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随感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我就按照字面来理解这校训: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明白道理,明辨事理,学习优良的人才能精通工艺,通晓技术。前者说做人,后者说做事。
我走在北理工校园里,内心不知道有什么样清晰的想法,散漫、自由、遐想是内心和脑海的主题。在这短期、成人培训学习期间,我没有当代学生那种压力,更没有在校学生那样荣耀,他们都是各个省市的佼佼者才来到北理工上学的。他们理解的校训应该更全面,更有内涵。
我还是说说校园吧。我在北京学习了两次一样和工作有关系的内容,名曰国民经济动员,两次都在一个学校,课程也大致相同,授课的老师有的也相识,只不过,学习时间相距有将近十年了吧。这次来北京,正是深秋季节,校园里的树依然茂密地绿着,最多的树种要数成排的高大的杨树和梧桐,它们都挺拔、茂盛;校园还有古老的槐树,有一棵树很魁梧,树身上有保护牌:国槐;校园里树叶最黄的当属银杏树,形成了一簇簇耀眼的黄火炬;落叶最早的是槭树,一棵树下围了一圈满地的金黄;还有黑龙江没有的柿子树,一个个鲜红的柿子很诱人,我多次想找个小时候的弹弓打下来一个或几个。
我住的招待所叫延园招待所,我去的食堂叫延园餐厅。准确地点叫中关村南五街。我就想,为什么都叫延园呢?我在学校主题草坪上看到延安市赠与学校的一块石头,上面刻划的是北理工始建时叫延安自然科学院,然后搬迁到河北,再到北京的时间和地点。叫延园就和延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延安建校,从延安走来,北理工就有红色学校的光环。我住在延园304房间,从房间向下看,就能看到进校的车辆在接受验证检查,上学的学生来来往往。
我就在房间里看电视,用笔记本上网,和黑龙江黑河的于涛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李强玩斗地主。早中晚下楼到延园餐厅去吃饭。记得上次来学习,2002年吧,我们吃饭是拿着饭卡,和学生排队吃饭。那时没有笔记本上网,而是到延园招待所东面的计算机中心和学生一起上网。那时的感觉是什么样我忘了,自我感觉还年轻,不到40岁,和学生年龄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现在学生依然是那个年纪,风华正茂,而我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培训班在孔教授努力下,让我们在延园餐厅吃小灶了,不用和学生一起排队吃饭。说真的,我内心还有一点失落,就想这么大年纪和学生一起排队,我心里会什么样,学生会怎么看我呢。
现在,我经常怀念延园餐厅的饭菜,吃了十多天,竟然没有吃够吃腻的感觉。学习班天南地北的都有,20个省,47个学生,有好几个少数民族,大家都觉得饭菜十分可口。学习十天,每天菊花茶水管够,没喝一滴酒,感觉实在是好极了。菜主要有酱菜:酱牛肉或者酱耳朵;锅仔类:丸子蔬菜汤或者牛肉蔬菜羹;嫩子鸡块或者北京烤鸭;剁椒鱼头烩面条,还有泡菜;汤类感受最深的是酸辣汤和骨髓汤。我还学会了一道凉菜,将山药切成方条,焯熟了码盘,浇上蓝莓汁,白蓝相间,清脆可口。
延园餐厅不远处是体育操场,每天早晚有跑步的学生、老师、居民,有时还有踢足球的。操场外面是篮球场,白天学生打篮球,晚上有时组织跳交际舞。
附近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我只是在校园门口路过,不知道校园里什么样。北大和清华据说相距也不是很遥远,清华园遐迩闻名,最主要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清华园的风景无法比拟了;北大里有未名湖,我读过大庆作家张爱华描写北大校园的散文《圣殿》,写的文采飞扬,写的让人神往,我景仰和向往北大的校园。可是,我最终没去过这两所神圣的校园。我内心还是接受了北理工的校园,让我感受到亲近、亲切,有一种北京街头平民生活的味道。我经常去招待所附近的超市,还有一个小农贸市场,早上学生在一些小的餐馆前排队吃早餐,煎饼果子炒肝北京街头小吃什么的应有尽有。我在学校一个小书店买了一本杂志,韩寒主编的《独唱团》,里面写的文章很另类,比如有一篇文章叫《所有人问所有人》,我喜欢看一些我不理解或者让我奇怪文章可以这么写的文章,也许我也会喜欢一些奇特的生活方式?
大学里几乎没有我熟悉的人。最熟悉的是孔老师,他是黑龙江海伦人,现在是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他热爱生活,有乡土情结,有爱国情怀。每次培训班他都会自掏腰包请老乡喝顿酒,这次组织我们学员去抗日战争纪念馆、宛平古城和卢沟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去大庆考察过,我自以为我是他的朋友。这次学习还认识了两个他的学生,一个叫何舫,是知识面很广、英俊的广东男孩;另一个叫向丽君,是每天看英语和各种版本《经济学》来自重庆的温柔女孩。我知道学校还有一个老师是大庆何哥的弟弟,我不知道他在什么院当老师。
我很喜欢北理工校园,喜欢这里的树,草坪,建筑,还有校园里的民居。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都是多层楼房,静静地仿佛远离了烦嚣的街市。不过,喜欢归喜欢,问了一下房价,大概每平方米三万以上,一个60平米的房子,价格就得要200万,我只能是想象而已。
延园餐厅里有一张大大的壁画,用学校草坪作背景:学校主题草坪被阳光照亮了,一个女学生在草坪上安静地看书。北理工校园,给我的感觉就像这壁画一样:绿色、温馨、宁静。希望有更多地人喜欢这里,献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排名。