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取消发放就业报到证的目的是什么
你知道吗?2023年取消发到就业报到证,你了解什么是就业报道证吗?取消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年取消发放就业报到证的目的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取消发放就业报到证的目的
简化毕业生离校手续及求职手续
如今,就业报到证的实际使用范围已经逐渐缩小,在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后,转接人事关系时应用比较广泛,而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把就业报到证当作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必选项。教师郭昕说,报到证办理流程较为复杂,遗失后补办环节也非常繁琐。
郭昕表示:“报到证毕竟是一个纸质形式的,学生以往也有在报到过程当中遗失、补办的情况,确实是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不需要报到证了,所以取消这个环节之后,使得学生的离校办理流程更简洁了。”
多措并举 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
流程上的简化只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的一个部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将扩大企业就业规模,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构建权威公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等。在教育学者谢波看来,取消就业报到证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一个风向标。
谢波认为:“其实就是鼓励大学生要去更加适合自己的地方,并不要一味地用以前的标准来衡量就业的好坏。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灵活就业、包括创业,国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保险的补贴。希望大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灵活性,能够去创业,甚至去创造就业岗位,这些其实也是将来社会发展和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1076万,同比增加了167万,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复杂。教育部日前启动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正在进行,各地各部门也在多措并举,护航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一纸就业报到证的取消,也将促使用人单位和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目光聚焦于更为务实的“真标准”。
为什么取消就业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的出现,是大学毕业包分配时代的结束、自主择业的开始,而就业报到证的取消,标志着大学生流动彻底市场化。应当看到,就业报到证本身仍然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思维,延续的仍然是“包分配”的逻辑。一纸就业报到证,附加众多功能,它不仅是就业凭证,同时是办理落户手续的凭证,是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手续的凭证,是职称评审、计算工龄、缴纳养老金的凭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报到证的重要性不亚于毕业证和学位证,一旦丢失,非常麻烦。
但在今天,就业报到证已经不合时宜,显得“多此一举”。首先是其身上的很多证明功能,完全可以由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和毕业证等来替代。其次,截至2021年末,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在全国7.5亿就业人口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的当下,报到证的作用越来越小。此外,取消那些没有用的证明,也是“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
反过来说,就业报到证如今不仅不合时宜,而且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方面,没有意义的一道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只会增加就业成本,束缚人才自由流动。而取消之后,人们不再有就业报到证遗失、补办、改派等折腾。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报到证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评价指标,因此也会加重高校的教学负担,进而出现就业率造假的现象。
正因如此,取消就业报到证是大势所趋、时之必然。而这进一步给人的启示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之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除了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要求,是时候取消了。
教育部: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必需材料
《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日前发布,其中明确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通知》明确,各地要制定落实取消报到证的工作方案。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加强与组织、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解读宣传,耐心细致做好指导咨询,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报到、落户和档案转递。
各地各高校要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高校和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等要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不断线服务。
继续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地各高校和各培训基地要精心组织实施,配备优秀师资,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鼓励各地各高校配套设立省级、校级项目,推动“宏志助航计划”覆盖更多毕业生。各地要强化培训基地管理,宣传推广优秀典型经验。
《通知》要求,实行定向招生就业办法的高校毕业生,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指导其严格按照定向协议就业并登记去向信息。教育部有关单位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统一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
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就业统计监测工作“四不准”“三严禁”要求,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工作违规处理办法,对违反规定的高校和相关人员,严肃查处通报,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就业统计监测规范要求,严格审核学生就业信息及相关佐证材料。
此外,组织开展就业统计监测专门培训,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报送、统计和分析工作。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丰富完善布点监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