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忧伤草2

  “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路遥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曾说过,路遥的精神遗产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的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正是这四点,才使得路遥在我们后人的精神世界里永垂不朽。20世纪90年代,当《平凡的世界》大受欢迎时,路遥却因为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路遥仿佛一颗耀眼的星星,在文坛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苦难,体验了不同形态的人生,在小说或者文章中用平凡而又朴实的人生哲理感染了众多的读者。

  苦涩的童年

  1949年12月3日,路遥出生在陕北的清涧县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在他七岁时,父亲为了生存将其过继给远在延川的哥哥。然而,贫困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改变。路遥的伯父也是农民出生,并不想供路遥上学,而是让他接他们的班,继续在黄土地上劳作。缺吃少穿的路遥还要经常为几分钱的一支铅笔而发愁。童年的成长经历,虽然给路遥的人生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但也成了他以后写作的重要素材。

  失败的恋情和婚姻

  中学毕业以后,家里人希望他脱离农村进入城市,得到一个公家人的身份,出人头地,但是命运的捉弄也不可小觑。运动爆发后,前途没有任何指望的路遥只能放下所有的不甘心回家务农。1969年,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被卷进了风潮之中,并成了红卫兵的头头——一个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也正是这一年,他认识了来自北京的知青林红。他们的恋爱在躲躲藏藏的书信中展开。“老远我就看见了一个穿一件红衫站在雪地里,仿佛在冰天雪地里突然间长出了一朵鲜艳的山丹丹花。那时,我的心情激动就像要从喉咙里往出跑一般。” “雪地里,我用大衣包裹着她,两人顺势躺下去,雪半尺厚,我俩伸出舌头,舔着从空中落下的雪花。我们还唱了《喀秋莎》、《山楂树》,我们离开的时候,雪地里留下一片蓝色的雪窝。”

  这段美好又青色的初恋1970年就结束了。1970年春天,国家首次在插队知青中招工,路遥将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林红,他心爱姑娘从此和他这个农村人成为两个世界的人。当路遥被县革委会隔离审查时,林红因为路遥的“农民身份”提出断绝关系,并爱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军下级军官。这次爱情的背叛让路遥一生都没有摆脱它带来的幸福和阴影,而与另一位知青林达失败的婚姻,则让他在绝望与痛苦中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人生》高加林对刘巧珍的背叛,《平凡的世界》里,大多数人爱情的失败,都跟他自己的感情破裂有关系。

  用生命进行创作

  1981年,路遥用它坚强的毅力,在21个日夜中完成了他的中篇小说《人生》,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学界的地位。很多人都认为路遥以后的作品成就都将不会超过《人生》,然而,在路遥的计划当中,他还要写一部规模更大的书。

  《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的。这部长篇巨制花费了路遥整整6年时间,当第三部完成时,路遥的身体已经离死神很近了。在开始动笔写之前,路遥用了3年时间进行准备工作,他潜心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关于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节气、新闻、工农商等各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为了能和历史时间、事件相符,他还翻阅了这一时期的所有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等报纸。在大量的准备工作中,路遥确定了自己的故事框架。1987年,《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三部,当大量的涉及煤矿工作时,他又来到鸭口煤矿采煤五区体验生活。这种往返于农村、城镇和煤矿之间的经历,才让《平凡的世界》仿佛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让读者对城乡和当时人们思想感情的变迁,感受更加真切。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为这段长征画上了句号,《平凡的世界》写作完成。中央广播电台长达152天的播送,让万千读者将路遥推上了1991年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他承诺要给读者一部完整的作品,即使在病重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写作,这个用生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以他的人格和文格影响了千万奋斗中的人!

    1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