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什么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什么?梦天实验舱发射时间地点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什么?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也都有目共睹。继此前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后,10月31日下午15时37分13秒,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随着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其将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并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中国空间站建造将全面完成,这也标志着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正式建成。
在2022年8月9日时,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介绍,梦天实验舱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常后续,梦天实验舱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各项总装和测试工作。10月25日,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到达发射塔架,此地也是它飞向太空的起点,也标志着梦天实验舱正式进入到发射的准备阶段。10月31日下午15时37分13秒,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根据此前的介绍,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舱体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表示:“在空间站上,我们可以研究材料没有重力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能反过来促进地面上材料科学的研究、材料的加工,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根据此前的介绍,目前在轨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将负责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梦天实验舱发射时间地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目前,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瞄准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的任务
中国空间站第二个实验舱
名称: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代号:天宫“梦工场”、“太空货运港口”
身高:约17.9米
腰围:4.2米
体重:约23吨
外貌:四舱构型
0 1
工作舱
通过对接机构与核心舱连接
主要作为航天员工作与锻炼舱段,配置有抗阻锻炼设备
提供13个标准科学实验柜安装空间,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试)验项目
02
载荷舱
与货物气闸舱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
支持舱外暴露载荷实(试)验,配置有两个展开式暴露平台和一个固定式暴露平台
为载荷在轨工作提供机械接口
0 3
货物气闸舱
容积8立方米,支持载荷进出舱,配置有载荷转移机构、外舱门等设备,是货物进出舱的专用通道
载荷转移机构运送能力可达到400公斤,单次运送货物包络可达到1.15米×1.2米×0.9米
外舱门宽度可达1.2米,采用全自动弧形滑移设计,是我国空间站首次亮相的方形自动舱门
04
资源舱
配置双自由度对日定向系统,可根据空间站在轨运动姿态和太阳的角度,让太阳翼绕着实验舱轴和太阳电池翼轴进行转动,确保太阳光可以垂直照射在太阳电池片上,实现最高发电效率,为整舱提供能源和动力
柔性太阳电池翼展开后单翼阵面长达27米,可展开面积近138平方米
解析
梦天实验舱技能属性
0 1 可独立飞行,与核心舱自主交会对接、转位和停泊
梦天实验舱是组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第三个舱段,发射后将与天和核心舱实现快速交会对接以及平面转位,完成空间站基本型的在轨建造。
0 2 可参与空间站组合体管理
梦天实验舱在轨组装完成后,将参与组合体功能融合及在轨控制,与空间站其它两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
0 3 可支持航天员开展舱内工作、锻炼及舱外活动
梦天实验舱密封舱容积近110立方米,可为航天员提供约32立方米活动空间,配置了航天员抗阻锻炼设备,类似健身房的划船机。
0 4 可支持开展大规模舱内外科学实(试)验
梦天实验舱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提供13个标准科学实验柜安装空间,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试)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
0 5 可支持载荷进出舱
梦天实验舱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试)验的能力和效率。舱内配置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上还安装了全自动弧形滑移电动舱门,可为货物进出舱提供一条宽阔的“走廊”,也是隔离舱内与舱外空间环境的关键设备。
0 6 可支持在轨释放微小飞行器
梦天实验舱上专门配置了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机构,能够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者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解决微卫星和立方星低成本进入太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