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五篇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说起这家风家训,听老一辈们讲,勤俭节约可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五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篇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家就存在着: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宽容。
我们家尊老爱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车,我坐在座位上,慢慢变得拥挤起来。在鑫隆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约有七十多岁,我便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说:“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办法说服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还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家里还是外面,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让着我们,而我们也要听他们的话,所以,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记得有一次,在滑沙场的时候,有两位外国阿姨在问我父亲什么,父亲听不懂她们说的话,就把我叫去了,父亲让我去帮助她们,我说:“不,我不想去。”但说完,我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Hello,can I help your。”意思是:“你好,我能帮助你们吗?”她们说:“Hello,why?”意思是:“你好,你说什么?”我就又大声的重复了一遍。可她们还是这句话:“Why?”我在想,他们听不懂我说话吗?难道她们不是英国或美国人,可是她们会说英文啊!我没能帮助到她们,但我也很高兴。父亲说:“你已经很勇敢了,你有勇气去帮助她们,跟她们对话,就代表你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颗善良、帮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个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假如你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谦让、团结。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宽容。这就是我家的5大家风。
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篇二
家风是什么?我认为家风就是父母最不能容忍我的地方!
父母不能容忍我落泪,不能容忍我逃避!不能容忍我畏惧!不能容忍我放弃!男儿应顶天立地便是父亲长对我说的话,他总认为男儿应该坚强刚毅,父亲的想法一直伴随我成长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
曾经,我一味去逃避,很幼稚的以为没有那几本文凭证书,我依然可以混的出人头地,风生水起。父亲面对整日浑浑噩噩的我,对我说了意味深长,至今乃至将来都不会忘掉的一番话:“身为作者,不能因为没有灵感而不去作文;身为警察,不能没有热情而不去救人;身为工人,不能因为懒惰而不去工作;你身为一名学生,你不能对学习毫无兴趣而不去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这本就是了不起的。而自诩强者的你,逃避是你的失败。”那时的我,只是明白,只是懂得应该去学习并也为此付出了努力。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考试的失利,使曾经那个辍学荒唐的念头竟又死灰复燃。
母亲哭骂道:“你还是不是男子汉,难道学习的困难把你折磨如此不成人样吗?”面对母亲潸然泪雨。麻木之间,心灵触动,意识到自己的不孝让母亲如此憔悴。恍惚之间,终于明白自己的失败不是落魄和狼狈不堪而是失去面对坎坷的勇气与信心。正如,困难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连困难都征服不了,又何谈征服整个人生。
父母亲很讨厌不阳光不乐观的我,因为他们认为用消极的态度看世界整个世界也是灰暗的。灰暗世界里,看不到明媚与美丽。
他们也不能容忍我不自信,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拥有自信的人才能将昨日的努力在今日明天的战场上百分之二百的发挥。
他们鼓励赞赏我的宽恕,他们喜欢那种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的心胸气度。而我在时间的流逝中,也渐渐明白了这些金玉良言,渐渐明白了成长为一名男子汉应该放弃和应该拿起的东西。
在征途中,我也难免遇到心烦意燥,遇到不如意的事,怎奈年少轻狂欲与天公试比高,不知淡然为何物的我常常颜面尽失。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我受伤的肩膀,父亲用平静的口吻启蒙我的思想。
家风,是伴随父母亲以及几代人,十几代人对人生,对美最真挚的感悟。
而我也随着时间的慢慢的沉淀,逐渐感悟家风的真谛。逐渐明悟,坚强、刚毅、自信、乐观。
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甚至是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匾额。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细细品味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深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的传承。“忠厚”与“诗书”,就是中国古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一种图腾符号。
我国古代重农桑,“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身立命。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然而中国历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透过历史来看,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历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有幸读到《曾国藩家书》,全书以“重德修身”为宗旨,真实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孙后代。曾国藩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让崇尚礼仪的儒士大家称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严明家规;尽孝悌,除骄逸;习劳苦为要义;不可有余财;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家事忌奢尚俭;治家注重:考、宝、早、扫、书、疏、鱼、猪8字;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不可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以求教。《曾国藩家书》可谓概括了中国古代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无论是从修身持家、交友教子、还是处事理财、为政治学等都十分的详实细致,对于我们现世也不愧为一部生动的生活宝鉴。这些教导对现代人仍有教育指导意义,也令现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2代”“富2代”坑过的“爹”们感想颇深吧!
生活中我们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线,这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总结出的教诲,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线的今天仍有无数中国人在坚持。我们必须坚持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够培育出家之骄子、国之栋梁;树立好的家规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国之公民。
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篇四
如果家是一处草地,家风就犹如滋润幼苗的雨丝;如果家是一座花园,家风就犹如吹开小花的微风;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犹如点缀蓝天的云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传承至今。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人,就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而这些,则体现在家庭的整体风貌上,每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
在我家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明确过我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着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超市买盐,给了我5元钱,我拿了盐,去付钱。收银员阿姨找给了我一角钱,我满不在乎的塞进口袋里。到了家,我摸了摸口袋,发现了这一角钱,便心想:反正这一角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扔了吧。我便来到垃圾桶边,拿出那一角钱,毫不在乎的扔进了垃圾桶。这时妈妈冲过来对我说:“为什么把钱扔了?”“一角钱而已,又不能买什么东西。”我说,“孩子“滴水能把石穿透”“积少成多”十个一角就是一元,一百个一角就是十元,你虽然现在只扔了一角钱,那你以后就有可能扔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等等!”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羞愧的捡起了那一角钱。
记得那天天下午放学,走到小区门口时,我看到一个紫色的钱包,打开一看,还有几张百元大钞呢!我把它拿到家里,回房间赶紧关上门,生怕爸爸妈妈发现。我正苦恼这钱包的去留,脑海中响起了“小天使”的声音:“小主人,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把钱包还回去吧!”忽然又响起了“小恶魔”的声音里面有钱呢!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留下吧!”,他们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忽然我又想起了妈妈曾经说过:“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做亚之基。”于是我毅然的将钱包交给了妈妈,妈妈看到后说:“孩子你做得对,做人着做事都要讲究诚实。”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恍然大悟,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这些文明家风一直伴随着我,并帮助我成长,它让我养成了好习惯、好品质,节俭、拾金不昧、诚实……这些都与长辈平时的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在这里,不难看出家风是仁慈的、宽厚的,而家规往往是严厉的,家风和家规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十分久远的。
据说,在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个叫加纳塞·爱德华的人,由于他建立的讲究道德、注重修养的家风,使得他的家族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八代人中没有一个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而同一时期,在纽约州的马克思·朱安家族,由于家风败坏,一百年的时间里,竟有三百多人成了乞丐,四百多人酗酒死亡,六十三人被判无期徒刑,七人被判死刑。这可见家风和家规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它可能影响到几代人,要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能不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家规。
我一直在想,如果树立优良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传递“正能量”,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历,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勤奋、俭朴、求学、务实”这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自立、诚实孝敬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仕官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家训和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则是开的家风。……
读了这些大人物的家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启示—家风的特征:家风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作家风。
家风是一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立足,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生长得更茂盛,有了它,我们才能让天空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铭记家风、弘扬家风、传承家风,为自己的人生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一个有素养的栋梁之才!要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合为一股振兴中华的力量!要传承中华五千年来的优良品德!
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篇五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以系列报道形式播出了持续很多天的专题节目《家风是什么》,让“家风”这个离我们有些遥远的词语瞬间成为被大家讨论的热点。家风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来,却又隐隐想起什么,也许是看到的一部电视剧,也许是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是要坚持的一种品质,也许就是一句挂在耳边的不经意的教导。
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家风是什么呢?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或者是有据可依的古法门规,或者是口口相传的人生哲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这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家风一般通过家规、家训等有形的行为遵守,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无形的道德精神氛围。自古以来,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传承,很多历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泱泱华夏文明中,很多经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风传承的影子,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如《国语》、《论语》等许多典籍中都蕴含家风家教精神,《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成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