装置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移位。在确保生产岗位人员安全的同时,还方便了回装。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精选篇3)

2021年1月4日,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勇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牺牲,他的先进事迹和英雄壮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3月3日,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杰出榜样,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优秀代表,是全国双拥战线涌现出来的重大典型。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他的崇高精神。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2001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役,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2016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17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祖孙三代接力戍边,赓续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 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

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04年,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他把详细标注着这条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的“巡逻图”交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将爱国拥军、戍边向导的光荣使命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泪流满面,从此,他像祖父、父亲一样守边护边,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和边防战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2021年1月5日,在拉齐尼·巴依卡的追悼会上,他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二、“死亡之谷”无畏无惧,铸就帕米尔高原鱼水深情

拉齐尼·巴依卡12岁开始跟随父亲巡逻,在爷爷巡边故事的熏陶、父亲戍边生活的感染和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注视中长大。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卫国戍边的血液,也萌生了参军入伍的想法。2001年底,拉齐尼·巴依卡被父亲送到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在部队,他爱军精武、恪尽职守,不怕吃苦、勇于争先,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读书学习、加班训练,五公里武装拉练打破所在武警支队纪录,参加全疆武警边防系统大比武成绩名列前茅。两年的军旅生活升华了他对部队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他巡边戍边的信念。

退役后,拉齐尼·巴依卡立即加入护边员队伍,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给边防官兵做起了巡逻向导。巡边路上,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边防官兵指引方向、化险为夷。2004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官兵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亲教过的方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挡风墙”,官兵们紧紧靠着牦牛身子度过了一夜。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又遇见山体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异常艰险。在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的情况下,拉齐尼·巴依卡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强忍剧痛,历经2个小时,终于探出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带领官兵们顺利通过。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官兵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雪,战士裴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了一个雪洞里,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镇静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因为长时间在雪中,拉齐尼·巴依卡被冻得不省人事,经过县医院三个小时的抢救才挽回性命。伤势刚愈,他又带着牦牛踏上巡边路。2013年9月,巡逻小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曾经的标记和路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请缨,只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将他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巴依卡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却坚决拒绝:“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拉齐尼·巴依卡把卫国护边当作崇高事业和毕生追求,16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负伤多处。“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实。”这是边防官兵们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他属于帕米尔高原,他熟悉喀喇昆仑,是真正的“帕米尔雄鹰”。

三、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

乐于助人是拉齐尼·巴依卡一贯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提孜那甫乡突降暴风雪,积雪半米多深。60多岁的牧民尼亚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齐尼·巴依卡闻讯后立即招呼3名村干部,携带急救用品骑马赶往事发地,经过两个多小时跛涉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尼亚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后拉齐尼·巴依卡不辞而别,尼亚丁抹着眼泪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人。”这样的故事,在拉齐尼·巴依卡巡边护边的生涯中还有很多。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更好履行职责,他经常到牧民家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围绕群众所难所盼提交建议、议案12件,把祖国边境线上的声音带到全国-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

2019年,因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工作,拉齐尼·巴依卡的心脏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不愿“退役”在家,一如既往为人民服务。2020年4月,拉齐尼·巴依卡经乡党委考察进入提孜那甫村村“两委”班子,他充分利用熟悉本村情况及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等优势,积极带动全村拥军戍边,得到广大农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疫情发生后,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不分昼夜给乡亲们运送各种生活物资。他通过微信建立了困难互助群,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随时在群里询问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记录,准备妥当后马上挨家挨户送去,最大限度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做好春耕备耕,拉齐尼·巴依卡主动组织农牧民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高原寒冬,水闸口还结着厚厚的冰,拉齐尼·巴依卡带头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内,将冻住水闸口的冰块击碎,修复了破损的渠道,有效保障了农耕备水。

2021年1月4日13时55分许,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陈晓琴之子刘晏骞,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该校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准备前往食堂打饭路过新泉湖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救孩子!”,他俩循声而去,只见湖中央的冰窟中有个身影在挣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万火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飞奔而去,第一个冲上冰面营救落水儿童,冰层突然破裂,拉齐尼·巴依卡奋力用双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却沉入水中不幸牺牲,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生前,拉齐尼·巴依卡常说这句话,他把铮铮誓言写在内心深处,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山河,用无惧无畏守护战友群众。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将会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激励广大军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同心协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精选篇4)

10多年来,她精心打造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支队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承担了大量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全国劳模事迹材料。

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让千千万万百姓住上优质舒适的房屋,有了称心如意的家。在公司取得非凡业绩、发展壮大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推进慈善公益事业,赢得

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获得了“全国劳模”、“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江苏省慈善之星”等诸多荣誉,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骄人风采。

身居陋室,自小立志盖好房对许多出人头地的人来说,苦难童年经常是规律性的成长起点。自幼家境贫寒,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和家人寄住在水渡口一间简陋房屋的情形。“房子是向人借的,质量很差,一下雨就漏得不成样子,而且到处漫水。”说,儿时生活的艰辛在她的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让她体味到了百姓的冷暖,也练就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

从那时起,她就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在改善自己境遇的同时,多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一些帮助,让他们享受到社会的温暖。

1982年,淮安二建面向社会招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了名。然而,公司在招考时却规定:谁抬黄沙多就选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服输的强忍着刚失去父亲的悲痛,从一楼到五楼爬上跑下,一口气抬了26筐。考官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一个25岁的柔弱姑娘竟这般顽强!正是这26筐黄沙,奠定了了今后的人生航向,成为她实现“为百姓盖好房”梦想的起点。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素材(精选篇5)

平凡的岗位,普通的事业,她无怨无悔的做好。 荣誉:先后荣获“全省邮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青年乡村投递员”、“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6月3日,33岁的尹静坐在记者的面前,大病初愈的她显得虚弱无力。谈起乡邮员的工作,她说:“我至今不后悔,我圆了童年的梦。”

看见收信人的笑容最幸福

我国最北的小镇——北极村有584户人家,这里冬天的气温经常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冷时达零下53摄氏度。尹静的妈妈在北极村邮电支局作了20多年的营业员。尹静清楚记得,妈妈生命垂危时,局里职工自发来到医院,争着给她献血。妈妈去世的时候,当地人几乎全都来送行。尹静说,就在那一刻她感受到:平凡的工作同样孕育着伟大。

1993年,尹静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北极村邮电支局当营业员。1999年,支局需要一名乡邮员。尹静递上申请。可局长说:“咱这高寒地区,工作非常辛苦,还没有过女投递员。” 事迹材料网

“没关系,我能胜任。”尹静异常坚定。她给县里写了一份9个字的申请:“我自愿做一名投递员。”就这样,尹静当上了北极村第一位女乡邮员,一干就是7年。

去年春节前,薛大妈来找尹静,问有没有寄给她的邮包。她告诉尹静今天是她的生日,外地的女儿寄来了生日礼物。

那天邮车来晚了,到达北极村邮电支局已经是傍晚5点多钟。尹静从20多个邮袋中找到了薛大妈的邮包,高兴地跑着送到薛大妈家。薛大妈过意不去:“天这么晚了,你还特意送来。打个电话明儿我去取不就行了。”“那意义可不一样,今天是您的生日啊。”尹静说。

薛大妈拆开邮包,里边是女儿邮来的光盘。她请尹静坐下来和自己一起看。电视里,薛大妈的女儿笑眯眯地向母亲祝贺生日,薛大妈一边看,一边擦着眼角的泪。尹静也流泪了。

“看着收到信件和包裹的人那么高兴,我觉得很幸福。”尹静说。

听见动人的歌声最快乐

在尹静的投递段中,包括被称为“中国第一哨”的我国最北端的边防哨所,离支局6.5公里。全哨所8个战士,有一个最小的新兵家在成都,他最盼尹静的到来。那一年开春,家里给他邮来包裹,当他接过这个包时,看着眼前全身泥水的尹静,感动得哭了。 北极村的邮路坎坷不平,尹静记不清多少次连人带自行车摔到沟里。冬天雪太大不能骑自行车,她就背上报刊邮件,挨家挨户送。一趟送不完,就两趟三趟送。7年里她代收包裹、代办汇款700余件(次),代取邮件上千次,死信复活400多件。

    25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