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篇

|冰倩

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我们在心灵上贴得更近,非常时期,非常牵挂!祝愿朋友们,平平安安,祈愿疫情早日结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篇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

  梅世敏,28岁,重庆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2018年参加工作,2020年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凌晨接到学校的通知,家在南皮的梅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洗漱,下楼,开上车就赶紧往学校赶!路上梅老师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嘱咐他们戴好口罩,疫情严重了,注意个人防护。妈妈说:知道了,你慢点开车!母女两人没有说再多就心照不宣的挂掉了电话。

  从南皮到沧州一路倒是没觉得异常,梅老师当时还很庆幸,应该没事,可当看到沧州收费站大批的交警和严格的管控,梅老师意识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了。一路上电话不停,消息不断,最后领导派梅老师去天成明月洲西区名人社区,负责信息采集,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共同给居民做核酸!我们的梅老师也由三尺讲台上的师者化身为抗击疫情的逆行者!

  梅老师说,从南皮到沧州一路倒是没觉得异常,当时还很庆幸,应该没事,可当看到沧州收费站大批的交警和严格的管控,梅老师意识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了。一路上电话不停,消息不断,最后领导派梅老师去天成明月洲西区名人社区,负责信息采集,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共同给居民做核酸!我们的梅老师也由三尺讲台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化身为抗战疫情的大白!

  从不熟悉到熟悉,虽然很累但也很感动,第一天到了下午4:00梅老师才吃上第一顿饭!同行的医护人员很暖心的说:孩子坐这边,别迎着风吃不然会肚子疼!扫码的时候也有小朋友对梅老师说:“阿姨,辛苦了。”虽然是第一次见,第一次相处,但都彼此关心着,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着!

  回不去家的梅老师每天坚守在一线,开始几天都是住在学校里,晚上等通知了第二天安排才入睡,凌晨4:00多起,5:00到社区。在这期间梅老师收到好多同事和领导的关心与照顾,有的同事隔着栅栏递给梅老师换洗的衣服和生活用品。校领导说:“小梅,辛苦了。学校就是你家,不会做饭没事,我们给你做,不会饿着的。”不过,在学校住宿终究不是很方便,后来一个同在一线抗疫的同事听说了梅老师的情况后,主动邀请梅老师去自己家居住,此后两位老师一起奔波于两点一线的抗疫之路上。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这些天以来梅老师感受最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我们共同期待脱掉大白,期待重回我们的三尺讲台,更期待校园重回往日的书声琅琅和欢声笑语。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2

  郗娜,33岁,重庆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2012年参加工作,是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党员教师,2021年获得沧州市运河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在支援疫情防控中,郗娜老师视疫情如命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和担当。2022年3月9日凌晨四点,接到组织的通知后,立刻到达学校听从安排。当得知疫情局势要求学校配合社区做好核酸任务时,丈夫告诉她:“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的时候,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两个孩子很支持你,她们有你这样的妈妈很自豪”。在“小家”和”大家”的取舍中,郗娜老师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是啊,疫情当前,总要有人选择逆向而行,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郗娜和一起并肩的“战友们”双目炯炯、信心满满、步履笃定。粘贴试管标签、采集居民身份信息、维持现场秩序。这几天的北方大幅降温,室外温度接近零度,手冻红了,就搓一搓,脚冻麻了,就跺一跺。

  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最难的是挂念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一天,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来做核酸,他自己主动摘下口罩,张开嘴巴,大夫把棉棒伸到他的嘴里他也丝毫不抵触。他对郗老师问道:“阿姨,我是不是男子汉?”郗老师回答说,“你太棒了,当然是男子汉啦”一转身,她的眼框就红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这么乖,刚过完两岁生日的他从来没离开过妈妈这么久,夜里有没有想妈妈呢……相信经过这次疫情,他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小男子汉。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核酸检测,来不及儿女情长,她赶紧调整好情绪,迅速回到工作当中。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她对防疫工作全心投入,对抗疫胜利充满信心,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大爱。

  有一天核酸检测刚开始,她接到了母亲的视频电话,视频中她笑着跟母亲介绍自己的工作,电话那头却半天才说话,“听说有志愿者老师核酸阳性了,你千万注意啊!以前看别人穿这身衣服还不觉得怎样,自己的闺女穿上了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妈就你这么一个闺女,你可得照顾好自己……”说着,就抹起了眼泪。父亲接过手机“闺女,跟领导说说,爸爸替你去行不行啊,爸爸抵抗力更强,比你身体好!”听到爸妈这么说,她的鼻子酸酸的,父母都是快六十的人了,还要为自己悬着个心。但工作总要有人去做,身为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爸妈,哪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防护措施做的很好,放心吧!等我平安归来!”“好,你舍小家,护卫大家,我们不怨你,但一定做好防护啊……”“好的,好的…”嘟嘟声还未停止,便把手机放进了兜里,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个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未知凶险,每个人都会心怀恐惧,但出于责任和担当,有些人选择了无畏逆行,这就是共产党员。

  面对居家隔离状态的学生们,郗娜老师结合孩子们在家的实际情况,每天通过微信群组织孩子们进行语文的相关学习,读书、写字、画画,除了配合做核酸检测,孩子们在家学习的也不亦乐乎。郗娜老师结束了防疫检测工作后,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一一点评,督促孩子们及时改正错误。目前,她们班的孩子每天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郗娜老师寓教于乐,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她胸前的党徽上,郗娜老师笑着说:“作为党员教师,要用使命和担当,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疫情严峻的时刻,应该由我们年轻人冲锋陷阵,战斗在最前沿。”

  这些一线人员的无私奉献,正应了基辛格的那句“中国正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将自己放下,为我们撑起团圆与灯火通明。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他们以自己的身躯为小家大家筑起守卫的城堡,为我们撑起一片生命的屏障。我们亦为你们在各方祈祷佑护,佑你们健康无恙的归家,佑沧州重归鸟语花香,佑中国走出黑暗,重迎光明。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3

  孙亚杰,出生于1990年,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重庆路小学二年级组数学教师。

  三月的沧州,春寒料峭,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而紧迫,面对这种情况,重庆路小学3月9日凌晨开始组织志愿者队伍支援社区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孙亚杰老师闻令而动、坚定前行,带领本校十余名教师,协助名著社区工作者开展核酸检测任务,成为寒风里一支最温暖的“红烛”队伍。

  那一天,令她终身难忘,工作七年来,那是上班最早的一天,睡梦中被电话叫醒,放下几个月大的孩子,第一时间奔赴岗位。她带领着“红烛”队伍在名著社区扫码登记信息。临危受命,人员不足,业务生疏,物资不全,重重困难阻碍着防疫工作的进行,就这样她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有序开展工作。那一天,也是她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所有人争分夺秒,从黎明一直到黄昏。因为心疼辛劳了一天的同事们,她独自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匆忙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孩子正哭闹不止。那一刻,她心疼极了。可她知道自己不只是一个妈妈,更是一名党员!那是党组织赋予她神圣而又伟大的使命,疫情当前,她又怎能忘了初心?

  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妈妈担心的打来电话:“咱跟领导说说,家里俩孩子,老二才几个月,还得喂奶,让领导关照关照,咱别去了。”家庭群里一遍遍的提醒她:“名著是疫情重灾区,太危险了,千万要做好防护,家里还有孩子”,热心邻居也跟她说:“还去一线啊?快歇歇,看你老公天天弄着个那么小的孩子做核酸,可太不容易了!”孩子是妈妈的软肋,这些话让本来担忧的她更加揪心,万一不幸被感染,会把风险带给孩子,对于一个几月龄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小婴儿来说,恐怕是无法承受的。想到这,她时常在防护面罩下偷偷摸两把眼泪,而后又迅速擦干,铆足劲头,继续工作。非常时期,谁不是迎难而上,顾全大局。她顾不上多想,她知道作为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就这样,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晚上到家继续和社区书记、学校领导交接汇报工作,休息的时间被压缩到了三个小时,这一干就是十几天。

  疲惫、困倦、对病毒的恐惧笼罩着她,恶劣多变的天气更是给在室外工作的抗疫人带来了严峻考验。薄薄的塑胶手套、冷冷的消毒液、刺骨的寒风,让她的手被冻得通红。数日的高强度工作,让本身就有腱鞘炎的她,病情加重。长时间的低温室外环境,让她全天浑身冰凉,腰背酸痛,十分难受。但是当她看到社区工作者,不眠不休,甚至晕倒在地还在咬牙坚持时,看到物业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凝心聚力投身服务时,看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不顾安危加入一线时,她被深深的感动着,她觉得她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当然,她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工作再危险再辛苦,“红烛”队伍里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人掉队。在她的感染下,同行的代老师在抗疫一线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希望把防疫工作当作考验自己的“试金石”。老公也跟她说:“邻居们知道你在一线,看我自己带着小孩子做核酸,都不让我排队。”此刻,她的心暖暖的,她知道她的付出值得!

  莫道浮云能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芳。”红烛有光,它能照亮阴霾;红烛有热,它能温暖心房;红烛有泪,它能带来幸福的希望。在新冠疫情肆虐沧州大地的时候,她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共同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她坚信“红烛”的.努力付出会像涓涓细流汇成波澜壮阔的江河,勇敢坚毅的沧州人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张馨匀,29岁,重庆路小学一年级一班班主任,2015年参加工作,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2018、2019年分别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和区政府嘉奖,执教的课例多次获奖,2021年获得区政府嘉奖。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三月的沧州已万物复苏,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本该是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如今却寥寥无几。悄然袭来的疫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教育工作者们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3月9日早上六点,张馨匀接到电话,上级要她协助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她立刻起身赶到南环办事处工作小组,在李少丹校长的安排下,确定分工,协助名人社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在3月9日第一天核酸检测工作中,张老师身先士卒,带着同行的另外三位同事到达名人社区,在分配的点位上熟悉工作流程,担负起了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的工作。在第一天的抗疫工作中,她顾不上吃中午饭,只想抓紧时间,帮助社区和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有的居民不清楚如何出示市民码,有的民居不能保持一米线的排队距离,她耐心地为这些居民们解答这些问题,不厌其烦地强调排队距离的重要性。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她及时向社区人员寻求帮助,用社区人员的备用手机继续采集信息。与此同时,她还在担心着自己班级的学生们是否已经全部完成了核酸检测。临近下午五点,名人社区第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了,回到家,已疲惫不堪的她,做完消杀工作后,通过微信和电话的形式开始逐一排查自己班级学生核酸检测的情况,直到晚上9点30分,最后一个孩子安全地完成了核酸检测,她才踏实地去休息。

  疫情期间,她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五点之前已到达名人社区,在自己所负责的核酸检测采集点做好检测准备。

  3月12日,是她抗疫工作中最难忘的一天,当天下着雨,她早早地来到社区采集点,发现自己所负责点位的一栋楼被封控了,随即社区通知她做好防护,今天要进入封控楼去做入户核酸采集工作,她深知入户采集核酸是非常危险的,但她坚持认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危难之际就要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使命,不退缩、不畏惧、勇敢地去践行使命。

  将近2个半小时的入户采集,她深刻体会到了所有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防疫人员的辛苦。当晚令她非常感动的是,她还收到孙校长的短信问候:“你身为班主任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队,还要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起早贪黑,你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为有你这样的兵感到很骄傲,千万注意防护,保重身体!”

  作为沧州人,张馨匀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身为班主任,她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怀关注着学生们的一切动向。每天她除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之外,还要忙着统计班级里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核酸检测以及报备疫情防控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她们班的学生家长洪若曦的爸爸了解了这一情况,主动承担起了班级统计工作。待张老师完成一线防控工作后,她再通过微信和电话等方式逐一核实学生是否检测核酸和每日健康情况,毫不遗落的做好记录。

  每一项工作背后,每一个上报的数据,都要求及时准确,这些都需要很大精力,尤其作为班主任的她,既要确保班级的工作精确无误,又要奋斗在抗疫工作第一线,辛苦程度可见一斑,她甚至连正常的午饭和晚饭都顾不上。她父母见到她消瘦的脸庞,既心疼又为有她这样的女儿感到自豪。每当见父母流露出担心的神色,她总是说:“没关系的,国家和人民这个时候需要我,能做一些就尽力多做一些”。巾帼不让须眉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馨匀同志,是人民教师,是基层工作者。她虽普通,却不平凡,她是典范!她更是全校教师的缩影!为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在孙耀明校长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奋战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参与疫情防控。践行初心使命,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抗在肩上,抗击疫情,我们坚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日可待!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王敬敬,重庆路小学教师,预备党员,出生于1982年6月,本科学历,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01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区委、区政府嘉奖,多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荣获各级奖项,并辅导青年教师及学生获得各级荣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9日凌晨,在接到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命令后,她便匆匆带领14名教师志愿者赶往名人社区,协助社区书记将教师志愿者分配到各个点位,并迅速熟悉工作流程,立即投入到这场抗疫斗争中。

  疫情期间,每天早晨不到四点便起床,五点之前已到达社区,积极与社区书记进行沟通,随时关注着学校领导的相关指示和抗疫一线教师志愿者的心理状态,经常为沟通协调抗疫工作事宜忙到深夜,有力地保证了一线抗疫工作的顺利完成。

  她同时也是一名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员,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有的群众不知如何调出市民码,她便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教给他们如何操作,并耐心的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群众不落实一米线的排队距离,便苦口婆心向他们反复强调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为保证尽快使居民完成核酸采样工作,她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连水也喝不上一口,每天回到家后,已是累的动弹不得。

  前不久刚刚做完手术,连续多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她的伤口又开始疼了起来,并伴随着低烧和头晕的症状,但是她一直忍着疼痛,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领导和同事知道后都劝说让她休息,但是她说:“我是一名预备党员,现在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我,只要我还能坚持,就绝不下一线!”

  志愿服务的社区离她家很远,驾车需要20多分钟,第二天,正赶上车限号,早晨4点多,她便冒着凛冽的寒风骑共享单车前往社区,到达社区之后,双手、双脚已经冻僵。但她二话没说,立即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当天晚上,突然接到了局人事科布置的其它紧急任务,为了不耽误各项工作,她连夜着手开始完成此项紧急任务,工作到深夜,只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就起床赶往社区,完成社区核酸检测的信息采集任务后,饭也顾不上吃,便带着满身的疲惫匆忙赶往学校,继续埋头工作,连续几日,均是如此,确保了工作和抗疫两不误。

  她深知一线抗疫工作虽然有危险,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危难之际就要挺身而出,担起守护家园的责任,哪里有危险,就冲到哪里。她说:“能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参加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现在正是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主动作为的时候,也是对我最好的考验。”面对疫情,她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党徽在防疫一线闪闪发光!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磨难,但困难来临时,中国人民从不退缩。正是这种骨子里的团结和顽强,使中华文化绵延至今,焕发愈加璀璨的光彩。鲁迅曾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如今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这背后是无数个体的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星星火光,汇成炬火,照亮黑暗,温暖人心,众志成城。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6

  吴頔,女,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疫情当前,总有人选择逆风前行,直面黑暗,为我们寻找光明的方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2022年1月郑州市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1260万郑州人,采取全民核酸检测。适逢寒假,吴頔老师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第一时间向所在的桐福社区主动请缨当起了志愿者,冲到了抗疫第一线—做一名辅助医生检测、扫码登记的信息采集员。虽然每天被腰间盘突出折磨,但当穿上这身“白衣”,站在“信息采集员”的岗位上,不吃东西不喝水,无畏严寒,乐此不疲。

  其实早在2021年夏天暴雨倾盆而至,疫情卷土重来时,吴頔老师已经投身于志愿者行列了,无论是身着志愿者红马甲还是白衣执甲,都为居民社区竖起一道坚实的盾牌。既保障了社区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又减轻了社区一线工作人力不足的压力。

  让吴頔老师特别欣慰的是家人特别支持她,父亲和上三年级的儿子也投入到志愿者大军,与她并肩作战,共同抗疫。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上堂“课程思政”课,当城市突然按下“暂停键”,我们却看到了郑州坚强的一面。1260万郑州人和城市一起背水“疫”战,“不屈不挠、乐观向上、从容无畏、坚韧向上”,这是我们在每一个郑州人身上看到的品质。感谢每一位像吴頔老师一样挺身而出的你!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你,我们才坚信,郑州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7

  赵晓芳,女,艺术学院21级辅导员。2022年1月,新冠疫情席卷安阳大地,一场毫无硝烟的战斗警报拉响了,由于疫情发生在学校,蔓延特别迅速,全体安阳人民陷入紧张的抗疫活动之中。赵晓芳老师的家乡安阳市内黄县处于中风险区,为了能够有效的阻止疫情的蔓延,村干部号召全村的大学生参与抗击疫情的活动之中,她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义不容辞响应号召,协助和带领其他在校大学生进行抗疫。

  赵晓芳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家乡屏障工作。在村口轮流值班,查验外来人员信息,对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口进行劝返或妥善安置,确保全村安全稳定。寒风凛冽,大雪封路,手都在颤抖,但从早上8点到下午17点,大家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任何抱怨,他们都知道和村干部相比,他们的任务实在太轻,他们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每当深夜还在安排工作,填写核酸信息,而志愿者们仅做了其中一小部分的工作。

  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金色将撒满大地,病毒将无所遁形,相信安阳最终会战胜疫情,安然无恙。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8

  刘振兰,1966年生,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从小在党的怀抱中长大,感受党的温暖,接受党的熏陶,大学毕业不久,就写了入党申请书,1995年10月10日入了党。

  本来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狡诈的奥密克戎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宿迁大地肆虐。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谁都不可能置之度外,宿豫区实验初中党员教师刘振兰积极响应宿豫区委教育工委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服务活动。

  为坚决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宿迁市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从4月1日5:00起在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和活动。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刘振兰到达检测点,忙到十二点才能结束。近来气温变化大,早上春寒料峭,还有点刺骨,温度很低。到十点以后,阳光照在脸上,火辣辣的,几天下来,形成了“口罩脸”。

  刘振兰同志带初二生物,属于中考科目,每天还要认真备课、上网课。尤其最初几天,网上授课总是出问题,试过好多次还不尽人意。年近退休,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眼花了,作业批改都不太方便。尽管如此,每天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回来,她和“大白”们一样嗓子冒烟、浑身是汗,又渴又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宿豫实验初中党总支这座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中的一员,刘振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坚定地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9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宿豫区实验初中年轻的共产党员马仁祝老师积极响应宿豫区委教育工委的号召,踊跃报名,参与教育系统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服务活动。

  他和众多“80后”一样,不论在单位还是家庭中都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他们既要干好学校体育教学的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好日渐苍老的父母、幼稚天真的孩子。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严峻的新冠疫情面前,马仁祝由衷地说:“舍小家为大家,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冲在前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保卫全民健康,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我相信这场防御战我们很快就会打赢。”

  是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倡议发出的时候,马仁祝二话不说,立即下沉到居住地社区党支部,认真地接受专业的医务工作培训。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面对一排排长龙一样的检测队伍,特别是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他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老人们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现场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他为“暖男”。

教师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说,“宿迁的这场疫情牵动着我们千家万户人的心,换做谁都不可能置之度外。舍小为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冲在前面”。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党员教师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晨曦微露,早上五点半,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重度脂肪肝等疾病汇聚一身的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服药。他知道,一天的工作要想完成好,必须先把自身身体问题解决好。

  因为疫情,学生要进行线上教学。作为一名50多岁的老班主任,他意识到,班级学生居家听课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于是他首先利用电话和学生谈心、交流和沟通。为了营造学生早上读书氛围,每天早上6点,他准时发起晨读在线课堂,陪伴孩子们激情早读。

  网上上课,在集备基础上,他依据班级学生实情,精心准备上课内容。网播技术他不懂就问,力争高质量上好每一节网课,开好每一节班会课。眼睛老花,戴上老花镜,他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批阅学生上传的作业……

  完成教学任务后,他积极响应“党员在社区,积极亮身份”的号召,主动申请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小区全民核酸检测志愿活动。他在小区门口认真查询、耐心沟通与登记,一干就是5、6小时,本身就有椎间盘问题的他硬是撑下来了,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志愿者都不容易,不能让别人再因为自己而多付出。他的言传身教,让他的学生王一恒在休息日也主动参与了志愿者活动……结束了现场值班回到家,他对着手机,一个个统计班级学生及共同居住人核酸检测情况,还没上报的,就电话联系,直到班级每一个人都核查无误为止……

  他说:“作为共产党员,我就得冲在前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为保卫全民健康,责无旁贷。我坚信,我们很快就会打赢这场防疫战!”

    23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