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高考分数线(公布)
你们可知道?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下面就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22年江西高考分数线(公布),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江西高考分数线(公布)
虽然2022高考已经结束,但是截至目前,2022年高考分数线还未公布,大家还需耐心等待.
自我认知与规划
一个人的志向是激发自我奋发努力的动力,也是未来个人事业的方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航标。
建议
关于特长——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假如考生在单科竞赛中(省市级以上)曾取得优胜,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院校的提档线,被其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关于性格——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沉着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比如,细心谨慎的考生很适合管理类专业,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考生很适合传媒类专业等。
关于成绩——考生应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有所了解,在选择专业时明确自己所在的梯度。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单科成绩,如清华大学看重数学、物理和外语,因为它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如果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不好,可能会存在些许影响。
填报志愿前对自身做全面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报纸杂志也呼吁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的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现实又是怎么样呢?
有机构曾做过专项调查:有超过42%的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近68%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
显然,仅仅靠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一个人喜欢导游专业,但是性格内向,羞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在这个专业上,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相互矛盾,就难于在此领域有长足的发展。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过分强调兴趣重要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人的天赋和性格。
职业定位是基础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相信不少人会不知所云。当前教育对职业规划理念灌输的滞后和缺失,使得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出现短视现象。他们无法站在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角度去选择自己的专业,而是把自己一时一刻的好恶和想法当成自己专业选择的标准。
考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甚至是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是为了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果自己所学非爱,所学非长,毕业后难于做到人-职匹配,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效果将大打折扣。
考生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眼光去考虑自己专业的选择,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定位是关键
高考志愿填报,首先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过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填报志愿前要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估,不能单纯地依靠兴趣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更要考虑到自己性格、天赋能力等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兴趣可以告诉你喜欢什么,而性格可以告诉你适合什么,天赋可以告诉你擅长做什么。只有当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定位自己,从而在高考专业选择时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
全面认识你自己
邬斯宾斯基(P.D.Ouspensky):认识自己是所有古代教学的第一原则与要求。
认识自己是职业定位、自我定位的前提,也是科学选择专业的关键。
首先,对自我的认识来源于自我评价。考生对自己兴趣、性格、天赋的认知是志愿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专注于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自身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可能造成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和偏差。如,一些考生完全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大学、更有挑战性的专业,但可能因为对自我评价过低而错失机会。
其次是他人评价。特别是家长,班主任老师的评价相对全面。但是这种评价可能带有浓厚个人喜好的色彩,有失客观,而且对学生内在价值动力、天赋能力等极其重要的内在心理特质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在参考他人意见的时候需要谨慎对待。
最后是心理测评,即通过心理测评来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在国内,高考志愿测评是一个新鲜事物,其测评的结果较为全面和科学,渐渐地为更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所接受。考生如果希望在志愿填报时就对今后的长期发展有个较好的规划,可以尝试选择相关的测试系统帮助分析,进而对专业的选择给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无疑对考生的一生影响深远,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择时应该特别注意考虑的全面性--专业是否是自己兴趣喜欢的?专业是否自己性格适合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天赋能力擅长的?只有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考生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迈出正确、关键的一步。
与此同时,尽管高考志愿测评技术在国内发展较快,但哪怕是一些较权威的专业测评,也有其局限性,他们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为考生提供测评服务,学生只有登陆其网站才能参加测评,这使得不少上网条件受到限制的考生难以通过测试对自己进行分析。
此外,市面上不少测评软件仅仅只是从兴趣的维度对考生进行考察,相对于性格和天赋,兴趣的稳定性欠佳,这样得出的结果对考生就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在此,也提醒考生,选择测评软件时,需要先对测评体系有个系统的了解。
不可忽视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情况是指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否支付或是否需要支付高额学费及生活费用。这在个人综合竞争力中属次要位置,仅需贫困生和有的考生作相比较的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凡有子女读大学的家庭,都存在经济负担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少数的专业,国家要发给专业奖学金;绝大多数的专业,则不发;学生的费用全由家庭承担。这样,读少数有专业奖学金的家庭负担要稍轻一些,读绝大多数无奖学金的专业的家庭负担就要重一些。
一般说来,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课程)、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重一些。读这些院校的本科,仅学费家庭一般要支付出5000元以上。读独立院校(或分校)、艺术类院校,一年的学杂费就在1万~1.5万元。读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家庭基本上无经济负担。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不得不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既要分析现有的情况,也要分析三、四年内的情况。
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又选择了家庭负担重的专业,无论如何是会影响学业的。选报专业作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应当考虑这个因素,以免入学后因经济问题引起不必要的苦恼。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作为父母辛勤培育了十几年的儿女,应当学会为父母分忧,尽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考生个人特征情况
考生个人特征如兴趣、特长、志向、能力、职业价值观等。
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 %~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而具体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特长——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俗话说,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每个考生部应认真做一次自我分析,看看到底最喜欢哪一门学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更擅长动脑?表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哪一个更有优势?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在同学中处于什么地位?等等。这些都是你选择志愿的参考因素。
志向——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能力——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具体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生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才能报考和学习的,如美术、音乐、等。但是就其他大部分专业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围的。另外,在学生所处年龄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能力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尤其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眼界的扩大,知识的扩展、锻炼能力机会的增加, 他们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专业选择时,虽然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 不宜作为一个绝对化的考虑因素。
职业价值观;一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 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弄清个人和家庭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